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讀本屋,坐落在成都寬窄巷附近的斌生街18號附3號,門口左側齊腰平的牆面,貼著“讀本屋”三字招牌。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讀本屋主營圖書,但也經營咖啡茶等飲品。店主老廖曾打趣說,經營飲品也算是向市場所做的妥協之一吧,畢竟像豆瓣這種只售書的傳統模式書店能經營得好本身就是神級的存在,外人幾無複製的可能。

雖說對市場做了妥協,但讀本屋老廖內心依然秉承“三不賣”:一是雞湯成功學不賣,二是欺世盜名、怙惡不悛的作者的書不賣,三是一切以愚弄思想的書籍堅決不賣。

這不到80平的三間小屋擠下1萬多冊圖書,店裡圖書保有量可能高於一般的小書店。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老廖在自家公眾號《讀本屋記》中寫道:

“我用我幾乎所有的空閒時間,做了兩件我認為對開書店大有裨益的事。

先是建立自己的版本目錄學。我開始對當代出版的書籍進行目錄梳理,以此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書庫,做到想要找哪個專題或者哪個作者的書,頭腦中都能第一時間搜尋出對應的書名、作者和出版社。而這點功力,主要是通過常泡亞馬遜噹噹等電商名錄,以及花大量時間逛實體書店練就的。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對顧客來說,電商的檢索功能是實體書店無法比擬的。比如,我想找關於納粹德國的書籍,只需電腦上輸入‘納粹德國’四個字,所有關於納粹德國以及相關的書籍,就全顯示出來了。或者想找託尼·朱特的書籍,只需輸入‘託尼·朱特’,他所有的著作,包括他本人推薦的其他書單,就都顯示出來了。時間久了,我自己的版本目錄學,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其次,就是搜尋絕版書。有些現代出版的圖書,因為版權或其他無法描述的原因,壽命往往非常短,上市沒多久就成了絕版書了。那這類絕版書的價值,對於書友來說就不可估量了。而搜尋絕版書,二手書市場則是主要渠道之一。成都的二手書市場,是每週凌晨4點開始早上8點結束。我每次一大早開著車穿越大半個沉睡中的城市,一想著今天能和什麼絕版書邂逅,竟絲毫不知疲倦。二手書市場去得多了,哪一位書商常有什麼樣的書籍,在什麼價位,老闆允許的議價空間大小,慢慢我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建構版本目錄學,這是一位老書蟲向一家書店採購和選品師邁出的第一步,建構自身書店的圖書選品體系。做好採購也就三個關鍵詞“書名,作者,出版社”,資深採購如是說。看似簡單的三個關鍵詞,不同的人理解便有不同的定義域,或者說涵擴著不同的圖書選品體系。同樣是三個關鍵詞,老廖的選品體系與其他採購工作中的選品體系,如同兩個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僅僅有極少部分的重影交集。

在這裡,我將按照自己對圖書選品體系的理解,說出以下的觀點:

一本書是一個點,一個書系是一條線,書系是關於某一方面或某一專項內容的一系列圖書的集合線。

一個出版社或出版品牌會有不同的書系,而相同主題的書是書系與書系鏈接點,也就形成了所謂的縱橫交錯的經緯線,該經緯線彙集成一個面,不同的面又組合成多面體,該多面體形成一個所謂的書魔方,以不同主題的陳列擺放外顯為我們進入書店所看到的陳列狀態。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以上我所提出的書魔方選品體系的概念,是為了大家更形象地理解選品體系的框架。也就是說,不同的書店根據自身的定位以及與自身客群的互動形成的選品體系,是一種生生不息的互生關係。

儘管讀本屋只有80平米,但依然推出“性別”“三輝”“理想國”等主題書架。趁疫情不能正常營業的時間裡,老廖又對店裡的書籍重新進行了一次分類,把之前理想國專櫃再細分為理想國文學、理想國社科、理想國生活藝術,在此基礎上還新增了漢唐陽光、讀庫、西方偉大思想家、知日、知美、域外中國談、詩歌戲劇、川籍作家、自然科普等幾個專題書櫃。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像讀本屋這樣子的小本書店,並不會花太多心思和經費在書店的裝修上面,更多精力是尋找最優質的圖書貨源。老廖說,自己開店前的兩年,直到營業之後,依然不斷地在成都,甚至遠赴北京出版社倉庫尋找貨源。

老廖告訴我,自己每次到北京必去萬聖書園,除了去淘自己喜歡的書以外,主要還是去觀察近期上的新書,以及萬聖的排行榜,以此作為讀本屋選品的一個參考。當然,同時也會去街對面的豆瓣書店取經。有一次,豆瓣書店創始人卿松戲虐地說,我其實並不喜歡同行來我這裡買書,因為店裡很多都是孤本,往往被同行買掉,我店就沒有了。而如果你想找我要經營書店經驗的話,那我唯一的經驗就是,當時我在成都開店失敗了。

卿松說不喜歡同行當然是句玩笑話,實際上還是給讀本屋選品方面提供了很多實質性的幫助。聽老廖說,有一次老廖妻子去北京辦事,順帶去渠道商處進貨,剛好遇到卿松也在,對選品不太懂的她,採到一批好書,還是得益於卿松的指點。

尋找絕版書,需要對圖書市場有強烈的敏感。其實,更多時候還是尋找一些低折扣的長銷書,像一些經濟、歷史、社科等學術人的長銷書,這類書放在書店不愁賣,哪怕新版上市了,新書的定價也會水漲船高,而舊版本長銷書甚至原價銷售也有賺錢的利潤空間,不過像這種考驗精力選品力的小打小鬧,而大型連鎖書店往往不願做這種細水長流的工作。細水長流的書店像一片人工小樹林,如何涵養水源,如何打造自身的儲水池,為有源頭活水來,一門心思在選品體系這門實打實的功夫裡面。

老廖甚至開玩笑的說,會選品了,就算以後自己的書店倒閉了,去其他連鎖大型書店謀求一職也可以呀。成都的一葦書坊,老廖也是三個合夥人之一,他參與店內的圖書選品與進貨。

大型電商平臺圖書打折的話,書店要不要進貨?老廖曾經也有過糾結,他甚至向北京的中盤商抱怨說,為什麼電商折扣那麼低,你們的折扣這麼高,你們不向出版社反應嗎?中盤商說,你以為我們沒有反饋過嗎。沒有用的,電商的活動你沒辦法抗拒的,你也沒辦法排斥,你要適應這樣子的市場規則,我們做渠道的遇到電商活動都會在上面囤貨,何況你們做零售的小書店?哪裡便宜哪裡進貨,對你們終端書店不也很好嗎?

哪裡低價哪裡進貨,書店也同樣可以選擇在電商平臺進貨。但相比於中盤商拿貨的話,在電商平臺進貨也會有風險,那就是滯銷書無法退換。所以,這裡關鍵的還是怎麼進到適合自己書店的圖書產品。怎麼選品才適合自己,而不是毫無準備,眉毛鬍子一把抓地亂進貨。

像讀本屋老廖這樣子注重選品的書店,大型連鎖書店基本上不屑一顧。大型書店的管理者一門心思在書店+或者用書店資源置換其他業態的資源。

大型書店有他們的優勢,小書店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關鍵還是在於人本身的專業度,團隊的搭建,日常的經營以及持續的學習。

作者簡介

讀本屋,一家小書店的經營之道

本文作者阿威,廣西博白客家人,曾在萬聖書園上班。

現在中圖網工作。個人公眾號“遊子三月三”。

阿威專欄文章

規模獨立書店的組織架構——以採購崗位設置分析

如何正確打開一家書店

作為做好的學術書店之一,萬聖書園是怎樣選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