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肝癌該怎麼治療?

在中國,肝癌的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在第四位,而致死率高達第2位,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但是,只要我們積極面對腫瘤,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肝癌也是可控可治的,部分患者可以徹底治癒。

根據腫瘤發現時腫瘤的大小、數量、是否侵犯血管和有無轉移、患者的肝臟功能以及全身情況不同,可以實施的治療也存在很大差別。依據治療的效果,可以分為根治性治療、局部姑息性治療和全身系統治療三大類。

手術切除、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治療都屬於有希望徹底治癒肝癌的方法,所有有機會接受治療的患者都應積極選擇根治性的治療方式。

1、手術切除

手術切除是早期肝癌首選的治療方法,在實施手術切除時應基於徹底性和安全性兩大原則。所謂徹底性即儘量完全切除腫瘤及可能轉移的區域,安全性是指避免術後出現肝功能不全等併發症。對於可切除的肝癌患者來說,手術後5年的複發率在50%左右,也就是說50%的患者有望徹底治癒。

按照切除範圍不同,可以分為局部切除和解剖性切除。在病變病變相對侷限、剩餘肝組織充足的患者,應首選基於肝段或肝葉的解剖性切除,切除腫瘤的同時切除了最容易出現肝內轉移的區域,術後複發率低,遠期效果最好。

局部切除的優點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肝組織,確定是術後複發率相對較高。對於腫瘤體積大、肝硬化嚴重的患者宜選擇局部切除,避免術後殘餘肝組織無法滿足身體需要。

2、肝移植

肝移植在去除腫瘤的同時取出了腫瘤發生的土壤,理論上是最徹底的切除手術。但是由於肝移植術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降低機體免疫力,隨血液循環離開肝臟的殘餘腫瘤細胞容易在身體其他部位和移植肝臟生長,導致腫瘤復發。因此,目前僅推薦符合一定標準的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療。較為公認的標準為米蘭標準:單發腫瘤直徑不大於5cm;多發腫瘤數量不超過3個且最大直徑不超過3cm;不存在主要肝靜脈或門靜脈癌栓和肝外轉移。符合米蘭標準的患者肝移植術後5年的生存率可達70%左右。

射頻、微波等治療都是將治療的針穿刺至腫瘤,局部引起分子或離子的振盪產生熱量導致腫瘤凝固性壞死。對於小肝癌來說,消融治療可以達到和手術切除相似的治療效果。尤其是當腫瘤位於肝臟實質內、肝硬化較重肝功能較差的患者,手術切除難度和創傷大,更應該積極考慮消融治療。

當然消融治療也有一些缺陷,緊鄰大血管的腫瘤容易消融不完全;腫瘤體積過大消融治療過程中可能導致大量壞死組織和炎性因子入血,誘發肺、腎等組織損傷;肝表面的腫瘤消融治療時可能損傷附近腸道、膈肌等。因此,對於消融治療應正確把握適應症。

對於失去接受根治性治療機會的患者,可以應用局部姑息治療措施控制腫瘤進展。

1、經肝動脈栓塞化療

經肝動脈栓塞化療是肝癌的有效治療方法,尤其是對於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無法接受根治性治療時,經肝動脈栓塞化療成為主要的腫瘤控制措施。大多數患者的腫瘤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大的腫瘤在栓塞後因腫瘤壞死可能出現發熱、疼痛、肝功能惡化等反應,應積極對症支持治療。對於肝功能較差和存在門靜脈癌栓的患者,應注意控制栓塞的劑量,避免栓塞後肝功能衰竭。

放射治療也是肝癌局部治療的一種方法,用於失去根治性治療機會的患者。放療後肝損傷是其主要的併發症。

在肝癌患者進行根治性治療或局部姑息治療的同時,都可以聯合全身系統治療控制疾病進展、預防復發。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常存在腹痛、腹脹、食慾下降等不適,更需要積極給予對症支持治療。

靶向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領域的熱點,包括索拉非尼、樂伐替尼和阿帕替尼在內的多個藥物都被批准用於肝癌的治療。

靶向治療一般需要與其他治療方式聯合應用,單純靶向治療在肝癌的治療效果相對有限。腹瀉、高血壓和皮疹是靶向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副反應的程度調整治療。

免疫治療是最值得期待的治療方法,尤其PD-1抑制劑在多種腫瘤治療中都顯示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肝癌領域的前景同樣值得期待。

細胞治療、胸腺肽、腫瘤疫苗等也都可用於治療肝癌。

由於絕大多數肝癌患者患有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療有助於預防肝癌治療後的復發。

對於存在明顯症狀的患者,應積極給予對症支持治療,減輕痛苦,提高生活治療

化療、中醫中藥等也都可以用於肝癌的輔助治療,但是效果相對有限。

總之,一旦發現肝癌,都應積極評估腫瘤狀態和肝臟儲備功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積極處理,以期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早期肝癌經過手術切除、肝移植或消融等治療是有望徹底治癒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通過積極的局部姑息治療,配合全身系統治療,也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疾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