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洋澱保護好是這代人的使命

4月23日,河北省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領導小組辦公會議,會議強調,努力創造雄安質量,推動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新區的設立給白洋淀帶來煥發生機的新機遇,越來越明亮的“華北明珠”與茁壯成長的“千年秀林”一道,打好雄安新區藍綠底色。

把白洋淀保護好是這代人的使命

白洋淀風光資料圖。賀友順 攝

水是鋪就雄安新區藍綠底色的原料。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特別強調了白洋淀的重要性。“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雄安新區設立3年多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度重視並大力推進白洋淀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決不讓一滴汙水流入白洋淀。

白洋淀生態治理與保護規劃、行動可謂緊鑼密鼓。底泥清淤、澱中澱邊村汙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全面整治“散亂汙”企業、啟用白洋淀引黃泵站為澱補水、白洋淀水質深層次治理工程、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汙染狀況全面摸底等,從地上到地下,從上游到下游,從減汙到補水,舉措全面,成效十分明顯。

數據顯示,白洋淀澱區水質改善效果明顯,流入白洋淀的三條河流摘掉了過去劣五類水質的“帽子”,湖心區斷面水質為Ⅳ類,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13.82%。

水量大了、水位高了、水質好了,一些消失的魚種又回到白洋淀“安家”,各種珍貴的鳥類也成為澱區的“常客”。在生態優先理念之下,白洋淀迎來了產業升級與生態改善的良性循環。

也要看到,白洋淀生態治理與保護,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有足夠的信心、耐心,逐步恢復“華北之腎”的功能,並與這座綠色之城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水城共融。

此次會議也為下一步白洋淀的治理和保護工作作出了安排與部署。分類分步、精準科學推進白洋淀內源汙染治理,有效提升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鞏固唐河汙水庫一期治理成果,深入推進實施二期治理工程。

加強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事關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水環境安全,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重中之重的任務,更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使命。

惟有多些主體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白洋淀的治理成果才能得以鞏固,安排部署才能儘快落地見效。如此,才能更快看到“星塘碧水千方玉”,聽到“北國江南處處歌”。(郭慧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