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在績溪,如果要問起跟哪些外地人有親近感,有兩個一定不會落下。

其中一個是上海人,因為在60年前,一萬多名上海年輕人來績溪創辦的一批“小三線”工廠,促進了績溪經濟的發展;

另外一個就是浙江淳安,同樣在60多年前,新安水庫也就是今天的千島湖大移民,讓一批淳安人最終落戶績溪,成為如今績溪人的一份子。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新安江庫區移民安置工作自1956年11月開始,至1970年基本結束;1978年11月,外遷移民工作完全停止。其間共遷移民49個鄉鎮、1377個村,總計291244人。

其中落戶績溪的共有1842人,分別安置在臨溪、瀛洲、華陽、北村、鎮頭、高遷等鄉鎮。

讓我們打開塵封的記憶,跟隨歷史的鏡頭,回到上個世紀的50年代,去了解那場波瀾壯闊的移民大潮。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一九五七三月十日,淳安新安江水庫第一批移民遷移工作開始了,這場史無前例、波瀾壯闊的,涉及三十萬人的新安江水庫大移民拉開了序幕。

六十年前,為了支援國家水電工程建設,近三十萬浙江淳安兒女背井離鄉,攜兒帶女,揮淚告別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故土和親友,背井離鄉遠遷他鄉。這一幕,老一輩移民人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在那特殊的年代裡,國家提出號召:"早蓄水、早發電,水庫移民要為國家作貢獻。多帶新思想,少帶舊物資,無產移民光榮。全國一盤棋,提前實現共產主義"。

國家一聲召喚,命令如山倒,要求無條件搬遷,三十萬淳安兒女,顧大家舍小家,為支援國家水電建設作出巨大奉獻和犧牲!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水陸並舉,日夜兼程的移民大潮

新安江水庫移民是新中國水電建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移民,時值建國初期,經濟建設百廢待興,之後,又遇上三年自然災害⋯⋯在這個背景下,淳安移民的難度可想而知,作出的犧牲極其巨大,況且還是牽涉30萬人之多!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自1959年新安江水庫蓄水後,直到1977年,淳安縣遭受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和曲折發展過程。淳安縣由一個向國家上交近3萬噸商品糧的餘糧縣變為每年由國家供應2.5萬噸商品糧的缺糧縣,從建庫前的甲等縣、富裕縣變成建庫後的貧困縣,經歷了十年倒退、十年徘徊、十年恢復、幾十年發展的曲折歷程。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淳安移民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景仰,千秋傳頌。

60年後,已經融入績溪的淳安移民,也在為績溪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隨著黃杭高鐵的通車,以及黃山-金華高鐵的動工,績溪人與淳安人因為交通的發達,變得更加親近。

編者注

在移民績溪的淳安人當中,直接從淳安縣橫雙、南賦、橋西、厚坪、威坪等地遷入的移民有144戶共計605人,分散插隊在11個公社30個大隊,集中落戶在如今的臨溪鎮。

而另外一批,在1959年曾經先從淳安庫區,南遷到了浙江省桐廬窄溪,但是因為三年自然災害,糧食嚴重不足,生活非常困苦,於是又在1962年4月,舉村遷往安徽省績溪縣,安置在華陽鎮洪川、靈川、華崗、高村、汪家7個隊。

其中華陽鎮洪川村,1995年全村總人口有700多人,僅淳安縣移民就有300多人,是績溪全縣淳安縣移民人口最多的一個村。

第二批淳安人輾轉落戶洪川時,正值績溪縣血吸蟲病大流行,人口死亡非常嚴重,到處是荒地,在淳安移民剛到時,所在的大隊放15天假,允許移民自己開荒種糧食,然後再參加集體勞動。

華陽鎮洪村的淳安移民起早摸黑,利用集體勞動的空閒時間開荒種糧,終於在當地幹部群眾的幫助下度過了饑荒。到1995年,洪川村人均耕地1.2畝,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加上因為離縣城只有1千米,種菜便成了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當時戶均收入就達到了6000多元,成為績溪有名的相對富裕的村莊。

(本文由最績溪原創匯編,微信搜公眾號【最績溪】查看更多原創好文)


因為這件事,1842位淳安人來到績溪,一住就是6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