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在現代社會,網絡、電力已成為當代人的“底層需求”,甚至與食物、水、空氣等人類基本生理需求一樣重要,不可或缺。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已經進階到了網絡需求


想象一下,假如你每天生活工作的地方都沒有寬帶、沒有無線網絡,你會怎樣?


一部分人會說,“終於可以進入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用一直低著頭狂刷手機 ,不用被網上嘈雜的聲音吵得心煩意亂,一切歲月靜好!”


可惜!你想多了,只要在城市中,這種生活幾乎如夢境般飄渺、虛幻。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進入新時代,“只要網絡信號強,隨時隨地可以上網”,這樣才能滿足當代人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當然,這一需求目前還無法全方位地滿足,比如在偏遠的山區、在杳無人煙的荒漠戈壁、在大洋深處的孤島,仍是無法隨心所欲地上網。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那什麼時候人類才能突破地域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上網呢?最近科學狂人、SpaceX 創始人馬斯克給出了答案。


2020年局部實現衛星上網


承載著人類上網夢想的“星鏈”計劃,今年又有大動作了,4 月 23 日,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公佈了2020年“星鏈”衛星互聯網最新進展:“星鏈”三個月內測,然後六個月公測。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42000顆衛星組網環繞地球


2015 年 1 月,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正式啟動衛星互聯網服務計劃,俗稱“星鏈Starlink”計劃。


這宏大的項目計劃先將12000顆衛星發向太空,初步建立“星鏈”網絡系統,然後再發射3萬顆衛星。也就是說在2019年到2024年這五年時間內,前後一共將42000顆衛星送上太空,環繞地球,突破寬帶光纖的地域限制,為人們提供更加穩定、高速、廉價的網絡服務。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按照“星鏈”計劃,當“星鏈”衛星數量達到700~800顆時,SpaceX開始向地球部分地區提供商用衛星寬帶服務,截止目前,SpaceX已成功將420顆衛星送向地球軌道。


佈局衛星網絡馬斯克雄心勃勃


目前“星鏈”衛星只有420顆,仍沒有達到700~800顆的目標,SpaceX就急匆匆地開始商用測試,科技狂人“馬斯克”心中打的什麼算盤?


1. 百億美元規模的衛星網絡服務市場


根據聯合國《寬帶狀況報告》數據顯示,“世界上仍有57%的人不能上網”,按照目前全球人口數量75億人來計算,全球就有40多億人無法上網。假如接入衛星上網每人每天只需1美分,一年每人36美元,40多億人付費,衛星網絡提供服務商一年就有幾百億美元的收入。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而且根據馬斯克自己的說法,前期研發投放衛星,每年的投入不過幾十億美元,而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可是有每年300億美元,一年就有200多億美元的利潤。


2. 衛星互聯網盡顯技術優勢


從“星鏈”公佈數據來看,其投入成本比光纖更加低,信號在太空和地面上下垂直傳輸,幾乎沒有遮擋,相比走地面的網絡,衛星網絡延遲率非常低。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按照SpaceX設想,“星鏈”衛星網絡可實現1Gbps,速度非常快,這是目前平均網速的180倍。相信未來成本更低,價格更便宜,且速度更快的衛星網絡,將成為可以與光纖網絡一比高下的新一代網絡。


3. 國內外科技巨頭紛紛進場佈局


一家新興科技公司想和傳統科技公司競爭,搶佔傳統科技公司現有市場份額,往往會運用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比如SpaceX衛星網絡將突破點從地面帶到空中,不走鋪設地面光纖的老路子,而是另闢蹊徑,走衛星網絡的創新道路,實現商業突圍。


目前像“星鏈”這樣從空中向地面傳輸網絡的技術,不僅馬斯克SpaceX在研發,科技巨頭谷歌、亞馬遜也在進行商業佈局。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針對SpaceX,谷歌推出“谷歌氣球”項目,藉助在平流層飛行的氣球為不適合使用地面網絡的地區提供3G水平的互聯網接入。


亞馬遜也提出了自己的“星鏈”計劃Kuiper項目,該項目預計將把3236顆衛星送入軌道,為全球任一地點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面對國外科技公司在衛星網絡上的爭相佈局,中國在建設衛星網絡上也加快了步伐。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並且中國有兩大科技類國有企業先後推出了衛星網絡計劃——航天科工集團提出了“虹雲工程”計劃,航天科技集團提出了“鴻雁星座”計劃。


其中“虹雲工程”計劃由156顆互聯網衛星組成,它們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網運行,構建一個天基寬帶全球移動互聯網絡,建成後可實現全球無死角的互聯網接入服務,按照計劃“虹雲工程”應用示範系統也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綜上可以看出,內有谷歌、亞馬遜的技術競爭,外有中國國家隊的快速追趕,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馬斯克急於開始衛星網絡商測,搶先進入新藍海,搶佔衛星網絡服務市場C位了。


衛星互聯網會取代地面5G網絡嗎?


2020年衛星互聯網開始嘗試商用,這一年必將是衛星互聯網商用的元年。網絡作為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衛星互聯網會取代5G網絡,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嗎?


目前衛星互聯網和5G網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網絡,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相應的使用場景。比如5G網絡可以實現1ms級別的低延時,可靠性強,因此目前5G網絡更適合應用在無人駕駛、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等高可靠級別應用場景。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而SpaceX 早期公佈“星鏈”計劃時曾表示網絡延遲大概在 20ms-35ms 之間,這個延時比不上現有的4G網絡(10~20ms),穩定性不強,而且有的衛星通信波在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時會出現衰減現象,假如陰雨天接入衛星網絡來輔助汽車駕駛,就可能會存在風險。


另外,衛星互聯網的帶寬也無法和5G相媲美,未來5G單基站前傳帶寬可高達Tbps,3200個5G單基站組合在一起就至少可達到3200Tbps帶寬,而整個SpaceX“星鏈”前期的3200顆衛星卻只能達到64Tbps帶寬,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根本無法滿足人工智能對龐大數據帶寬的要求,除非未來它發展出同5G一樣的帶寬。


馬斯克待發42000顆網絡衛星,能取代5G嗎?


而未來在海洋、沙漠、高空等5G基站無法覆蓋的偏遠地方,衛星互聯網比5G網絡優勢明顯。比如乘坐飛機時,你往往遇到飛行期間無法上網的難題,如果通過衛星連接上網,手機信號就不會中斷。


可以說,未來衛星互聯網和5G網絡同時存在,互相補充,將會出現更多“5G+衛星”上網模式。你上網不需要關心信號來自哪裡,總之信號會在地面光纜和太空低軌衛星的信號之間自動切換,就像現在3G/4G/5G之間自由切換一樣。


未來5G網絡和衛星網絡會完美結合,網絡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所以大家以後拿著5G手機,遊海洋,穿沙漠,攀高山......再不用擔心搜不到網絡信號了,你就妥妥地放心上網,好好地享受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