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前段時間朋友發給我一條很有意思的微博截圖,大意是隻要你提供幾十塊錢,就可以在朋友圈過上人人羨慕的生活,有豪車有豪宅、每天全球各地旅行,甚至賣家可以給你提供朋友圈定位服務。

這讓我想起看到的一個新聞: " 一個大三的女生花了很多錢買來網紅風格的道具,每天在朋友圈曬出各種好看精緻的早餐照、生活照,收穫點贊無數。 "

但新聞曝出後,與這些的 " 精緻 " 照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生凌亂不堪的宿舍。

這種虛擬的精緻生活,就像一個個華麗的泡泡,外表五光十色,內在空洞無物,一戳就破。

他們享受的不是精緻的生活,是自己精心修飾過的 " 展品 " 被別人認可後的滿足感。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人民日報》在一篇文章裡這樣形容這部分人:

" 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 前男友 ’ 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一有健身衝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

朋友圈光鮮亮麗,口袋空空如也, ' 吃土 ' 是常態,在精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 "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表妹剛大學畢業時,工資只有4000塊,但她非要讓都是上班族的父母給她在市中心租一間月租4000塊的房子。

吃飯可以吃泡麵鹹菜,但衣服、鞋子從來不低於四位數,工資花完就刷信用卡,每個月的存款基本是負數,最後還要靠父母接濟。

用她自己的話講: " 年輕就是要活得精緻些,不斷花錢才有動力刺激自己去更努力地賺錢。 "

然而她除了吃吃喝喝,根本沒把錢花在自我提升上,所以薪水也就一直沒有起色,直到現在已經27歲,她還每個月跟家裡要錢。

日本生活美學家松浦彌太郎說過: " 最好的用錢之道,是把錢用在豐富個人體驗和感受上。 "

在我看來,作為一個大學畢業已經有工作的成年人來說,每月要靠本就不富裕的父母支撐自己富足的生活,實在算不上精緻。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真正的精緻不是虛假的體面,不是人前一身奢侈品貴氣逼人,人後生活混亂不堪,更不是為了博得別人的認可去製造 " 精緻 " 。

李銀河說: " 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

真正的精緻,是懂得過好自己的生活。最真實的自己,永遠藏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阿姨,雖家境一般,但為人謙和有禮,會把原本破舊的房子收拾得乾乾靜靜,每次下班回家都要帶一束新鮮的太陽花。

阿姨覺得生活雖然簡單,但不能平淡,這束太陽花代表著陽光、熱烈、積極向上,是阿姨對生活的 " 體面 " 。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楊絳先生說: "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真正的精緻從來就是為自己而活,精緻的人有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超然氣質,即使生存環境惡劣,這份氣質也無法被掩蓋。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 復旦第一才女 " 嚴幼韻出身富貴家庭,1942年隨外交官丈夫楊光生出任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嚴幼韻跟隨丈夫一同前往馬尼拉組織婦女運動。

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爆發,丈夫和其他外交領事因公殉職。

嚴幼韻獨自帶著三個孩子以及其他領事親屬硬是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苦苦支撐到戰爭結束。

在這期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富家小姐學會了種菜、做鞋,學會了養雞、養豬。

她變賣了一切值錢的東西來尋求生活,唯一沒有放棄的是一架鋼琴,閒暇時分,她會彈起好聽的曲子陶冶生活情趣。

即使未來命運尚不確定,嚴幼韻依然保持著從容和樂觀,熱愛生活,感受生活,這架鋼琴是她對 " 精緻 " 的詮釋。


成年人的體面從來不在朋友圈。


後來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嚴幼韻對生活的這份精緻被她完整地保留下來,百歲的年紀依然堅持讀書、看報、穿高跟鞋、用香水、去旅行。

百歲生日宴會上,主持人曹可凡問她: " 嚴女士,您穿著高跟鞋累嗎? "

她笑笑說: " 我一輩子穿高跟鞋,習慣了。 "

時尚教父山本耀司說: " 時尚不會讓你變得性感,你的經歷和想象力才能讓你變得性感。 "

而要想得到這些性感沒有別的捷徑,唯一的方法就是你得好好生活。

當你真正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認真對待它時,你才真正開始擁有屬於你的精緻,擁有那份獨一無二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