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2020年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出爐

近日,馬鞍山市政府辦下發通知,明確今年要重點辦好免收本市小型客車馬鞍山長江大橋通行費、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公共衛生醫療救治提升、採石風景名勝區四大片區聯動發展直通車等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以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免收本市小型客車馬鞍山長江大橋通行費

2020年,我市對安裝有ETC車載終端的“皖E”車牌號9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在通行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時,左汊、右汊幹線ETC門架系統均計費“0元”,車輛免費通行。另外,對大橋北岸5.3公里接線高速公路通行費同步實行減免。

■市區與含山、和縣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

為進一步滿足我市一江兩岸群眾出行需求,2020年計劃對2019年市區至含山縣、和縣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水平進行再提升,進一步降低票價、加密班次、增設站點。其中含山縣至市區單程票價由客運班線票價30元/人降為8元/人,和縣至市區單程票價由客運班線票價18元/人降為6元/人,切實降低市民出行成本,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對9個菜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

2020年計劃對城區9個未達標菜市場進行改造,改造內容主要包括攤位佈局、防滑磚鋪設、給排水和供電設施、通風設施、衛生設施、消防安全設施、營業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自今年起,我市計劃用3年時間新建市傳染病醫院,提升我市重大公共衛生疫情醫療救治能力。項目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建設1棟普通傳染病綜合樓、1棟烈性傳染病隔離救治樓並配備相關醫療設備,增設傳染病救治床位300張,建設消毒供應室、清洗消毒站、垃圾處理站、汙水處理站以及配電、供水、消防、信息設備房等附屬設施及地下人防工程。項目建設週期3年,年內正式開工建設。

■提升改造生活垃圾轉運處置系統

綜合考慮我市現有生活垃圾轉運站點空間體量、設備單元、與商住區間隔距離等因素,2020年計劃在花山區、雨山區中心地段各選取3個站點進行除臭系統配置完善,並設立垃圾終端處置監控網絡,對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的進出垃圾量、設施運行情況、滲濾液情況進行監控,對數據進行統計、上傳,對異常情況報警等,進一步滿足站點周邊居民對改善人居環境的迫切需求。

■實施市民心理服務提升工程

為持續提升民眾心理健康素養,加快建立安全、有效、便捷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我市計劃2020年建成1個800平方米的國家級心理健康服務示範基地,組建1個市級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臺和1個市級“互聯網+心理健康服務”雲平臺,完成3000人次的心理專業隊伍培訓,為3萬人次開展專業心理健康服務,發放1萬份心理健康科普資料。

■實施公眾急救保障提升工程

為提升公眾急救保障水平,提高公共急救服務能力,我市計劃分三年在市、縣(區)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共260臺,其中2020年在花山區和雨山區,優選學校、車站、景區、商場、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人員密集、流動性強的公共場所,安裝AED共100臺,並對公共場所有關人員開展AED使用和救護培訓,建立AED常態化運行維護管理機制。

■開通採石風景名勝區四大片區聯動發展直通車

為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我市2020年計劃設置A、B兩條線路,開通採石風景名勝區四大片區聯動發展直通車,其中A線路連通採石磯、薛家窪生態園、青山、橫山片區,B線路連通市區至濮塘片區,在7路、16路公交運行線路基礎上進行延伸。

■義務教育學校課後延時服務

為有效解決義務教育學校放學後,家長無法接送學生問題,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功能,2020年計劃在全市範圍內50所中小學推行課後服務工作。鼓勵各校立足實際,科學合理安排課後服務,依託學校少年宮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打造特色化的“第二課堂”,不斷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新增停車位2500個

為進一步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加快我市城市停車場建設,結合《馬鞍山市城市停車場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要求,2020年計劃新增停車位2500個。其中通過建成2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位630個;通過增劃道路臨時車位,在市中心繁華地段新增路內停車位220個;通過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修整或新建停車位1600個;通過研究臨街單位內部車位夜間停車,盤活存量新增停車位50個。同時,配套建設智慧停車綜合管理平臺,在金鷹大華商圈設置交通引導屏,實時發佈車位信息,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停車管理整體、規範、有序。

(馬鞍山日報 況安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