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羅山皮影戲

來源 : 信陽晚報 作者 : 佚名

江淮地區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羅山皮影戲,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有活動,距今460多年了。幾百年來,經過多少輩皮影大師的潛心研習、薪火相傳,現已發展為生、旦、淨、醜行當齊全,唱詞道白雅俗共賞,音樂唱腔優美動聽,皮影製作美輪美奐,樂隊構成簡約,非常成熟的地方戲劇,一直在江淮地區民間藝術中獨領風騷,為豐富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

羅山縣是中華民族較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漢時置縣已2500年有餘。文化積澱非常豐厚,民間音樂、舞蹈、玩藝、手工藝、民間故事俯拾即是,是羅山皮影戲茁壯生長的“肥田沃土”。

獨特的地域文化孕育著獨特的民間戲曲。皮影戲於明代傳入羅山,很快被豫南群眾接受和喜愛,被豫南文化所稀溶和改變。

羅山皮影戲對傳統皮影人大刀闊斧地進行裁削,將高約 90 釐米的頭水影子改為高約60釐米的二水影子,羅山影人的輕輕“跳水”,一下子就把皮影全部道具尺寸減少1/3,把皮影劇團的負載量減輕1/3。一擔木箱就可以挑起整個皮影劇團上山下鄉走村串戶,非常適宜江淮地區的演出活動。

唱詞道白雅中見俗、俗裡透雅,採用豫南方言,江淮地區觀眾聽著親切、明白,詞白中多見民間諺語、歇後語、笑話、鄉間俚語,大家耳熟能詳,演員與觀眾常發共鳴。

音樂富含楚風豫韻皖情,全部由豫南江淮一帶民歌小調演變而成;唱腔高亢、明亮、委婉、悠揚,真假聲替換自如,優美動聽,深受江淮地區群眾青睞。

製作工藝精湛,造型古樸典雅、比例準確,用料講究,刀法冼煉,色彩亮麗,人物栩栩如生。

表演引人入勝,驚人心魄。小動作表演起、坐、觀、飲、叩首、接奉、捋髯、整冠等,表演惟妙惟肖。大動作表演如騰雲駕霧、打虎擒龍、沙場撕拼等花樣翻新,令人目不暇接,三五回合即入高潮,激烈時鼓聲擂動,戰馬嘶鳴,演員、樂隊同聲吶喊,大聲疾呼,共同拍案頓足,其聲如排山倒海,撼人心魄。

羅山皮影戲藝術內涵十分豐富,集江淮地區的民間戲劇、文學、音樂、手工藝、人文民俗於一身, 是研究江淮民間藝術的寶貴資源。(據信陽市群眾藝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