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向 川渝攜手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原標題:山水相連 川渝攜手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億萬年來,在四川盆地兩端,高山與峽谷互相遙望,構築起一道道生態屏障,成為億萬生靈棲息的寶地,生生不息。

公元759年,李白因為安史之亂受牽連,被貶至貴州。當他抵達白帝城時,忽然收到朝廷赦令,驚喜交加,隨即決定下江陵。這是李白第三次走三峽,在充滿激流險灘的沿途,寫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名篇。

600公里外的成都,在李白眼中又是什麼樣?答案同樣在詩中給出:“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對詩人而言,意象總有非凡意義,以巴山蜀水寫下的詩作見證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詩歌意象的背後,何嘗不是四川盆地中巴與蜀這對同胞兄弟自然風光的記錄。

翻開中國地圖,四川盆地位於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第二級,從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傾瀉而下。四面環山的盆地之中,發軔於青藏高原的長江穿流而過,奔騰不息。

山與水重塑了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在第二級階梯的盆地中形成了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巨大的海拔落差,明顯的垂直帶譜又造就了生物多樣性,也成為了“國寶”大熊貓的棲息地。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文明。煙火人間三千載,巴蜀大地孕育出獨特的歷史和文化,一個溫和而沉靜,一個剛勇又熱烈,文物古蹟遺址也別樣精彩。

從青城山、峨眉山到長江三峽,從樂山大佛、都江堰水利工程到大足石刻……如果將四川和重慶看作一個整體,這裡閃爍著中國版圖上最為耀眼的文旅資源稟賦。

世遺匯聚、5A成珠的巴蜀大地上,一副“串珠成鏈”的世界文化旅遊圖景正徐徐展開。

高低錯落

四川高山與重慶峽谷共生

四川大學教授楊振之是地道的重慶人,18歲入川后一直生活在成都。在他看來,四川與重慶根植共同地域,水域相通、地域相連,又各有千秋。

楊振之打開地圖指向四川盆地的兩端,“你瞧,山水格局一致,盆地四周的河流都匯入長江。所以從地理環境上來說,在大尺度地理格局上,兩地基本具有共通性。”共通性之外,四川與重慶的差異更多地體現在中小尺度的地貌上。

一千多年前,杜甫推窗看山,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絕句。如今,四川人仍舊喜歡在天晴的日子裡遙望雪山。

四川盆地的另一端,雖沒有高聳入雲的雪峰,卻有著世人皆知的山城重慶,這是為何?走在重慶,這裡平地稀少、河川縱橫,地圖上一道道山嶺和一條條山谷相間排列,相互平行逶迤延展,“是典型的平行嶺谷。”楊振之說。

平行嶺谷地貌之上,長江一路奔騰而來,川流不息的江水選擇穿山而行,在堅硬的岩石山體切穿之處,形成了峭壁對峙的峽谷。長江一路向東,從奉節到宜昌,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依次形成三大峽谷: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這便是長江三峽。

在重慶,知名度較高的峽谷就有60多處,是名副其實的“峽谷市”。萬年江水造就了幽深峽谷,宛如山水畫廊,連綿起伏。在楊振之看來,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億萬年來,在四川盆地的兩端,高山與峽谷就這樣互相遙望,構築起盆地四周一道道生態屏障。

生物多樣

珍稀動物在巴蜀大地繁衍棲息

四川盆地因毗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巨大的海拔落差,明顯的垂直帶譜造就了生物多樣性。加之四面環山、氣候溫和、水土宜居的自然條件,成為珍稀動物棲息的寶地。這裡物種多樣、基因多元。

在外來者眼中,“國寶”大熊貓幾乎就是四川的代名詞。

從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四川寶興縣延伸,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涵蓋了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等幾十處風景名勝區,“保存的野生大熊貓佔全世界85%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楊振之說。

重慶的東北角,大巴山、旗杆山、萬傾山等平行嶺谷交錯,山巒之間隱藏著一顆“明珠”——有“伊甸天國”美譽的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慶旅遊業生態完好的處女地。

大區域的原始生態環境,讓這裡成為稀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就在去年,紅外線相機記錄下這片人跡罕至之地的珍稀動物足跡,抓拍到包括狍子、鬣羚、毛冠鹿、野豬,以及紅腹錦雞、紅腹角雉、斑背噪鶥在內的21種珍稀類陸生動物與鳥類。其中,狍子在重慶地區更是首次記錄。

“從長江谷地到2000多米海拔的山地,重慶的垂直高差也非常大,具備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條件。”楊振之分析道,良好的生態環境給珍稀動物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也讓這裡成為珍稀動物的天然基因庫。

類似的生物群落串聯成四川盆地上星星點點的風景,隔山相望,古老又神秘的文明從這裡發祥。同在一個生態圈的巴蜀大地,從遙遠的歲月中走來,成為億萬生靈棲息的寶地,生生不息。

強強聯合

川渝攜手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重慶有9個5A級景區,其中長江三峽是自然風光的集大成者。三峽的壯麗與險峻,人們在“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中就有過見聞;四川有3處世界自然遺產,1處世界文化遺產和1處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自然的饋贈之外,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皆是文化的沉澱和延續。

如果將川渝看作一個整體,這裡的文旅資源在全國位居前列,“除了沒有海,基本上其他旅遊資源都有。”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打造,將兩地的文旅融合推到了全新的起點,楊振之表示,川渝兩地可強強攜手,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不只是地理因素。”楊振之提到,在文旅資源形成中,也有文化性格相輔相成。縱觀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文化基因是無法複製、無從取代的根本所在。

川渝如何強強聯手?楊振之表示,兩地應共築文化發展高地,共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由此,溯源城市的文化性格成為認識文旅資源的進階之路。

中央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部署中提出,要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這是高屋建瓴的戰略思想。”楊振之說,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還須先解決一個最根本性的問題,即巴蜀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需要我們重新去認識它。”(記者 秦怡 楊金祝 柴楓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