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岳陽縣精細幫扶貧困生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岳陽縣精細幫扶貧困生

疫情期間岳陽縣明德小學的學生在家閱讀。

王 燕 劉成文 萬石正 彭溢湖

“怎麼辦?家裡沒裝寬帶,上不了網課,我的複習進度會跟不上班上其他同學。”2月10日,岳陽縣一中高三年級貧困學生劉欣怡遇到了燃眉之急。班主任得知情況後,和她取得聯繫,贈送了免費的流量包,還教她使用上課的平臺。

自從岳陽縣啟動網絡平臺教學模式後,部分貧困學生面臨無法正常上網課問題。“‘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舉,也是疫情防控戰中一場特殊的教育扶貧。”岳陽縣教體局局長王敏說,岳陽縣將教育公平問題作為“停課不停學”中的工作重點,對貧困學生無法正常上網課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確保特殊時期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精準幫扶,確保每個孩子不掉隊

得知要開啟網上課堂,岳陽縣公田鎮的留守兒童李望和爺爺奶奶急得團團轉。李望家境貧寒,家裡也沒有智能手機。2月11日,岳陽縣公田鎮甘田中學通過排查,發現他家“不具備上網課條件”。幾天後,該校行政部門湊錢購置了一臺智能手機送到了李望手中。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岳陽縣精細幫扶貧困生

岳陽縣甘田中學校長彭光明(左一)為貧困學子贈送圖書。

“針對不同區域、條件的學生,我們做精細化的管理、指導和幫助。”岳陽縣教體局副局長李麗榮介紹,依託貧困認定和建檔立卡數據庫,迅速對家庭經濟困難和建檔立卡學生開展資助,簡化申報流程;積極摸排因疫情臨時致困的情況,逐一聯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瞭解學生需求,做好資助服務工作。

為了在疫情期間精準幫扶貧困學生和因疫情臨時致困的學生,學校對418名學生進行全面摸底後發現:家住公田鎮瀏泗村的李望由於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沒有智能手機,不具備上網課的條件;該校新增了5名因疫情臨時致困的學生,這5名學生因不懂網上學習操作流程和完成作業方法,線上學習存在困難;排查時,同在偏遠山區飛雲村的4名貧困學生始終無法聯繫上。

為確保孩子學習不掉隊,岳陽縣教體局和該校迅速制訂方案,兵分三路,分頭行動。一路為李望解決智能手機問題;一路到因疫情臨時致困的5名學生家中,幫學生安裝學習APP、教會其使用平臺學習和完成作業,以及查看教師批改的作業情況並及時糾錯。

最後一路是最為棘手的。偏遠的飛雲村距離鎮上有9公里,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山路崎嶇。2月20日,岳陽縣公田鎮中心學校校長彭光明領著學校教學處主任肖建、班主任湯納騎著摩托車上門尋找學生。當天,寒風呼呼颳著,大雨不停下著,半個小時後,臉頰凍得通紅,手腳逐漸麻木的三人終於到達了飛雲村村口。在村口,他們發現通往村內的道路出現了山體塌方。此時,彭光明恍然大悟,山體塌方導致該村出現通信故障。經過塌方點,他們踏上田埂、山道,挨家挨戶地找學生……當貧困學生和家長看到冒著大雨、戴著口罩的校長和老師出現在家門口時,既激動又感動。

通信故障一時半會修不好,學生們上網課怎麼辦?岳陽縣教體局、公田中心學校為貧困學生架起了“教師—村委會—學生”的溝通橋樑,教師將複印的學習資料統一送到村委會,然後學生和家長去村委會領取。與此同時,迅速聯繫通信技術人員,搶修通信線路,真正打通線上學習的“最後一公里”。

精心準備,3913名貧困學生獲贈圖書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岳陽縣精細幫扶貧困生

復學後,羅東興指導葉嫻的功課。

“哇,這本《城南舊事》我早就想看了。我一定在家好好閱讀,認真做閱讀筆記!”岳陽縣月田中心學校八年級的學生李水雄開心地從郵遞員手中接過岳陽縣教體局捐贈的愛心圖書。3月16日,岳陽縣教體局購置的50餘萬元愛心書籍全部郵遞到了每一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手中。

“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啟動後,岳陽縣教育工會向全縣教師發出了“愛心捐贈,共克時艱”的倡議,募捐的款項全部用於購置圖書,並投遞到3913名貧困學生的手中。

“希望你們在閱讀中拓展博大胸懷、立下凌雲壯志、堅定愛國情懷……”在收到書籍的同時,貧困學生還收到了一封岳陽縣教體局專門為他們撰寫的信。信裡的殷切叮囑,隨著滿滿的愛心,融入了學生的心靈。(本文貧困生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