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來源:絕對藝術

最近的日子,宅在家成為了很多人唯一的選擇。一間房子,能體現出主人的品味與性格當房子。而與藝術家發生聯繫,充滿斑斕的色彩和故事也得到了見證與保留。

1

奈良美智的創作以自己的孤獨與疏離作為起點,繼而表現了一代人在社會重組中與世界疏離隔膜的情感經驗。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奈良美智的小木屋

奈良美智的幼年,爸媽工作繁忙,性格又內向敏感,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獨處。沒有人的時候,他會在被蘋果樹包圍的小木屋裡,與蘋果樹說話。這個小木屋,是他內心深處的熟悉又舒適的地方,見證了創作與成長。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奈良美智,《然而並非一切(橘屋)》

奈良美智將他的小屋一路搭到了全世界。人們通過小窗口看到裡面的畫作,窺探的是創作者處於鬧市之中渴望對自我與孤獨的堅持。2000年以後,奈良美智在個展《我不介意你忘了我》中,小屋就成為展示作品的載體。

2 鹽田千春和《一個屋子的記憶》

鹽田千春是與草間彌生齊名的日本著名女藝術家。她經常用面向社會徵集的方法收集日常物件,作為一種生命印記放入作品中,去探討生存和死亡的關係,並溫情地訴說每件事物背後的故事。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鹽田千春,《一個屋子的記憶》,2009

2009年的作品《一個屋子的記憶》,其中所用的窗子便是鹽田千春經過幾年在德國收集來的。每一個窗子都見證了20世紀德國曆史的流轉。窗戶就像人的肌膚,就像她自身的無法逾越的界限,而鹽田千春正是站在這非內非外的夾縫之間。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鹽田千春,《與 DNA 的對話》,1999

這種夾縫之間的感覺,或許源於鹽田千春在德國生活的緣故。她說,自己走到哪裡都沒有回家的路。這是旅居海外多年的人所共同的感情。而她作品中呈現出來的強烈的不在場,對舊物的迷戀所傳達的存在感,似乎同樣與此有關。

3 宋冬搭建“舊場景”

宋冬的作品始終是帶著謙和與溫良的態度來觀察與審視這個大千世界的來去匆匆。他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當代藝術創作,通過創作實踐對精神世界及具體生活同時進行藝術探索,而二者之間又互為影響。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宋冬,《窮人的智慧:與樹共生》,裝置,392×245×365cm,2005

2005年開始,宋冬從《物盡其用》發展出了關注底層居民生活的《窮人的智慧》系列,2011年首次於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宋冬從小生長在北京胡同深處的四合院內,在這種即“公共”又“私密”的空間中,上演著關於家庭、鄰里以及各種人際關係的網絡。

4 歐文·沃姆與房子系列

奧地利“荒謬”觀念藝術家歐文·沃姆作品向來讓人驚奇,同時又有著某種戲劇性的詼諧。通常人們看到都會笑,但笑過之後又有著某種對現實的反思。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歐文·沃姆關於房子的創作

歐文·沃姆強調:“當藝術家的過程聽起來很浪漫,但我是家裡的異類。本來是很窄的家,發現藝術後,生活一下變寬了。窄房子就是爸媽的房子,傢俱都永遠不變的,就是那麼小的空間”。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歐文·沃姆《窄房子》系列

《窄房子》系列是一座窄到一個人只能側身穿過的窄房子。觀眾們在窄房子中穿梭,猶如進入了一個變形的現實空間,一切都被拉窄了,但我們依然能夠在其中擠身而過。在人人都想住胖房子的年代裡,這樣的窄房子自然是一個諷刺。

5 徐道獲與“室中室”

韓國藝術家徐道獲以纖維雕塑重新塑造的居住空間和家居用品著稱,其探討的主題包括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家族歷史,如“家”、“遷徒”、“回憶”和“個體”等。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徐道獲,《西22街348號》,公寓A-2, 樓道和樓梯細節,2011 - 2015

徐道獲穿梭於紐約、首爾和倫敦三地居住和工作,並視這樣的生活經驗探索“移民”作為創作主題的核心。他在不同的城市建立一種對自我、身份認同和對每個地方獨特而複雜的理解。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徐道獲,《Wielandstr. 18, 12159 Berlin》,2011

他曾在紐約這座城市中獲得靈感,使用了全新的材料打造了一系列風格獨特的公寓設計作品。這些與傳統建築風格迥異的室內設計作品使用了不鏽鋼框架來搭建起空間,同時輔以滌綸等聚酯纖維來鋪設出物體立面,同時這也是對他自己在紐約的工作室設計的再創意。

6 房子還是蹺蹺板?

藝術家Schweder 和Shelley自2007年開始合作,專注於“性能架構”,即設計、建造和居住結構。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2018年,在紐約北部的戶外雕塑公園Omi的起伏山丘上,duo Alex Schweder 和Ward Shelley 用一個特殊的斜面創造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房子。房子內部的運動,如人行走、放置物品,以及外部的力量,如陣風,就會導致結構輕微傾斜和旋轉。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ReActor》

該項目名為“ReActor”,是一個長42英尺(約12.8米)、寬8英尺(約2.4米)的旋轉房子,可在一個14英尺(約4.2米)高的混凝土柱上保持平衡。藝術家希望用作品表達建築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影響。

END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告別乏味,藝術家就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商品入駐和分銷,請發送具體信息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