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不分文理科高考第一年,家長如何“前瞻”志願填報?

本市中學畢業年級學生已於本週返校復課。在孩子們為考試奮力衝刺之時,家長們除了給孩子做好後勤保障,還能幫上什麼忙?今年是本市實行高考改革後不分文理科、推行“六選三”選考科目的首次高考;學校也在日前給高三畢業生家長髮了模擬志願填報表。家長們如何讀懂全新的志願填報表?新高考改革後的志願填報有哪些變化?在孩子衝刺備考的這段時間裡,家長要做好哪些與志願填報有關的準備工作?本期我們邀請業內人士做相關介紹。


天津不分文理科高考第一年,家長如何“前瞻”志願填報?

高考前,家長和孩子要“拉開距離”

在孩子返校復課後,家長要做哪些事才算是當好孩子的“堅強後盾”呢?河西區某中學高三班主任王老師說,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不少家長覺得必須不斷提醒孩子要利用好這延長的一個月時間,但家長與孩子距離太近、關切太多非但起不到監督學習、提高效率的作用,反而讓孩子心生逆反情緒,直呼“學不下去了”。這段時間,建議家長不妨跟孩子“拉開距離”,不緊盯孩子的學習,多關注考後志願填報的事情,提前瞭解目標學校和心儀專業的招生要求,瞭解今年志願填報的規則等。前些天發給家長們的模擬志願填報表,家長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加了解和研究,就是對努力備考的孩子的一種幫助。

瀏覽學校官網,蒐集權威信息資料

本市某高校招生辦負責人表示,今年是本市實行高考改革後不分文理科、推行“六選三”選考科目的第一次高考,家長們必須在正式出分填報志願前,幫孩子把好關,提前瞭解學校和可報專業、填報規則、錄取程序、錄取原則等“專業知識”。

儘管高三學生們已經在高一高二選科時對報考的專業有了意向,但在填報具體志願時家長還需要在此時有更細緻深入的瞭解,比如孩子選考科目可以“對接”哪些專業、限考哪些專業,這些在天津教育招生考試院的官網上都有權威公佈。家長可以先跟孩子進行初步溝通,瞭解孩子的興趣和意願。當然,志願表上填報哪些學校和專業,最終還是要根據出分後孩子的成績位次決定。孩子考分在全市的位次決定了報考的“位置”——基於孩子的基礎,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和專業,有多少人超過自己的位次、同時又有多少人競爭相同排位的學校和專業,都要從自身考分的位次來分析判斷。

因為今年高三畢業生複習備考的特殊性,當前家長不要以學情測試的分數來固化自家孩子的位次。現階段建議家長可以瀏覽目標學校的官網,多選擇幾所目標學校,並梳理孩子感興趣的專業,比如學科建設情況、學校優勢專業,根據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學科等。此時可以把志願填報範圍的“網”撒得大一些。

由於今年本市的志願填報規則有變化,往年的數據只有一定的參考性,家長們不要過分依賴。新的志願填報規則下,對高位次學校(特別是985院校)的影響不是太大,填報志願時,可以適當參考往年的數據;中等位次的學校由於會受高位次學校錄取的影響,同一學校的不同專業組分差可能會很大,往年數據的參考值不高,而且中檔分數考生人數較多、填報志願時會相互牽扯,競爭變化大。家長提前模擬填報志願,提前對學校和專業進行研究判斷,模擬確定要填報的專業組,有助於在正式填報志願時冷靜分析。


天津不分文理科高考第一年,家長如何“前瞻”志願填報?

(繪圖/卓文)

熟悉招生規則,關注三方面變化

中國教育電視臺生涯規劃欄目特約專家齊建偉老師有10年在高校招生工作的經驗。他表示,日前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發佈《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志願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方案》,對普通類專業和藝術類及體育類專業的招生錄取提出明確要求。

第一、批次分類變化不大,投檔單元變化巨大。

本科批次分為提前本科批次和普通本科批次。其中,提前本科批次分為A、B兩個階段,A階段為飛行員、軍隊、公安、消防、司法、航海、公費師範生、小語種等特殊類專業,以及經教育部批准的綜合評價試點高校,B階段為地方農村專項計劃。較2019年相比,取消了順序志願。

普通本科批次分為A、B兩個階段。本科批次A階段為公辦本科院校及經批准在本階段錄取的院校,本科批次B階段為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同2019年院校分佈相同。

從院校投檔變為院校專業組投檔,因此今年在填報志願時,要按照專業組填報。在以往的高考模式下,一所高校結合專業核心課程要求分列文理招生計劃,所以高校也分別有文科和理科錄取線,歷年投檔規則不變,院校錄取數據基本穩定。但是,新高考的招錄規則是考生須對照院校專業組的選考科目要求填報志願,自主選擇的等級性考試科目須滿足報考院校專業組的選考科目要求。一所高校的所有專業先按照選科要求分組,同一選科要求的專業組根據學科門類和培養模式的不同,還可以再次分組,意味著一所高校的專業分為“N組”,該校就有“N條”錄取線,同一高校不同組的專業因為實力不同、冷熱不同,不再文理單列,錄取分數將產生較大差異。

第二、新高考招錄模式下,院校專業組數據震盪增大。

新高考錄取機制是“兩個依據,一個參考”,同分人數增加。新高考不再區分文理科,所有考生合併排隊,加之自主選擇的等級性考試科目按照等級賦分機制,所以《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將成為同分情況下高校取捨的重要參考。

預計2020年在津高考排名16000名以內基本對應往年的一本層次高校,接下來到40000名的考生基本對應往年的二本高校。普通本科批次A階段設置50個平行志願,普通本科批次B階段,以及A、B階段的徵詢志願均分別設置25個平行志願,儘管採用院校專業組投檔,但是考生報考機會增加,可能會導致高校對應專業組報考人數增加。

第三、巧用專業限考規則,增加衝刺名校機會。

新高考改革後的重要變化就是高校專業根據核心課程和培養目標限定了不同的選科組合。當年同學們選科時,基本依據自己的學科能力和專業規劃統籌考慮,那麼在未來大學專業選擇時,如果巧用“專業限考規則”,將減小競爭,增加衝擊名校的幾率。如韓梅梅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高考總分682分,李雷雷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歷史,高考總分671分。如果未來選考專業為不限考組合、必選物理、必選化學、物理或化學、物理和化學專業組,韓梅梅對李雷雷有“碾壓式”的優勢,因為平行志願投檔“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分數高的韓梅梅先選。但是,如果李雷雷選擇歷史學科,未來就是要學習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世界史和新聞學等。有很多名校要求“歷史一科必須選考方可報考”,天津市55684名考生中,選考歷史25099人,選考以上專業,競爭群體只佔比45.07%,所以選考科目嚴苛的專業競爭壓力小,衝擊的概率高。

面對新高考,家長和考生必須提早明確專業大方向,有的放矢地瞭解專業計劃和排名,洞悉院校專業實力,動態跟進考生成績變化,在高考改革之年,爭做有前瞻性的家長。

(摘自:今晚報 文/賈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