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經常有教小孩子寫字的老師,問我類似的教學問題:

  • 怎樣知道字的第一筆位置寫在哪裡?
  • 如何教學生找到字的每一筆的位置?
  • 怎樣幫學生糾正一個字的結構問題?

……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現在很多老師教寫字,是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小學生通過找田字格或其他各種各樣格子的輔助點線來定筆畫的位置,從字的第一筆到第後一筆,都是要靠看格子裡的輔助點線來確定筆畫起筆點和收筆點位置。

對於剛學寫字的小孩子,這樣教是可以的,但對於已經過了寫字啟蒙期的學生而言,就不應該任其一直依賴格子的輔助點線寫字。

打個比喻,剛上學的學生在操場站隊,每個班級的排頭首位同學,要看地上的畫線來確定自己是否站在正確位置上。但時間久了,正常只要憑觀察周邊環境,周邊物體或其他同學的與自己的相對位置關係和距離,不需要看地上的標線也可以站對位置。

寫字也是同樣道理,剛學寫字的小孩子觀察力有限,所以要由老師告訴每個筆畫在格子裡的位置怎麼通過看橫中線、豎中線來找。但時間一長就會形成依賴性,只會看格子裡輔助點線找筆畫起筆收筆位置定位,沒有格子就不會寫、寫不好。其實,這好比剛學走路的孩子要扶牆走一樣,逐漸會走了就可以獨立行走不用扶牆了,小學生也可以從開始依靠格子輔助點線,過渡到不太依靠、直至完全不用依靠!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唐代書法大家孫過庭《書譜》中有段話:“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為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孫過庭重點指出了首筆、首字的作用。一點往往成為一個字的準則,而一篇的第一個字也往往成為整幅書法作品的標準,簡單的講即是:首筆領字,首字領行,首行領篇。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我們都知道人體自身的比例關係,比如兩臂伸展之寬,等於人的身高,一卡(大拇指和中指張開最大距離)等於臉長等等。美術畫人物,也是按人體自身各部分內在比例關係來畫的。比如畫頭部,比例是三庭五眼:頭長可接上、中、下庭三等分,頭寬約為五個眼晴的寬度。

畫身高就是站七、坐五、蹲三(頭長)。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意思是人體按成年人比例標準,以頭長為長度單位,站立的人約7個頭長。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坐在椅子上約為5個頭長,坐在地上的人約3. 5個頭長。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蹲姿約為3個頭長。

自古有“字如其人”之說,意思是看一個人字寫的怎麼樣,可以看出這個人為人做事如何,這是符合筆跡行為學,有科學道理的。

我們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一個字就好比是一個人(的身體),一個獨體字可看成一個單獨的人,一個合體字可看成兩個或三個人的組合。

每個字是由筆畫、部件及偏旁部首組合而成,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是由身體各個肢體部分組成,既然身體各部分之間有相應的比例關係,那麼,我們也可以類推到字的組成來分析,每個筆畫在字的整體結構上,彼此也可以找到相應的比例關係。

古語云,書畫同源,這個書字就是書寫、書法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寫字,古人寫字最早是沒有在格子中寫的,那怎麼定位置?這和畫畫一個道理,小孩子剛塗鴉時,畫人臉一定知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大概位置,沒有格子也能畫個大概其,就是根據每個器官在頭部的位置定的。

寫字也是一樣,每個筆畫在字中,根據字的不同結構需要,都有其相應的位置、長短、方向。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每個人的身高、體形,以及姿態體位不同,字也是冋樣,可以分為八種類型。第一種,高僧打坐型,如: 二、三、土、生等字,字形好似高僧打坐於蒲團之上,上窄下寬,比正常站立的身高低。寫這種外形的字,首筆根據起筆處位於其字的腰中部位置起筆,不宜過高。生、主等字,首筆字就在字的頭部或肩部起筆。

我們還可以設想,每個字好比是人張開雙臂雙腿,從身體丹田處分別到指尖、腳尖和頭頂,大約是在一個圓的半徑,那麼這個字的每個筆畫起筆、收筆處,大多就在這個圓的半徑範圍內,首筆起筆點,從漢字的書寫特點分析,大多在字的左上、左端、正上這三個方位,具體是高還是低、偏左還是居中,就根據字的不同形態來定。

我之前講過,每個字的最基本單位是筆畫,由筆畫再組合成部件和偏旁部首,最後組合共同構成這個字,筆畫的長短與字本身有規律可循。

先不考慮主筆情況下,長筆畫約為一字之長或寬。短筆畫約為一字之半長或半寬。但一個字大多有不止一兩個筆畫,就不能這麼簡單一概來定。

教學中可靈活掌握,換個方式比喻: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一個獨體字就好比是筆畫組合成的家,其中的所有筆畫就像是家中的各個家人,最長最大的筆畫是父親(主筆),其次是比主筆稍小些的長筆畫,就是母親,短筆畫是孩子,小弟弟和小妹妹,年齡不同個頭也會有所不同。最小的是點、提等小個頭筆畫,就像小寶寶。

每個字的主筆就是一家之主,所以要寫長、寫大,如果是獨體字,通常要寫的至少是一個字長(或字寬),甚至更長點,要符合主筆法則,突出主筆,字才好看。

如果是合體字,就要根據字的結構關係,分別找出主體和副體,以及主副體之間的位置和大關係、距離等,然後再分析各個結構內筆畫。

寫一個字之前,首先把這個想像是人的身體姿勢,再判定這字的所屬身形,或直立,或正坐,或蹲下,或橫臥,或金雞獨立,或飛躍,或斜展……

根據字形,再來判斷這個字的首筆所在方位區域,就不難確定具體位置,後面的筆畫位置以首筆為基準參考,找好位置關係,這個字寫出來就不會太難看。

首筆能寫對位置,整個字的位置可以就對。字除了寫在格子正中,還可以寫在格子下邊框線上,和寫在橫線上是一個道理。

對於剛學寫字的小孩子,還需要依靠田字格,老師要訓練孩子寫字不要寫太大,別把格子塞滿,更不能出格,漢字手寫體不同於印刷體,其實不是都一樣大的,比如‘’口‘’字就要比其他字要寫小一點,把握好每個字的大小,約為格子2/3到4/5之間。

其他七種字形的寫法,和這種高僧打坐字形原理一樣,都要在寫之前觀察字形特徵,再根據字形定首筆位置。

我們大儒書堂的每位老師在教學上非常重視“讀”字,教學生寫字第一步就是引導觀察、分析要寫的這個字,把怎麼寫先搞清楚了再動筆,讀懂、會看,才會寫。

比如這個如睡佛橫臥姿態的“心”字,經過老師引導訓練,掌握了“讀”字法的學生,可以不用老師講解,只要看了老師對每個字的圖示分析,就可以自主把字的寫法看明白,寫出來。

規範字寫法: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書法寫法: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首筆位置根據字形確定後,接下來,小朋友就可以按我們總結出的‘’漢字自定位法",不用依靠格中的點、線,找出後面各個筆畫的位置,精準把字寫對。基本要領:

整體觀察,抓出字形,

後筆看前,寫下看上,

寫右看左,找點定位,

前後參照,字中自帶。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再以 “夥” 字舉例,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好比是上圖中這對夫妻組合,左邊單人旁是苗條妻子,右邊火部件是寬肩丈夫。單人旁怎麼寫?首筆撇在左上靠中起筆,撇寫多長?因為不是主筆,長度就按夥字約半個字寬寫就可以了。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第二筆豎的起筆看首筆撇中,但落筆點實際偏下一點點,豎收筆點在哪裡?豎該寫多長?其實根本不用再從格子找位置了,看撇長就行了,約為撇長,只要不超過撇長即可。

豎為什麼要向下略偏左,因為整個夥字的左右結構關係是左倚右正,左邊為副,右邊為正,就像上圖妻子倚偎在丈夫身邊,而右邊的丈夫要站正,好讓左邊妻子靠住。單人旁要略向右邊的火部件倚靠,就不能寫正了。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第三筆點起筆,上看撇頭,左看單人旁撇豎交叉點略上起筆,以此類推……

如果一個字每一筆的位置、長度、方向,筆畫之間距離都對了,這個字的結構就沒問題。

以字形定筆位的方法,適合有一點點寫字基礎的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逐漸培養起讀字的觀察力,最後可以達到脫格書寫。如果大家有興趣,再繼續把另外七種字形陸續分享出來。

我是教孩子寫字的關老師,關注我,一起聊聊寫字的那些事兒吧!

如何不靠看格子,確定一個字的首筆和後面每一筆畫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