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創新薪酬激勵 研發核心變身企業“合夥人”

  在市場經濟改革發展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已成為企業成長與競爭的關鍵因素。隨著 人才“港灣計劃”的縱深推進,不少企業為吸引、留住更多人才,激勵人才創新創業,探索建立規範化、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激勵機制。擁有1萬多家民營企業的石獅,就在人才激勵機制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

  福師大福清分校項雷文教授(右)指導實驗室工作 (陳凌鷺 攝)

  2016年底註冊公司,2018年3月建成投產,2019年銷售額達6100萬元,擁有中藥提取物生產備案號9個,參與5個國家天然提取物標準制定……短短數年,位於 國家高新區的福建中益製藥有限公司,從無到有,到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公司董事長邱遠望看來,企業發展的成績得益於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的實施。

  “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的惠企政策,像是給公司種下了一顆發展的種子。”邱遠望說,“我們用項目吸引人才團隊,用政策利好凝聚團隊,用薪酬機制激勵研發,讓這家初創企業實現了快速投產增效。”

薪酬激勵 人才從智力支撐變成“合夥人”

  2016年底,邱遠望從廈門回到石獅投資建設中益製藥公司。“當時公司資金並不富裕,幸運的是,那時泉州實施人才‘港灣計劃’,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有相當大的激勵措施。我牽頭申報的楓香脂產業化團隊入選首批泉州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獲得項目資金補助、人才政策支持,更讓我們的研發團隊凝聚起來,專心做好這個產業項目。”

  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調動研發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泉州人才“港灣計劃”的支持外,中益製藥制定了一套薪酬激勵機制:研發團隊除了享受基本工資、獎金、研發獎勵外,項目成果轉化後,3到5年內,每年都可享有市場銷售額扣除成本和銷售額15%的運營費用後的10%—30%的效益分紅。

  從項目合作發展成人才合夥,人才的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激活。從一開始為某一科研項目努力,發展成主動為企業出謀劃策,開動腦筋發掘更多項目。在首次成功合作後,福師大福清分校科研團隊和中益製藥依據“人才合夥人”機制,又拓展了兩個新的研究項目。目前,公司除了項雷文教授的科研團隊外,還與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三所”)開展“人才合夥人”項目合作,雙方合作科研團隊入選2018年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

  邱遠望說:“我們的最大激勵紅利就是項目市場化後的銷售收益。當人才與企業效益捆綁在一起,他們就能夠和企業站在同一個陣營,從單純的智力支撐變身為項目主導,以合夥人的角色,幫助企業拓展新的項目,挖掘產品的市場效益。”

項目引才 借力高校資源助推企業發展

  當初邱遠望把中益製藥公司落戶在石獅,引起許多人的不解:沒有生物醫藥人才的支持,這個公司該如何發展?對此,邱遠望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引才用才的方法:“用好的項目,找到合適的人。”

  邱遠望認為,作為初創公司,要實現快速投產出效益,必須依靠高校研發力量。抓住國家鼓勵院校科研人員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的契機,公司與海洋三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等多家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以研發項目吸引高校研發力量助力企業發展。

  “砂仁葉油軟膠囊研製及其產業化”是中益製藥與海洋三所合作的項目。海洋三所張怡評博士是該項目團隊的核心人員之一。砂仁葉油軟膠囊項目著力於變廢為寶,提高對砂仁葉的開發與利用。“我原本是中醫專業,這個項目提出後,我就主動提出參加研發,現在砂仁葉油提取已經完成,軟膠囊的生產車間正在建設中。”張怡評說。

  中益製藥的10多個項目由多個院校的研發團隊主導研究,不僅吸引了教授、博士等高層次研發人員,也吸引了不少高校應屆畢業生參與其中。他們在跟進研究、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加深了對企業的瞭解,為今後留下來工作奠定了基礎。張怡評告訴記者,去年海洋三所參與研發項目的兩位在校生,畢業後就留在中益製藥工作。 (記者 陳凌鷺 通訊員 沈忠華 張建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