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做投資理財,你的睡後收入也不是0

即使沒做投資理財,你的睡後收入也不是0

這是財富自由征途1000步的第158步!

本文精選自知識星球社群“財富自由征途”的“理財規劃”專區。

個人的財務報表中,最關鍵的四個指標分別是:資產負債率、儲蓄率、非必要消費率和財務自由度。

財務自由所需本金的標準我們已經多次提過,就是個人的年度總支出*25,比如一年的支出是10萬,財務自由的本金就是250萬。

財務自由度指的是,自己的睡後收入與總支出的百分比。在實現財務自由前,我們的目標就是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財務自由度。

其中,總支出好理解,只要堅持記賬,就可以得到一個準確的數額,一般以年為單位,再平攤到每個月中。

但是睡後收入具體指的是什麼,則需要繼續剖析一番。

即使沒做投資理財,你的睡後收入也不是0

01 啥是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字面意思就是睡著了還能獲得的收入。

首先,創業肯定不能算,副業也不能算,雖然屬於非工資收入,但是與打工一樣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時間。

投資當中的炒股也不能算。炒股的人一般天天盯盤、頻繁交易,可以說是一項工作,算不得睡後收入。

拿我自己舉例子,我現在做社群、寫文章、套利、港股打新等都不能算作睡後收入,因為付出的精力非常之多,每天的工作量很飽滿。

但是參與老東家的跟投分紅、股票持有的分紅、A股打新、其他一次買入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獲得的收益,都算睡後收入。因為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少,或者是隻要一次性投入精力。

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投入精力的多少,當然也並沒有一道嚴格的界限。

即使沒做投資理財,你的睡後收入也不是0

02 睡後收入的種類

普通人可以接觸到的最常見的幾類:

房租、投資小生意後的分紅、投資股票獲得的分紅、一些固定分紅類的理財產品、以及長期投資股票或基金躺賺的收益;

像是出書獲得版權之類的,也算在內;

很多召代理、發展下線之類的玩法,我不太認同,但其實也是。

總而言之是基本不用耗費太多精力打理,可以給自己帶來穩穩的現金流,覆蓋掉自己的生活支出。

就拿收房租來說,算是典型的睡後收入,但它也不是什麼都不管,起碼要買房子、籤合同、收租金吧。其他收入類型可以跟它做對比,付出精力差不多的就都屬於睡後收入了。

即使沒做投資理財,你的睡後收入也不是0

03 存款

接下來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只有一定數額的存款,沒有其他類型的非工資收入,財務自由度怎麼算?

請注意,即使沒有任何副業,財務自由度以及睡後收入也一定不是0,且聽我慢慢道來。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有一個億,花到死也花不完,即使不投資增值,財務自由度也是超過1的。

但如果只有10萬呢?

別忘了,我們之前聊過貨幣基金,現在貨基的收益率下來了,2%多一點。但是很多銀行都有固定分紅類的理財產品,按月分紅、一年3%的收益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且可以隨時提取本金。

這3%的年收益,就可以理解為自己存款的底線睡後收入。

也就是說,你的存款是可以給你帶來睡後收入的,看你自己有沒有使用它而已。

有10萬存款的話,自己就有了最少每個月250元的保底睡後收入。如果月支出是2500,那財務自由度就起碼達到了10%。

如果有了100萬,按照底線睡後收入來算,財務自由度就已經達到了100%。


即使沒做投資理財,你的睡後收入也不是0

04 尾聲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影響財務自由度的是三個因素:本金的數額、收益率的高低以及總支出的多少。

如果想提高財務自由度,最簡單的辦法其實是控制支出……

至於本金,需要努力工作、慢慢積累、積極儲蓄,沒啥好辦法。同時別忘了學習實踐一些資產增值的方法,本金多起來了之後,自然用得上。

核心就是不要只把手裡的現金當成現金,而要把它理解並轉化成資產。

所以,按照這種算法,大家可以留言,看看自己目前的財務自由度是多少吧!


---乘財富之船,達自由之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