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1區區長致謝華社“保護”華人與當地民眾守望相助

【僑報訊】法國華人服裝業總商會會長黃國斌近日代表協會向“展望與創新”基金會捐贈16萬隻醫用口罩之後,又趕往巴黎11區區政府,捐助了2000只醫用外科口罩支援街區抗疫。11區長沃格蘭代表區政府接受了這批捐助。

巴黎11區區長致謝華社“保護”華人與當地民眾守望相助

4月17日,在法國北部的阿爾芒蒂耶爾一處露天市場,警察檢查居民的出行證明。(圖片來源:新華網)

《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20日報道,沃格蘭向法國華人服裝業總商會表示真誠的感謝。他說,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週都能收到來自華人社團的慷慨援助,前幾批物資已經由區政府專門人員送到了醫院、警局等重要的抗疫機構,很多醫護人員與警員得到來自華人社區的“保護”。

他稱讚法國華人服裝業總商會通過密切與區政府的聯繫,為當地的經濟繁榮和人文交流做出了獨特貢獻,商會還為商家與區政府之間的聯繫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促進居民之間的和睦共處、和諧相融。

黃國斌表示,捐贈給“展望與創新”基金會的物資將定向支援一線醫護人員,而對11區區政府的捐贈則主要用於社區。11區區政府一直支持協會、華商的發展,鼓勵他們推廣中國文化,吸收年輕華裔參政。他們在法國工作和生活,要積極融入當地社會,接納法國文化、生活方式和國家價值觀,也希望在發展自身事業的同時反哺當地。

疫情下法國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守望相助

新華社15日報道,新冠疫情籠罩下的法國巴黎,3月17日中午開始“封城”。當天,華人楊予的鄰居瑪麗一家準備回鄉下居住。楊予在鄰居臨走時試探性地詢問能否把房子借給自己的母親暫住,瑪麗二話沒說便交出了鑰匙。

“母親從中國來巴黎幫我照顧孩子,她原本住在另一個小區,‘禁足令’實施後很不方便。這位鄰居真是幫了大忙,我非常感動。”楊予說,瑪麗是一位單親媽媽,獨自養育兩個孩子,平常鄰里間也相互照應。“封城”後,口罩急缺,楊予把之前囤的口罩分了一些給周圍的鄰居。

楊予所在的樓上住著幾位老人,屬於易感人群。為了減少老人外出,有人在樓道口貼出一張“為老人送菜”倡議。倡議表格很快被填滿,大家排好日期,每天為老人送菜。

“困難時期,大家守望相助,這種情感可以超越民族和信仰。”楊予說。

法國人雅克熱愛中國文化,結交了許多華人朋友,華人作家申賦漁便是其中一個。巴黎“封城”後,雅克經常和申賦漁在微信上討論法國的防疫措施。有一天,雅克抱怨道:“我們缺口罩,所有人都缺口罩,得好好想想辦法。”

之後,雅克把母親的縫紉機搬出來,開始自己做口罩。“我一天能做20多個呢。”雅克把這些口罩送給鄰居、清潔工、快遞員,也送給了申賦漁。

“雅克在去年一次飛行事故中,摔斷了一條腿,當他拄著柺杖把自制的五顏六色的口罩送給我的時候,我還是挺感動的。我知道他喜歡吃中國水餃,便送了他幾袋水餃。”申賦漁說。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這場抗疫鬥爭中,法國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互幫互助,共克時艱。巴黎“封城”後,眾多華僑華人組織向法國醫院、警察局、紅十字會等機構捐贈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資。有的華人餐飲協會還組織員工為當地醫護人員免費送餐。

法國華人維權中心主任曹華欽介紹,法國疫情暴發以來,該機構向法國上述機構捐贈口罩1.5萬個。武漢大學法國校友會還組織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與法國蓬皮杜歐洲醫院的專家視頻連線,雙方就用藥、治療等問題展開交流;中方專家還毫無保留地與他們分享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今年2月,當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除了法國政府對中國的援助外,法國民眾也給予了中國支持。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曾表示,法國民眾當時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國表達支持,如一名國民議會議員捐贈了1萬個口罩,一位尼斯的退休消防員則寄來了300歐元的支票等。

近日,法國電視一臺就華人對法國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進行了報道,認為法國華人社會通過他們的關係,為法國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幫助。(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