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徐生翁(1875~1964),早年姓李,名徐,號生翁。中年以李生翁書署,晚年始複姓徐,仍號生翁。浙江紹興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一生以鬻書畫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適,數十年足不出紹興,不求聞達,以布衣終天年。書法精楷、隸,由顏真卿入手,上溯晉魏漢秦,尤得力於北朝碑版,並主張用書外功夫充實書藝,所作古樸無華而有奇逸矯縱之氣,時人號為“孩兒體”。能篆刻、繪畫,風格一如其書。《美術叢刊》《中國書法》有專題介紹。徐生翁先生是我國近代被人們公認的異軍突起、風格獨特的藝術家。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青藤有傳燈

——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沈定庵


我六歲習字,家父作班禪額爾德尼九世活佛造像,命我題字,並懸諸室中。一日,越中大書畫家徐生翁先生過訪,見造像題字注視良久,後問我父親題字為何人所書?答曰:“小犬所塗。”先生喜悅讚許,說此兒之字出諸自然,具天真稚樸之氣,囑我父善加誘導,以求進步。抗日戰爭初期我離開紹興,萬里尋父於廣州灣(今湛江市),先生則在紹興,天各一方。但父親不時地向我講述生翁先生的人品藝品,令我敬仰不已。由於小時先生對我的嘉勉和啟導,故我在家破人亡的遭遇下,仍不廢書畫練習。抗日戰爭勝利的第二年,我從湛江返回紹興,並攜劫後餘物——兩幅先生早年書畫作品拜訪先生,不意先生閱後自謙不夠愜意,願以新作調換舊作。此舉令我十分尷尬,因這兩件書畫是先父珍藏之物,但又恐拂老人意,只得唯唯從命,心甚怏怏。時隔不久,先生以一字一畫見贈,畫為紅梅,書為錄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其二,落款都寫著“定庵世兄”,我感奮不已,一直保存至今。當時就聽說,先生收回舊作後,即加銷燬,因感先生對藝術如此認真自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曾想“立雪徐門”,能有這樣一位嚴師該多幸運。其時先生已年逾古稀,卻從不收授一個學生。聽說當時紹興有位高官和一位日本書法愛好者都想拜生翁先生為師,但都被婉拒。為此,我不敢啟齒,只有不時登門求教,承先生不棄,賜以指點,獲益良多。直到1956年,我蒙王貺甫(周總理表弟,紹興市副市長)、陶冶公(魯迅先生留日同學、著名民主人士)、朱仲華(紹興鄉紳、愛國民主人士)三位前輩的引薦,生翁先生始允收餘為入室弟子。憶我六歲即受先生嘉勉,時隔二十多年,才執弟子禮,書壇一時傳為佳話,師生之緣可謂深長。弟子於先生,既學書藝,更師人品。今先生雖早歸道山,而仰之彌高,諄諄教誨,矢志不忘。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生翁先生是我國近代一位異軍突起、風格獨特的藝術家,他在詩、書、畫、印諸方面都卓有成就,而其書法尤出類拔萃,獨具匠心,享有很高的聲譽。有清以來,碑派書家相繼而出,書風為之一變,如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沈曾植及李瑞清等。然而,在一掃清初惡尚之餘,也呈矯枉過正之弊。生翁先生則能於碑學另闢蹊徑,探溯本源,傳承創新兼具。作為一代書家,他的藝術實踐為現代書學開了一條新路。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徐生翁先生早年初習“顏”,後即師法漢隸,以隸書為根底,兼工四體。自謂習隸二十年,以隸意作真又十餘年。他吸收漢碑之長,取資特別廣泛,尤擅《石門銘》及《史晨》等碑。且用筆多取西漢簡牘,篆意很深。故他的隸書寫來極空靈,又極舒展,初看似覺平淡,實則平中顯奇,氣韻不凡。其次,徐生翁先生的行楷取法北魏和六朝墓誌造像,力厚骨勁,氣蒼韻永,瀟灑飄逸,靜穆可觀。與通常碑學書家那種粗獷習氣是分道揚鑣的。徐生翁先生的行草亦有其特色。他的行草有篆書筆意,集分隸之變,筆處處轉,又處處留,時方時圓,具體而微,變幻莫測,空靈飄逸中又顯得遲澀,古樸,使兩種不同的感受得到和諧統一。他的篆書出入周秦籀篆,用筆以隸書的方法作篆,提起按倒,富於變化,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結體呈扁方而圓轉,古拙而有奇趣。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先生書法崇尚自然,自雲:“天地萬物,無一非書畫粉本。”他又精繪畫,擅篆刻,工詩文,故為其書法開闢了新的境界。先生晚歲書作往往不受書家法則所限,畫用書寫,字作畫看,天地氤氳,山川靈秀等感受都彙集腕下。憑著畫家的靈氣,激情作書,往往顯示出其特有的光彩及魅力。從現存書作看,其書法演變的脈絡是比較清晰的。他的書法風格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是打基礎時期,取法以秦漢為主,旁及北魏、六朝,這個基礎體現於以後各個階段。至以“李徐”署名者,則是博採眾長,廣泛吸收營養之時,但也有主有次,仍以秦漢為重點,而融合漢簡、吉金及六朝墓誌造像中雄偉開張一路書風。中年以“李生翁”署名者,則是陶冶百家,消化吸收的階段,雖面貌眾多,但都雄勁開張,務追險絕。字畫風稜,氣勢奪人,以冀融會貫通開創自己的面目。晚年徐生翁先生的書風,則戢銳於內,振華於外,由縱而斂,能縱能斂,由力氣十足向天機真率,雍容大雅發展。書體漸趨於單一和穩定,用筆結構都顯得爐火純青,並構成了獨自的風格。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徐生翁先生在書法上的成功,是由三大要素組成的。首先,是他對書法藝術傳統有精湛的領悟,同時又有深厚的功力;其次,是徐生翁先生的膽識與藝術獨創性。他我行我素,師古不泥古,敢於創新,正如他的性格一樣,在藝術上同樣是嶔崎耿介;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廣博的學識與多方面的素養。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先生作書形式以楹聯為最多,數以萬計,且句無雷同。能見景生情,詞泛意切,妙趣橫生,如“又有石榴才一幅,時見松櫟皆十圍。”“湖山奇麗說不盡,篆隸高能世莫知。”“榮名知自鄙,聞道豈獨難。”等等,不勝枚舉。又用古詩句集聯,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文革後期,我參加紹興市清理查抄書畫工作,見先生所書楹聯多達百數十件,餘於間隙時一一抄錄,也無重複之句。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先生信札,讀來親切感人,如致友人函:“劣書問久稽,甚歉。聞欲重印畫人傳,是否即瞻民著者?如果是瞻民著本,吾紹尚有數人,應須加入其中。區區一條,亦欲酌改。此意經託淡園兄轉告,有暇才希見示。專此,並頌吉祥。弟生翁上,三月六日。”於此更可見先生虛懷若谷,畫友相親的高尚風格。又如先生給五子翁雁的手書:“翁雁來稟收閱。一切事已詳我三十日函中,畫萃不佳。如舊貨攤上遇有徐天池、陳白陽、李晴江等粗筆印本,如價值便宜,隨便買幾本。但不必特地去尋覓也。一切事須謹慎。父字,十一月三日。”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生翁先生的篆刻同樣是敢於創新,戛戛獨造。他不拘泥於用繆篆治印,而以碑額、小篆入印,使印文的書寫性更強。他的篆刻以簡質勝,朴茂沉雄,風神流轉,不以仿效斑駁蝕缺、頹然古趣為能事。書畫所鈐之印,皆出於自家手鐫。早年,一代篆刻大家吳昌碩先生曾為生翁先生治印,然由於兩者的風格不協調故未採用。先生早年刻印,能得漢印挺拔、樸厚的趣味,而又能瀟灑飄逸,以十分經意入手,復以十分隨意出之。晚年所刻章,刀法簡括,渾穆勁健。先生的書畫,再加上他治的印章,遂成一件諧美的藝術佳品。鄧散木先生在《徐生翁》一文中曾說:“單刀正鋒,任意刻劃,樸野可愛。跟齊白石異曲同工。”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先生在篆刻方面的成就得力於書法,而篆刻上的成就又給書法增添了新的意境。先生晚年曾贈我一方手刻印章,陽文:“生翁所作”,青田石質,高5.5公分,周2.5公分,結字簡約,氣息淳厚,看似平淡,卻厚朴可愛。先生除自用印章外,從不為外人刻印,自用印也不刻邊款。我在編輯《二十世紀書法經典·徐生翁》卷中,收錄了先生自用印九方,陰文五方。孫洵著《民國篆刻藝術》收錄徐生翁先生印兩方。於連成編《近百年書畫名人印鑑》,收徐生翁先生印鑑四方。此外我在1933年仲冬先生所作《梅石圖軸》見右下角蓋一閒章,狀若圖案,不解其意象。餘所見及收藏先生書畫,罕用此印。又日前作者晤先生愛孫是杭兄,言及早歲齊白石先生曾寄畫作及圖章給祖父。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生翁先生的畫一如其書,極重氣韻,亦極講究佈局、章法,非常得勢。他畫松針、梅枝如作篆、隸,凝重剛健;畫荷、菊一如大草,奔騰飛舞,處處滲透著金石、書法的功力。如果把他的繪畫和書法對照起來看,就更能看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他的書和畫相融相通,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就是他的特徵。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生翁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前,一直以鬻書、畫為生,雖生活清寒,卻不失耿介之性,昔北洋軍閥河南督軍趙倜,出重金要先生去做他的代筆,被先生嚴詞拒絕。先生為人敦厚正直,從不趨炎附勢,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紹興淪陷,愛子被日寇殺害。國仇家恨,令老人悲憤不已,因先生一家食口眾多,無力遠避,乃去附廓小云棲寺暫寄。日惟靠糊火柴盒,種些園菜苦苦度日,敵寇、漢奸迫其寫字作畫,先生默然以對,後漢奸樓某出巨資索字畫,先生凜然拒絕。有人以先生一家嗷嗷待哺相勸,先生說:“我不要這種造孽錢。”錚錚之言,擲地有聲。與此同時,先生曾作荷軸,寄贈遠在浙西后方的摯友沈紅茶先生。畫上題:“不染”以明志。明末的鄉賢王思任曾說過:“夫越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汙之地。”魯迅先生也說:“身為越人,未忘斯義。”亮節高風一脈相承,蠡城有光。

沈定庵|青藤有傳燈——記恩師徐生翁先生


“三百年來一枝筆,青藤今日有傳燈”——20世紀20年代紹興著名詞人王恕常(素臧)對徐生翁先生的評價,是十分精當的。


沈定庵:浙江省文史館館員、蘭亭書會名譽會長。曾任蘭亭書會會長、第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第一屆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