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與一二三產融合

我個人覺得,首先應該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讓更多的人感覺能參與到農村建設上去都有榮譽感。不要一提到農民,就認為沒文化、沒素質、廉價勞動力代名詞。應給予更多社會尊重。

農村、農民、農業,都要以農民為主體,資金、科技、人才做參與,不要一提三農就要犯急性病去搞大農場學一些發達國家,這是會水土不服的。農村那些丘陵山地怎麼辦?開飛機去種嗎,不種怎麼保證這麼多人吃糧呢?以現在每年天氣與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來看,高投入、高風險、低產出真的能搞好嗎?

其次是根據不同地區地、不同氣候、不同土壤結構、發展不同的帶有本地特色農產品、帶有本地文化風土人情的農產品,通過資金、科技、人才參與發展差異化的精耕細作,提高農產品質量、產量,減少汙染保護當地環境,對農產品在當地深加工、可以在地化就業,即可增加收入又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發展當地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養老產業。與其讓老人去公園不如讓老人去農村,空氣、環境、節奏都好。把一些初中高中大學的學校遷入農村,即可讓他們有好的環境讀書,又可參加一些勞動。與現在的教育精神符合。

最後:不要老想著把農民開除出種地隊伍,讓種糧變成一種投機性投資,今年賺錢就種地,明年不賺錢就跑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