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入春,大地綠意漸濃。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4月17日航拍的濟南市濟西國家溼地公園的景色。圖/郭緒雷

在欣賞綠意盎然的春光時,你是否想過植被生長主要受什麼自然因素影響呢?

答案是天氣氣候條件

天氣氣候作為影響生態系統最活躍、最直接的驅動因子,既影響著生態系統質量,也關係著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成果

也由此,中國氣象局一直以來都將氣象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佈《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

那麼,今年的公報有哪些看點?我國變得越來越綠了嗎?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看點

1

2000-2019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呈提高趨勢實現“三級跳”

一個好消息是,2000年至2019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實現了“三級跳”。

從下圖(右)能直觀看出,2012年至2019年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兩個階段明顯提高

從空間分佈上來看,2000-2019 年全國有 92% 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地表變得越來越綠。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變化趨勢率

(左:空間分佈; 右:整體趨勢)

其中,2019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7.6,較常年偏高6.1%,為2000年以來第四高

不要眨眼,來欣賞2000年至2019年我國植被生態質量變化↓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那麼,2019年的植被生態質量是受什麼氣象條件影響的呢?

首先是良好的水熱條件。

2019年全國平均降水量達643.4毫米,較常年偏多14.9毫米,全國有62%的區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有86%的區域≥0℃積溫偏多100℃•日以上,全國大部地區水分、熱量條件好於常年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 年全國降水距平百分率(左)及與 2018 年增減百分率(右)

其次,從災害影響來看,2019年全國氣象災害對植被生長的影響總體偏輕。其中,全國植被基本無旱區域的面積比例達69.9%,為2000年以來第三高;2019年有5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常年偏少2.2個,颱風登陸強度整體偏弱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2019年全國植被無旱面積比例變化

因此,從氣象條件來看,2019年屬偏好年份,生態質量處於較好和很好等級的面積比例達67%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說完了好處,那去年天氣氣候條件有沒有對植被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呢?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答案是,有。

2019年,全國區域性、階段性乾旱和低溫等災害影響較重,造成氣象條件不如水熱匹配最好的2018年。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年全國≥0°C積溫距平(左)及與2018年差值(右)

尤其雲南春夏連旱、長江中下游地區伏秋連旱以及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階段性春夏乾旱影響了植被生長,超強颱風“利奇馬”給山東、浙江等省部分地區造成了較大影響,導致2019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18年偏低

0.6個百分點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年8月8日至14日颱風“利奇馬”大風、暴雨影響評估

看點

2

我國地表變得越來越綠,北方地區土地荒漠化初步得到遏制

2000年以來,全國

植被淨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3.6克碳/平方米植被覆蓋度平均每年提高0.25個百分點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我國地表正變得越來越綠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年全國氣候生產潛力和植被淨初級生產力變化趨勢率

(左:空間分佈; 右:整體趨勢)

除了天氣氣候因素,植被生態質量還受什麼因素影響?

生態工程實施疊加有利氣象條件,促進了生態改善。

2000年至2019年,全國有80.6%的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有93%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同時,植樹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植被生態質量向好發展。

地表變綠帶來哪些積極影響呢?

地表變綠後,植被對地表抗風蝕的作用顯著增強,北方地區高度和極易起沙塵的土地面積比例從2000年的48.1%降至2019年的41.9%,平均每年下降0.4個百分點,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輕度和不易起沙塵的面積比例從2000年的30.3%

上升至2019年的39.6%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年我國北方地區易起沙塵指數變化趨勢率

可見,我國北方地區高度和極易起沙塵的土地正逐漸向中度、輕度和不易起沙塵過渡,植被防風固沙生態功能顯著提升。

看點

3

祁連山、三江源、呼倫湖、黑龍江扎龍溼地等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植被生態質量偏好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我國的一些重點生態工程區,諸如祁連山、三江源等的植被生態質量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無須多言,重點生態工程區對當地生態環境、人民生產生活的改善以及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祁連山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祁連山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山區北部甘肅省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幹湖區的哈爾騰河等)三個內陸河水系。在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018-2019 年祁連山區植被生態明顯改善,2019 年達2000 年以來最好。近十年來祁連山區主要湖泊水庫蓄水增加,2019年青土湖、青海湖水體面積達最大,生態向好發展。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 年生長季祁連山區植被覆蓋度(左)與淨初級生產力(右)變化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0-2019 年甘肅青土湖水體面積變化

2000 年以來祁連山區生長季(4-9 月)植被覆蓋度平均每年提高0.3 個百分點,植被淨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3.4 克碳/ 平方米。2018 年和2019 年較2000-2017 年明顯提高,其中2019 年植被覆蓋度、淨初級生產力分別較2000 年提高29.2%、63.6%,達2000 年以來最高,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 年來最好。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0年至2019年祁連山生長季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變化動圖

從空間分佈圖來看,2018年至2019 年祁連山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比2000年至2017 年同期均值有所提高,整體提高了20.9%

三江源地區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關係著當地與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和人民生產生活的改善以及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2000 年以來,三江源地區降水增加氣溫上升,湖泊面積擴大,有92.1% 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生態改善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 年三江源地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變化趨勢率

從區域分佈來看,東北部增幅明顯,平均每年增加0.25~0.75 百分點;中西部大部持平略增,但局部地區呈分散性輕微下降趨勢。

那麼,在我國其它重點生態工程區中,有沒有因為受到氣象災害影響導致生態變差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

洞庭湖區域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是長江干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氣象條件對湖泊水體面積及周邊植被生長影響較大。

2019 年洞庭湖區域氣象災害影響較重,大部區域生態質量不如 2018 年。

2019 年洞庭湖區域氣溫偏高,降水正常偏少,日照條件偏差,不利於植被生長,區域平均植被覆蓋度為60.7%較2018 年減少0.59 個百分點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洞庭湖區域2019 年植被覆蓋度與2018 年差值

從2000 年以來變化趨勢來看,洞庭湖區域大部植被覆蓋度呈提高趨勢,但西部、南部局地呈下降趨勢,且下降明顯。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洞庭湖區域2000年至2019 年植被覆蓋度變化趨勢率

從全年來看,2019全年洞庭湖平均水體面積為大於2000-2018年平均值和2018年,位於2000年以來年平均水體面積的第六高位。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2019年洞庭湖年平均水體面積和年最大面積變化

鄱陽湖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同樣也是長江干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氣象條件對湖泊水體面積及周邊植被生長影響較大。

2019 年鄱陽湖受夏秋連旱的影響,枯水期明顯提前。乾旱缺水導致區域部分草本植物提前老化、黃枯,大部植被淨初級生產力較2018 年明顯下降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 年7-11 月(左)與2018 年同期(右)鄱陽湖區域植被

淨初級生產力對比

2019年1-7月鄱陽湖水體面積多數時段較歷史同期偏大,但8-12月水域面積較歷史同期均偏小。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年鄱陽湖逐月水體面積與多年同期平均值比較

呼倫湖、扎龍溼地等生態也朝著向好方向發展。

呼倫湖

2000-2019 年呼倫湖區域大部地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上升趨勢,平均每年提高0~0.25 個百分點;部分地區提高達0.25~0.75 個百分點。

裸露河灘、沙地面積縮小,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有所提高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 年呼倫湖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變化趨勢率

扎龍溼地

2000 年以來,扎龍溼地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汛期明水體面積均呈增加趨勢,2019 年植被生態質量達最好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 年扎龍溼地區域降水量(左)和汛期明水體面積(右)變化

2000年至2019 年,扎龍自然保護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2019 年較2018 年高3.3%,達2000 年以來第一

。生長季扎龍自然保護區植被淨初級生產力、覆蓋度2000 年以來平均每年分別增加11.2 克碳/ 平方米和0.6 個百分點區域生態質量改善明顯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 年生長季扎龍自然保護區植被淨初級生產力(左)和覆蓋度(右)變化趨勢率

海河流域

2019 年海河流域平均涵養水量為

23.7 毫米,其中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區的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發揮著重要生態功能,涵養水量達80~200 毫米,是流域主要涵養水源功能區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 年海河流域降水距平百分率

2019 年海河流域涵養水量總體比常年氣候條件下偏高5.1%,偏高區域主要位於北部地區,特別是西北部地區2019 年降水量多於常年,

涵養水量比常年偏多3 成以上。但流域南部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導致涵養水量較常年偏少3~9 成。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 年海河流域涵養水量(右)距平百分率

西南石漠化區

2000年至2019 年西南石漠化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貴州有85.9% 的區域明顯變好;雲南石漠化區2000 年以來植被生態改善的速度大於全省平均值;廣西有

98.9%的石漠化區植被生態質量呈變好趨勢。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00年至2019 年西南石漠化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變化趨勢率

2019 年西南石漠化區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熱量充足,有94.7%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接近或高於常年,生態質量正常偏好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2019 年西南石漠化地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與常年(左)和與2018 年(右)對比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衛星“鏡頭”下的四季秦嶺 | 氣象衛星看中國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30年內,北極夏季無冰?!全球21個機構的研究來了

中國氣象報社出品

參考資料:《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

專家顧問: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錢拴

作者:劉若馨

微信編輯:劉若馨

審核:葉海英

投稿諮詢QQ:949385291(葉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