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黨建領航 奏響強村三部曲

莆田:黨建領航 奏響強村三部曲

仙遊縣郊尾鎮伍獅新村 張力 攝

莆田:黨建領航 奏響強村三部曲

城廂區常太鎮村民喜迎“致富果”——枇杷豐收。易振環 攝

東南網4月30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歐碧仙 通訊員 陳朝陽 朱萬里)四月,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的五雲村又熱鬧了起來。“每天都有遊客來,遇到天氣好的週末,農家樂生意就更好了。”在五雲村村辦農家樂上班的林淑華笑著說。

看著遊客一批接一批地來,村黨支部書記林玉滿的心裡也樂開了花,盤算起村裡日漸豐厚的“家底”:全村共策劃建設“四季蜜”晚熟龍眼基地、游泳健身基地、自來水廠、玻璃滑道、農家樂等5個集體增收項目,每年可為村級集體增收近50萬元。

五雲村是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窮,一度是它的代名詞。以特色產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是五雲村實現破殼、消薄、強村“三部曲”的特色路徑,也是莆田消除空殼村、薄弱村的一個縮影。

破殼

強基固本持續“造血”

4月24日,涵江區白沙鎮東泉村東泉溪邊的蔬菜基地裡,村民忙著給剛摘下的蔬菜稱重,再搬上貨車。當天,共500多斤新鮮採摘的蔬菜從這裡被運至城裡,打通了從田間到餐桌、從農村到城市的通道。

東泉村是市級貧困村,擁有4000多畝農田,有良好的生態資源。然而,村黨支部書記郭文勇說:“窮困山村留不住人,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大量土地長期荒廢,我們捧著‘金飯碗’卻沒飯吃,村集體揭不開鍋。”

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東泉村並非孤例。據統計,2015年,莆田全市971個村(居)中,有664個是空殼村,佔比68.2%。破殼消薄,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

變化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2015年,莆田下發《關於深化精準扶貧工作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消除空殼村、薄弱村“四步走”目標,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正步走”。

“想要空殼村‘破殼’,要充分運用市場的辦法,著眼村級集體可持續增收的經營性收入,從根本上增強‘造血’功能。”莆田市農業農村局扶貧科科長陳立新說。

但村情各異,稟賦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地給空殼村、薄弱村點起引路明燈?

因村施策,莆田探索出特色產業帶動、土地流轉經營帶動、租賃經營帶動、村莊整體託管經營帶動、財產性收益帶動等多模式並聯並行的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路徑。棋先一招滿盤活。一個個空殼村、薄弱村,鑄起了打破空殼的“鐵榔頭”——

仙遊縣書峰鄉聚焦枇杷、青黛、文旅、珍貴苗木4個主打產業,全鄉6個建制村均實現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萬元;涵江區國歡鎮碼頭村將閒置的廠房通過正規程序進行租賃經營,全面盤活家底,村級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80萬元左右……

東泉村也在土地流轉中收穫滿滿。素有“莆田第一居”的城廂區鳳凰山街道南門社區在東泉村流轉400畝農田,種植生態蔬菜、瓜果等,每年為村民增加土地租金和田間勞作工資150多萬元。2019年,東泉村村級集體經濟達到13.9萬元。

消薄

上下一心攻堅克難

空殼村“脫殼”只是第一步,“脫殼”之後,如何用好政府這隻“有形之手”,引導和確保這些薄弱村有持續、穩定的經營性收入,成為擺在莆田主政者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2018年初,莆田全市尚有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空殼村、薄弱村294個,10萬元以下村(居)496個。到2019年底,莆田全市971個村(居)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消除空殼村、薄弱村目標。

跑出這樣的“消薄增收”加速度,看似只花了兩年時間,背後卻是上下一心的攻堅付出。

2018年,莆田創新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破殼消薄”工作,出臺《關於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破殼消薄”資金籌措方案》,依託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平臺,採取“政府牽頭、集體入股、投資收益”辦法,引導全市空殼村、薄弱村整合集體“三資”投資入股,每年獲得收益分紅,確保村莊發展生產有財力、脫貧攻堅有實力、服務群眾有能力、鄉村振興有活力。

產業振興規模化,農村經濟活起來。陳立新介紹,2018—2019年,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累計歸集市縣鄉村四級“破殼消薄”資金2.7億元,投資入股海上風電、光伏電力、海上田園綜合體等新興產業項目,為全市空殼村、薄弱村持續、穩定增收,並助力全市971個村(居)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在2019年底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得益於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破殼消薄”工作的有益探索,仙遊縣依託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籌集64個貧困村、空殼村資金2000萬元投資到縣汙水處理廠,2018年至今累計收益407.88萬元,村均收益6.4萬元;統籌省、市、縣扶貧資金2200萬元投放到縣垃圾焚燒發電廠,2018年至今已收益450.98萬元。

“去年村集體投資入股市縣國企產業項目共獲得15.49萬元的收益分紅。”莆田市委組織部派駐仙遊縣社硎鄉田利村第一書記陳立廣興奮地說,2019年,田利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3.16萬元,這是其中最大的一筆收益。

強村

鄉村振興生動註腳

“消薄”只是及格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心是培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自我“造血”能力,實現村級集體自主經營、穩定收益,真正讓村級集體經濟富起來,老百姓的荷包鼓起來。

“基層給力,發展才有力。”莆田市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陳劍波說,近年來,莆田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統攬全局、牽頭抓總作用,帶動各級黨組織抓黨建促“破殼消薄”、抓發展強“造血”功能,凝聚發展合力,推動形成一批集體經濟示範村,為全市鄉村振興注入了生動註腳。

謀事創業,關鍵在人。莆田從本村致富能手、農民企業家、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人才中,優選455名懂經營、善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同時,精準選派179名“第一書記”全覆蓋駐村,幫助整頓78個後進村組織,理清發展思路、爭取發展資源、拓寬發展路子。

“紅色引擎”領航,莆田全面吹響從“消薄”到強村的進軍號角,激活了各農村基層黨組織強村富民的內生動力。

位於仙遊縣西北部山區的西苑鄉鳳山村,通過駐村第一書記注活力、選派能人強班子、實施項目夯基礎等措施,創新“黨建+特色產業、旅遊服務、村企搭臺”等“黨建+X”模式,深度開發鄉村旅遊、生態康養、特色農業種養等項目,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的強村路徑。2019年,鳳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6.3萬元。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看到村裡的變化,我也看到了機會。”黃玉和是較早一批迴鳳山村謀發展的村民。如今,他是果蔬合作社的合夥人,是農家樂的老闆,還是仙水洋景區的務工人員。“這幾年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十幾倍,不僅還了外債,還把新家裝修了,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了。”黃玉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