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你怎麼看待各行各業轉型做口罩生意?

用戶108104703110


你還想著現在生產口罩能一夜暴富嗎?據分析,國內現在口罩日產量高達2億個,你猜猜,現在口罩多少錢?最低9毛錢,不得不佩服我們國家強大的製造能力,口罩的產量快速增長,相反呢,全國口罩的用量在下降,產能增使用減價格爆低,疫情期間,口罩被人比作是印鈔機,一臺機器一天生產10萬個口罩。一個賺一塊,一天就能賺10萬,,60萬的口罩機幾天的時間就能回本了,聽起來太誘人啦,多少人衝進了口罩市場呢,1月25號之後,新增的經營範圍包括口罩的企業差不多9000家,第一批進入的已經賺的盆滿缽滿,於是呢,到處都是月賺一千萬的神話,第二批呢,到今天可能是收回了成本,第三批估計得虧得很慘。別以為,他們能夠出口海外,這批小企業很可能就沒有歐洲美國的認證證書,那就等同於是不合格的產品了,想要辦認證是吧,現在排隊兩週起步要先交28000,不得不感慨,想把握一波紅利,結果呢,自己反成了產業鏈當中其他企業的紅利。



媛夕說


疫情突然爆發對我們來說措手不及,口罩一時成了2019年終殺出來的最後一匹黑馬。一時間口罩供不應求,特別是N95口罩。有一段時間到處買不到口罩,價格也被賣到了三十多塊一個。擁有口罩的數量供不應求,以至於很多企業轉型過來做口罩。

由於做口罩的工藝並不複雜,設備也很簡單,只需要有原材料就可以。因此很多企業看到做口罩這塊巨大蛋糕,都想過來吃一份利潤快餐。生產汽車的五菱公司過來做口罩,生產空調的格力以及與口罩不沾邊的企業都轉型做口罩。

各行各業轉型過來做口罩有的廠是為了一份責任,國家需要什麼就為國家生產什麼。也有完全是想抓住機會在疫情期間賺錢的,不管什麼目的他們都是解決了國內口罩緊缺的難題。如今國外疫情嚴重需要口罩,我們很多企業的口罩賣到了國外。但也有因為標準不一樣,沒獲得外國的認證。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以很多小公司生產的口罩開始滯銷了。

很多外貿公司由於訂單減少,沒有生意。轉型過來生產緊需的口罩也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讓員工有班上,公司也可以運轉起來。但切不可盲目跟風,因為口罩是簡單的工藝,沒有多大的科技含量。每個國家都能自己生產口罩,只是疫情突然需要量猛漲,一旦疫情好轉很可能會造成口罩廠沒生意做。





遠行的燈塔


這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素質提高的表現。在這一場疫情中,我們湧現出來了無數可以載入史冊的人物。如鍾南山,李蘭娟等等,也有無數逆行的普通醫護人員公安武警戰士,還有很多企業家。在疫情高峰期,我們一罩難求,很多不法商家藉此大發國難財。觸痛了有良知的企業家,他們覺得捐款捐物不能解燃眉之急,特別是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等,於是乾脆改換門庭,生產國家急需的物質。很多企業生產的物質,有的標明只送不賣,有的低於成本價出售。這些都是一個企業家的良知,責任。我們為我們擁有這樣一批有擔當的企業家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