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仁義禮為本,法術勢為末,做事需本末、剛柔相濟有度才合天道

道德仁義禮智信是根本,目的是讓心服,也是恩服,法術勢勇是末端,目的是震懾人心,是威服,然而必須根本和末端要相推,一陰一陽盛衰變化,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形成規律來淘汰越界者和不順應者,剛柔相濟和本末相濟是控制事物不越軌道的自然法則,也是至善的確保道存在而不毀滅的自然法則。

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舊不知道如何破解難關,註定要更加對成功不利,更加有利於失敗,既向著失敗方向造勢。而真正強者,遇事剛柔並濟,曲折迂迴,迎難而上,往往都可以更加對成功有利,更加對失敗不利,既向著成功方向造勢。

好多人認為東方的傳統文化道德仁義禮智信治理公司空白無力,但是我認為它們卻是一個很善長贏得人心的工具,這是東方智慧之所長,西方的傳統文化就是法制和制度,雖然很強有力,但我認為法制卻是一個只善長震懾人心的工具,公司制度以懲罰為目的,不遵守就要懲罰你,雖然公司制度讓你害怕,但是違制度者眾多,對制度破壞的人很多,對制度痛恨者很多,原因就是缺乏了教化,讓其心服來遵循制度,那麼違法制度的人就會很少,制度就會成為無用之物,東西方如能結合,取長補短,那麼法制加教化將達到治理公司至善的效果,靠一段都會出現問題,只依靠制度引起人心不滿充滿怨恨之心,只教化人心不能懲罰惡者引起內心不公。

劉伯溫很善長善惡做到極度分明,不參雜一起不分,然後懲善揚惡,惡必須遭到惡果,善必須得到善果,通過善惡相濟來治國,引導人民不斷的向善,毫無情面的懲罰作惡者。

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儘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儘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儘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

張良很善長髮現什麼時間什麼東西是最稀缺的對於人的內心需求來說,善長審時度勢,每次都是在最稀缺的智謀的情況下提供智謀來給劉邦,那麼劉邦就別無選擇,只能接受。

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

劉盈的母親呂后聞聽,非常著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去請開國重臣張良出面。呂釋之對張良說:“您是皇上的親信謀臣,現在皇上想要更換太子,您豈能高枕而臥?”張良推辭道:“當初皇上是由於數次處於危急之中,才有幸採用了我的計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況現在是皇上出於偏愛想要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之間的事情。清官難斷家務事啊!這種事情,就是有一百個張良出面,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呂釋之懇求張良務必出個主意。

張良不得已,只好說:“這種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恐怕難以奏效。我看不如這樣吧!我知道有四個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羅致而又未能如願的。這四個高人年事已高,因為聽說皇上一向蔑視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漢臣。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們。如果請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珠寶玉帛,配備舒適的車輛,派上能言善辯之人去誠懇聘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然後以貴賓之禮相待,讓他們經常隨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們,這對太子是很有幫助的。”於是呂氏兄妹和太子當真把這四個後人稱之為“商山四皓”的老人請來了,把他們安頓在建成侯的府邸裡。

在一次宴會中,太子侍奉在側,四個老人跟隨在後。劉邦突然見那四個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開外,鬍鬚雪白,衣冠奇特,非常驚訝,問起他們的來歷,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劉邦聽了大吃一驚:“多年來我一再尋訪諸位高人,你們都避而不見,現在為何自己來追隨我的兒子呢?”四個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輕慢高士,動輒辱罵,臣等不願自取其辱。如今聽說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天下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著,期待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願前來。”劉邦說:“那就有勞諸位今後輔佐太子了。”四人向劉邦敬酒祝壽之後就彬彬有禮地告辭而去。劉邦叫過戚夫人,指著他們的背影說:“我本想更換太子,但是有他們四人輔佐,看來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他了。呂雉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劉邦強顏歡笑:“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興作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