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沈從文的《邊城》猶如亂世中的“世外桃源”

,頃刻間便把人引到了一個叫“茶峒”的小山城。那裡有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著一個老人,一個女孩,還有一條狗。

沈從文大筆一揮畫的這幅畫,動靜交替,內有純美、浪漫、憂傷的情景;鳥鳴,流水聲,歌唱聲,是動聽的樂曲;親情、愛情、兄弟情,是縱橫交織的感情。

他把畫,音樂,文字,融化成了一件高超的藝術品,恐怕別人只能臨摹,卻很難超越。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賈平凹在“沈從文的文學”中說,天才作家的作品,他們的寫作無規律可尋,常常是不從事寫作的人讀了他們的作品感覺他也可以寫作,而從事寫作的人卻覺得不會了寫作。

正如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裡,上帝說,讓沈從文去搞吧,於是一切光明就來了。好的作品不像是寫出來的,倒像是本就存在這世界上似的。

沈從文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他的生平經歷是他成為作家的因素。

沈從文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湘西鳳凰,四省交界,多民族雜居,環境優美;沈從文身上有苗、漢、土的血液,這讓他的性格柔軟又倔犟,敏感又寬厚;他的祖父是隨湘軍打過太平軍的大將軍,他出身豪門大戶,經見得多,看慣了湘軍的雄武,也體驗過殺戮的黑暗;他寫作初期受盡艱辛,反而培養了他“安忍靜慮”的定力。這些因素缺一不可,才成就了沈從文的文學修養。

沈從文的作品裡總有種

陰鬱氣質,這一點和張愛玲有些相似,他們的寫作都與前半生的經歷有關。相比較沈從文的作品更富有靈性,雖然陰鬱但並不壓抑,在悲劇之中,依然能看到人性之美和對未來的期待,他的作品猶如清晨裡的薄霧,黑暗中的微光。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正是這一境界,讓他的作品在歷史的長河中脫穎而出。有人說:“如果沈從文1988年沒有去世,他肯定獲諾貝爾文學獎。”深以為然。

不過這樣偉大的作家,在一開始卻並不受寵。沈從文的作品不為政治宣傳,題材多是士兵、婦女、小職員甚至是下等的妓女這些小人物。所以,在國家存亡之際,他幾乎被邊緣化了。

好在文學作品的規律,恰恰不是政治的宣傳品,而是書寫人性。看一部作品好不好,就是看它能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當流行的因素退出舞臺,他的作品反而如大浪淘金,終於大放光彩。

沈從文也從別人口中的二流作家,逆襲成現代文學超一流的作家。如今他的作品成了文學工作者的必修課,值得反覆的鑑賞和學習。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邊城》這部小說是沈從文最著名的代表作,雖然簡短,卻是寓意深遠的。不僅給我們美學享受,還讓我們通曉人生的奧妙。人生就像多面體,相對且統一。人生如渡船的兩邊,一邊是過去,一邊是未來,一邊是舍,一邊是得。他讓我們學會和過去告別,學會放手。


01 爺爺和翠翠相依為命,卻面對著生死離別。

老船伕的女兒愛上一個茶峒軍人,生下翠翠便殉情了。

後來老船伕和翠翠相依為命,他們守著一條渡船過日子。爺爺是翠翠的依靠,翠翠是爺爺的牽掛。故事一開始,便拋出了一個問題,爺爺將來要死了,翠翠該怎麼辦呢?

爺爺是明白的,翠翠卻非常懵懂。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有一天,爺爺帶翠翠去看龍船,爺爺有意的問翠翠:“你一個人敢到河邊看龍船嗎?”

爺爺有事先回去了,便留下翠翠一個人。翠翠看完了龍船,等著爺爺回來,心裡也產生了一個念頭:“倘若爺爺死了?”後來又聽到別人說起有人被殺的事,翠翠的這個念頭便揮之不去:“爺爺死了呢?”

在這世界上,總有些人讓我們不敢死,又不得不時刻想到死。

人之將死,給翠翠找個好歸宿成了爺爺在世上最想了卻的心事。

掌水碼頭的順順家裡,家庭條件不錯人也善良,兩個兒子又都喜歡上了翠翠。在大老和二老的選擇上,就是翠翠一句話的事,兄弟二人便會成全對方。如果爺爺爽快一點答應便成了,可是,爺爺卻總有太多的顧慮。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翠翠愛二老不愛大老,想到了這裡時,他笑了,為了害怕而勉強笑了。其實他有點憂愁,因為他忽然覺得翠翠一切全像那個母親,而且隱隱約約便感覺到了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運。”

關心則亂,越是害怕什麼,就越來什麼,一個人知道的事情太多是不幸的,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也是不幸的,他的經歷影響了他的處事風格,老船伕彎彎繞繞,反弄巧成拙,把好事變成了悲劇。

02 人生的選擇像是沒有盡頭,錯過了這一站還有下一站。

翠翠到了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對感情還是懵懂而羞澀的。

初見二老時,翠翠正在碼頭等爺爺,二老見翠翠一個人,便好心邀請她去家裡等,翠翠誤會了他是輕薄之徒,便罵了二老一句。

二老笑著說,你不願意上去,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最後二老還是專門找人把翠翠送回了家。

也正因此,翠翠對二老有了好感,即使過了兩年,翠翠仍懷念那晚初見的情景,對二老暗生情愫,這樣的愛情是多麼的美好和純潔!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這本應是一段兩情相悅的佳話,卻不料,人生處處有玄關

這玄關就是大老。他也喜歡上了翠翠。於是老船伕便在大老和二老之間做著選擇,對翠翠和兩兄弟左右試探。

老船伕說,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若走車路就是直接請媒人下聘,若走馬路便是站在對溪高崖上,唱三年六個月的歌,把翠翠的心唱軟了。

正因大老和二老都愛翠翠,他們的命運便像是被一個老船伕拿捏著,被人挑挑揀揀。

其實老船伕並沒有意識到,他在做選擇的同時,二老也在碾坊和渡船之間做著選擇。

“人事就是這樣,自己造囚籠,關著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

二老心裡選的是渡船,他們決定公平競爭,但是哥哥天保卻淹死了,於是,順順一家便恨上了那老船伕,再也不提結婚的事,二老也離開了這個美如畫的小山城。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若當初只有一條路可走,也許會更堅定些,可偏偏人生的岔口那麼多,機會越多,便似乎錯過了機會。

我們總以為要選擇那最好的,卻不知道,也許最好的就是眼前的那一個。錯過了,恐怕就再也不能回來。

03 所有的離別都是必然,人生還是要一個人面對。

“凡事都是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爺爺對翠翠的不捨與安排,最終還是沒能逃過造化弄人。

老船伕撒手而去的那一晚狂風暴雨,翠翠說害怕,但老船伕似乎懂得了,他對翠翠說:“怕什麼?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

是的,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死亡就在那裡,離別就在眼前。這不僅僅是翠翠的命,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然。

本以為可以把翠翠託付給一個男人,可是男人可靠嗎?不可靠。他們一個死了,一個走了。最終,翠翠誰都靠不了。

“我們一直在離別中,比如和愛的人,和傷害,甚至和時光。”

一開始,翠翠看龍船時在渡口等爺爺,那時候,即使爺爺沒有來,她還有人可等,可如今,她一個人撐著船,卻再也等不來爺爺,這是怎樣一種孤單,又是怎樣一種堅強。

沈從文的《邊城》:人生本是一場別離,趁早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故事的結尾給了我們期待,猶如黑暗裡的微光,朦朧而美好: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但是,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對別人的期望上,那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

那個人回不回來,其實早就和翠翠沒什麼太大關係了。他們曾經那美好的愛情感覺是真的,但是幸福是假的。那曾經以為的花好月圓其實只是宿命擺下的一個局。

看透了便可以走出迷局了。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為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