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祕“感覺統合”的真相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說孩子可能感覺統合失調,介紹我帶孩子去一家機構測試,測試結果說孩子感同年齡比實際年齡小,需要做訓練,一年費用3萬多,請問是新型的商業騙局嗎?

最近在一些親子網站上,常能看到關於“感統失調”的提問,很多家長對於“感統”這個新名詞感到很費解,不明白這到底是一種疾病還是一種騙局,為什麼孩子有什麼問題都能跟“感統”扯上聯繫?今天柒柒就帶著各位家長一起探秘一下什麼是“感覺統合”。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一、令人費解的感覺統合究竟是何方神聖?

其實跟很多家長以為的不一樣,感覺統合還真不是一個新興名詞,早在1972年的時候它就已經被提出了。

1970年前後歐美等發展較快的國家中,很多兒童身上的問題表現逐漸顯露出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怕生、暴力等等,之後數百位專家開始了對這些現象的共同研究,在1972年,美國加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根據腦功能研究而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愛爾絲博士認為,所謂的感覺統合就是人體通過感覺器官進行信息輸入、組合並再反應出來的過程。通俗解釋就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學習和協調的過程,所以當我們提到感覺統合失調的時候,各位家長一定要清楚,這並不是一種疾病,只是因感覺統合不足而造成的行為失調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二、感覺統合失調的成因

在我曾經帶過的近百個感統失調的兒童中,有一個5歲的自閉症男孩,我們叫他嵐嵐。他的前庭覺幾乎敏感到稍微一旋轉馬上就會產生頭暈、嘔吐等反應,而且注意力缺失到近乎沒有,甚至無法與人對視超過五秒,對簡單指令更是毫無反應。這是我接觸過最嚴重的感統失調兒童。

不過感統失調並不是特殊兒童的專利,曾有研究表明我國中大城市兒童的感統失調率達到80%,其中重度感統失調佔比30%。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感統失調呢?我們要從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開始說起。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1、孕期問題

有些家庭對於懷孕觀念老舊,認為準媽媽不能多動,要在床上靜養,但殊不知媽媽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會對胎位產生影響,這對孩子7大感覺中的前庭覺和本體覺發展十分不利,在孩子出生之後會出現平衡感失調等問題。

另外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也會對孩子的發育產生影響,所以在孕期,準媽媽一定要隔絕菸草、酒水、咖啡等,可以適當的做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比如孕婦瑜伽、游泳等,都有助孩子的感統發育。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孕婦瑜伽

2、環境問題

現在空氣汙染比較嚴重,我曾經見到過一些北京的家庭,幾乎霧霾的時候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或者在開著空氣淨化器或者新風的室內活動。但是很多家庭室內空間不夠,孩子活動空間狹小,從而導致爬行不足、大運動不足,引起感統失調

其實在家裡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運動,比如原地蹲起、前滾翻,趴地推球等遊戲都不需要太大空間就可以完成,而爬行是最不可缺少的,所以建議有娃家庭可以買一些爬行墊鋪在地上,這樣孩子能爬得開,又不會磕到碰到。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3、教養觀念問題

有的孩子從小就被放在了老人身邊寄養,老人怕孩子出現安全問題,所以什麼事都不敢讓孩子做,出門就拼命給孩子加衣服,但其實感統最重要的就是感覺刺激,如果孩子什麼都不體驗,感覺刺激不足,長大之後就會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

還有一些家庭人口多,大家管孩子觀念不一致,你一個方法,我一個方法,讓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因此很容易出現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觀念,不可以過度保護。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三、感統訓練怎麼做?可以在家做麼?

很多家長擔心外面的機構是騙子,其實這種憂慮是有道理的。因為感統訓練機構既不算早教,也不被完全歸於特殊教育,所以目前監管上有一定的問題存在,比如老師不夠專業、器材不夠安全、教案不夠嚴謹等,但是這些並不用過於擔心,因為訓練的一些遊戲,在家也可以做。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1、前庭覺訓練

在我們的耳朵深處有一個被液體環繞與地心垂直的器官,它就是前庭核,如果前庭覺過於敏感孩子就會出現暈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如果不夠敏感,孩子就會躁動不安,喜歡劇烈運動。

前庭訓練由幾個基本動作就可以完成:跑,跳,旋轉,抬頭。所以跟這些相關的活動,每天做20分鐘以上都能達到訓練效果。

一般在家裡可以讓孩子趴在地上抬頭雙手抓腳,每組堅持100個數,每天做5組。既節省空間,又對孩子腰背有好處。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燕兒飛動作

2、本體覺訓練

本體覺一般來說就是肢體協調性、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本體覺失調的孩子會出現不分左右、做操跟不上節奏、或者笨手笨腳等情況。

  • ·協調性訓練:匍匐爬行,四肢爬行,猩猩爬,任選一種,每天15分鐘不間斷做。獨腳凳、88軌道、太極軌道,可組合訓練10分鐘。
  • ·大動作:健身操、原地跑(擺臂)、跳遠,任選一種每天15分鐘不間斷,長期訓練時可與協調性或者前庭相結合。
  • ·精細動作:串珠子,係扣子,筷子夾豆子,每天練習10分鐘即可。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猩猩爬動作

3、觸覺

觸覺看似不重要,但其實對孩子的性格有直接影響,觸覺敏感的孩子會怕生、不敢與陌生人交流、怕觸碰,而觸覺遲鈍的孩子會沒輕沒重、大大咧咧、對環境感知不夠,不會根據溫度加減衣服。

觸覺訓練可以與本體覺得匍匐爬行相結合,與地面摩擦有助刺激觸覺。另外家長也可以買一些觸覺球,每天給孩子按摩10分鐘即可,注意手心腳心頭頂等部位可以著重按摩。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觸覺球按摩

4、視聽嗅味

這幾種可以與前面的動作訓練組合,在運動過程中加一些看指令聽指令的遊戲,這也是一般感統訓練機構的老師們常用的方法。嗅覺和味覺失調會出現挑食等情況,家長可以把食物做成小動物的樣子,引導孩子去吃。

如果家長們覺得在家做這些訓練實在麻煩,也可以選擇機構進行系統訓練,而如果是特殊兒童,建議可以去當地兒童醫院諮詢,有些醫院會有康復科,將感統訓練作為特殊兒童治療的輔助手段。

機構說孩子“感統失調”,是商業騙局嗎?揭秘“感覺統合”的真相

圓筒旋轉

總之“感統失調”並不是疾病,也不是騙局,但有些機構會誇大孩子的問題,加重家長的恐慌感,從而引導交費

另外感統發展時期主要在3-6歲,這階段可以在家適當帶孩子做上面的運動,有助感覺統合的發展,6-12歲是干預的黃金時期,一些問題行為可以在這個階段矯正。

對於孩子感覺統合方面的問題,你還有哪些困惑嗎?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為您一一解答。

#育兒經# #教育微頭條# #教育那些事兒#

我是龜柒柒,用教育點亮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