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粗存精,以正確的方法繼承傳統文化

19世紀初期,洋人用堅船利炮轟碎了國人天朝上國的美夢,使這個古老的民族睜開了惺忪的睡眼。


為救亡圖存,亦為緊跟世界潮流,一場場以振興科技、發展教育為目的的運動此起彼伏。在傷痛之中,有慌不擇路者將中國落後於世界之責任簡單粗暴推卸給傳統文化。於是,廢除漢字,全面西化的呼聲不絕於耳。

去粗存精,以正確的方法繼承傳統文化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轉眼之間,已至二十一世紀。如今,漢字不僅仍被使用,還成為了聯合國官方文字之一。與以前主張廢除中國傳統文化,全盤西化相反的是:今人對傳統文化趨之若鶩,一些號稱古法制作的藥品的在市面之上大受歡迎,更有甚者,出現了消費者在不知其功效的前提之下爭相購買的荒謬事件。


魯迅先生曾做文章一篇,名為《拿來主義》。在文中,先生對國人在面對外來文化的錯誤態度進行了激烈批判。我想,如若先生至今仍然健在,怕是會再憤而提筆做《繼承主義》吧!

去粗存精,以正確的方法繼承傳統文化


現如今是工業社會,追求效率為王。在追求效率之時,難免會降低對製作工藝的要求,進而導致產品的統一化、標準化,在此種情況之下,傳統手藝製作而出的精細、別具一格的工藝品就格外引得消費者注目。我想,這便是傳統文化之中的精華,它能在浮躁的社會之中予人一絲清涼,帶來一絲慰藉。


封建時代對人性的壓抑,對女性的壓迫是極為嚴重的。民眾見官皆須跪拜,婦女夫死只能守節,這封建的制度不知造就了多少悲劇。新中國建立以來,這些封建制度被掃進了垃圾堆中,永不復用,使人民獲得了真正的尊嚴與自由。我想,這便是傳統文化之中的糟粕,它對人是百害而無一益。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在已經逝去的時間內發明創造的總和,它是一個國家歷史證明的憑證,也是增強國民認同感的紐帶。但其終歸為人所創造,自然有精華有糟粕。對於精華,我們不因自身厭惡而拋棄它;對於糟粕,我們不因自身喜愛留下它。


用正確的態度、正確的方法來繼承傳統文化,是我們亟需上的一課。現在的民眾,先人的子孫,需選擇性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不能一概而棄之,亦不能一律而留之。


有選擇性的繼承傳統文化,既是滿足當前的需要,也是為文明的發展盡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