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李世民,既想保江山,又想保兒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貞觀中期,晉王李治去太原巡視封國。李治出巡的時候,一奶同胞的親妹妹晉陽公主李明達,把哥哥送到城門口。李明達捨不得哥哥,在城門口抱著哥哥哭了好久。

等到李治回朝的時候,李明達早早地在城門口等哥哥。李治剛下馬,李明達就抱著哥哥哭泣。《新唐書》記載,李治和李明達抱成一團哭泣的時候,“帝亦為流涕”。

早年的李世民殺伐果斷,是個六親不認的狠角色。人到中年的李世民,因為太子的人選問題,感到壓力山大。李承乾和李泰,就像是當年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晚年的李世民,既想保江山,又想保兒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先上一張作者王福星的照片鎮樓。

對於李世民來說,立李泰為太子,李承乾就必死無疑。如果堅持讓李承乾當接班人,李泰就難逃一死。手心手背都是肉,當年李淵面臨的壓力,如今到了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在為太子人選問題感到壓力山大的時候,看到李治和李明達兄妹情深,居然也忍不住哭泣了。由此可見,晚年的李世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殺伐果斷的天策上將,而是一個護犢子的父親了。

李世民重親情,想方設法保全孩子們。就在這個時候,齊州傳來了急報。齊王李祐公然起兵造反,已經發兵向京城打過來。《新唐書》記載,李世民一接到急報就“涕而遣”。


晚年的李世民,既想保江山,又想保兒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唐太宗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祐是李世民的親兒子,他是陰妃所出的庶子,原本沒有繼承權。李祐在舅舅陰智弘的攛掇之下,公然起兵造反。李世民一邊哭泣,一邊調兵遣將征討李祐,就有了“涕而遣”的典故。

李祐的造反,如同以卵擊石,很快就失敗了。李祐被活捉了,哭著喊著求父皇饒命。李世民怕別的皇子效仿造反,只能揮淚斬齊王。李祐死後,李世民念在父子之情,以國公規格將他安葬。

李世民哭的日子,還在後頭呢。李祐的事情餘波未平,就發生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昌、李世民的女婿杜荷、李世民的外甥趙節、聯合李承乾,企圖殺了李世民,扶李承乾上位。


晚年的李世民,既想保江山,又想保兒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李承乾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朝中的宰相們合議,判處李元昌、杜荷、趙節死刑。趙節的母親、李世民的姐姐桂陽公主護犢子,跪求李世民免趙節一死。

《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哭著對姐姐說:“賞不避仇讎,罰不阿親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違也,以是負姊。

李世民殺了李元昌、杜荷、趙節之後,又發現李泰陰謀奪嫡。李世民下詔,把李泰軟禁起來。嫡長子和嫡次子先後出事,李世民只能立嫡三子李治為太子。問題的關鍵是,李治的威望,鎮不住朝中的老臣們,也鎮不住李泰餘黨啊。


晚年的李世民,既想保江山,又想保兒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李泰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為了扶李治上位,和大舅子長孫無忌演了一出苦情戲。李世民把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李世績等宰相,召到宮中議事。

《資治通鑑》和《新舊兩唐書》記載,壓力山大的李世民,當著宰相們的面,痛哭流涕說道:“李祐、李承乾、李泰、李元昌都是朕的至親,他們都想要朕的命,朕不想活了!(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

李世民一邊哭訴,一邊“抽佩刀欲自刺”。皇帝拔刀自殺,宰相趕緊衝上去,把刀搶下來。宰相們哭著說:“只要陛下不自殺,無論陛下想幹啥,臣等都答應陛下!”


晚年的李世民,既想保江山,又想保兒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李治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趁熱打鐵,說道:“我欲立晉王!

長孫無忌馬上接口道:“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

魏王李泰的支持者,被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嚇住了,沒人敢吭聲。李世民接著說:“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且泰立,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

晚年的李世民,為了保全子孫,扶仁懦的李治上位,只能和長孫無忌合演拔刀自殺苦情戲。既想保江山,又想保親情給李世民帶來的壓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