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信奉「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誤導了太多人

選擇大於努力。是我們很多人的一個口頭禪,也是我們樂於以過來人姿態傳授他人的一個經驗。


選擇一個好的平臺,選擇一個上升的趨勢,選擇一位能夠指導你人生的導師。我們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也能以很快的速度領跑其他人,那些曾經以為離我們很遙遠的夢想,也一個個變成了現實。


聽起來這條路徑實在完美,也讓我們心覺澎湃。


如果踏對了路,我們是幸運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這份幸運?我們還是一樣的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一樣的朝九晚五做著手頭的工作。我們還是在為了房子、結婚、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銀行的貸款,整天忙得焦頭爛額的普通人。我們還是一樣的迷茫,就像大海里失去了指南針,跌跌撞撞的隨風逐流。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選擇。


不要再信奉「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誤導了太多人


那些信奉「選擇大於努力」的人們,似乎已經對「努力」這個詞嗤之以鼻,以為只要做對了選擇,就可以青雲直上,無需再做出毫無疑義的努力。「努力」已經這麼廉價了嗎?


事實上,更應該珍惜,並且更加努力才對,因為很可能站到同一位置的,你是因為選擇,別人是因為實力。當風暴來臨,倒下的會是哪些人,並不難想象。


實力,是由「努力」換來的。


這些道理,前人們早已給出了我們答案,只是在社會衝擊下的我們,總想要學著投機,尋找著捷徑,咀嚼著快餐式的生活。


“埋頭苦幹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來。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勤能補拙是良訓」,希望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牢記於心,當作對自己的一個警醒。


但是,只靠著努力就可以了嗎?回顧你周邊的人,回顧你的人生,努力的人太多太多,為什麼有些人能夠靠著努力一步步走出來,而有的人只是在原地踏步。


努力需要深度


如果不能讓每一天的努力,都能比前一天更加有深度,實際上這種努力,意義就不太大。這裡的深度可以是工作的難易程度、廣泛度,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度等等。


不要再信奉「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誤導了太多人


我喜歡挑戰一些高難度的事,比如在軟件開發中主動承擔一些核心模塊研發。也喜歡打破常規,做一些別人不太敢冒險的事,比如投身到創業。


回頭想想,其實有些事看起來做的有些瘋狂,但對於生活的理解,對於奮鬥的意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真正懂得了一些道理,而這些都是通過自己切身的經歷得到的,跟旁聽的三言兩語實則不同。


很多人不敢邁出第一步,也有些人在邁出去之後再回過頭,後悔當初的決定。其實有什麼好後悔的呢,如果重走一遍,站在當時的時間節點,當時的環境之下,我想大多數人還會作出同樣的決定。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努力需要累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的努力需要在日積月累之下,才會顯示出其威力。


當我們看到別人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後,我們總會不自覺的羨慕,於是“求醫問藥”,向其探尋成功秘訣。得到的答案無非兩種,一種是:來吧,跟我學習。另一種是:你要耐下心,在這個方向持續的努力,每天輸出你的價值。


第一種很可能就被割了韭菜,第二種實際上是一種通用的所謂成功秘訣,簡單易懂,但我們很多人其實是不太認同的,認定他的成功一定是由於某種別人不知道的,但實際上還真有,比如運氣、比如當時的環境造就了他。但是知道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不要再信奉「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誤導了太多人


抓不住的都是妄談,唯有勤奮努力才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掌握著主動權。好比如我現在的寫作,其實我是一位理科生,對寫作這回事跟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文科生的文藝氣息,更沒有天賦,很多時候也沒有什麼信手拈來的靈感可談,但是我知道,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對我的寫作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即使很努力的去寫,或許也達不到很高的水平,但是隻要放棄不再去寫,寫作水平很容易就會退回到冰凍時期,所以,你如果要問有什麼技巧嗎?努力堅持下去就好了。就算你記住了所有的寫作框架技巧、套路模版,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東西,支撐不起來一篇好的文章。


文章也是需要靈魂的,賦予它的只能是你通過堅持不斷的寫作,然後把你的情感、思想甚至更多的東西揉雜進去,一定程度上,一篇文章就能看出背後的創作者是一位怎樣的人。


選擇固然重要,但是努力更重要,因為努力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或許你還喜歡:


找到自己的領域,然後封神

人生這趟旅程,認真過

道法自然,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