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逐漸發展出社交需求,會和其他小朋友互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爭執和衝突。

當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是否難以接受孩子之間發生衝突,難以剋制自己一個箭步衝上前,替孩子解決矛盾?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在這裡,我們不妨向動物學習學習。小獅子打打鬧鬧的時候,獅子媽媽和爸爸都懶懶地躺在一邊,不理不管不干涉。

因為它們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們解決矛盾,雖然能夠取得一時的和平與寧靜,卻阻撓了幼獅生存技巧的開發進程。打鬧是在為幼獅成年做準備。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並非把他推給“社會”就行了;不干涉孩子之間的衝突,也並非意味著我們袖手旁觀,毫無作為。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的社會交往活動是從他降生第一天開始的,他的第一任社交對象,就是作為他父母的我們。

他與別人的交往模式,都首先在我們這裡得到練習,所以,我們怎樣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怎樣跟別人打交道。

我們怎樣處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孩子就怎樣處理他與別人之間的衝突。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訓練師,是他們社交行為的模板。

所以,家長完全可以用豁達的心態看待孩子之間的衝突,理智地引導孩子在爭執中學會和掌握一些社交能力,比如寬容別人、謙讓夥伴、勇敢地面對問題、承擔責任等等。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當孩子稍大一些,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更容易使問題簡單化,同時也更合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以下方法可供家長們借鑑學習。

1.家長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動怒。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家長不要一看見孩子發生矛盾就動怒發火,孩子知道自己惹禍了本來就害怕家長批評他,你一上來就給他臉色,甚至訓斥他,這樣他更害怕你更不敢靠近你。

這樣只會讓問題更糟糕,你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怒,先問明緣由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2.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家長儘量不介入。

孩子之間鬧矛盾的時候,不要代替孩子去解決,要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

孩子之間即使吵了架,甚至打了架,但過一會就又會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了。

小孩子就是這樣,他們是不會記仇的,剛才還吵得不行,一會就又好了。

如果大人摻和進去,可能問題反倒複雜了。孩子總會慢慢長大的,總要學會交往,學會合作。讓孩子自己處理矛盾,就會早一天學會怎麼交往,怎麼合作,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

3.認真傾聽孩子的理由,讓孩子的情緒得以釋放。

孩子鬧矛盾的時候,不要急著責備孩子,要先認真傾聽孩子的理由,知道了事件的緣由,才能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孩子。

有時候也許並不是自己孩子的過錯,要引導孩子把自己的委屈訴說出來,讓孩子的憋屈情緒釋放出來。

4.教會孩子控制脾氣,千萬不能動手打人。

要教孩子學會控制脾氣,不要隨便發脾氣,要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千萬不能動手打人。

要告訴他就算自己有理的事情,也要心平氣和的慢慢解決,亂髮脾氣,甚至動手打人,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滋生事端,甚至留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5.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別人。

要告訴孩子讓他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

要讓孩子理解他人的處境,體驗他人的感受,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可能傷害到別人,給別人帶來煩惱的時候,就會覺得不安。

作為家長,我們應抓住這樣的教育契機,告訴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如果有同樣的遭遇時,也一樣會受傷,會不高興,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學會換位思考,從而懂得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6.和孩子探討解決方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鬧矛盾了,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同時也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正確。

家長在孩子間的衝突中,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審判者。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家長扮演審判者,則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