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春節,原本應是推開家門時滿屋飄香的溫情守候,疫情的突如其來讓原本輕鬆祥和的節日變得緊張。危險關頭,人民警察總是奮戰在第一線扛起希望和生機,默默付出。我的戰友有多辛苦,我們作為宣傳民警就需要多努力!我們宣傳民警的身影在救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二院、在五林鎮四崗村疫情區、在行業場所關停夜查的路上、在抗疫執勤一線上……一顆赤熱的心,永遠與戰友同行。

黑龍江首例

2020年1月23日,牡丹江市首例,也是黑龍江省首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輸入性確診病例在市第二醫院救治,我們第一時間趕赴救治單位,冒著風險拍攝了一張張民警不顧個人安危在現場執勤的畫面。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五林鎮四崗村之戰

抗疫一線紀實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1月30日,分局轄區發現1名確診病例和3名疑似病例。事發後,全體民警連夜集結,迅速投入到緊張的防疫情擴散處置工作。我們又深入陽明區五林鎮四崗村疫情區進行深度採訪,此後,正式啟動對四崗村14天的全封閉隔離,民警也開啟了14天的全方位值守。陽明區成為全市抗擊疫情阻擊戰的一個主戰場。陽明區區委書記王志剛在四崗村夜戰後,真情流露,賦詩一首《陽明的警察,人民的公安》,以表達對民警艱苦付出的感念之情。他寫道:“警徽是老百姓心中燈、警服是你們的防護服、疫情一線是你們新的主戰場,你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決戰……警燈一閃我們心裡有底。”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民警冒著被傳染的風險,從21時工作到次日凌晨2時30分,排除重重困難,將患者活動的村屯354戶887人全部入戶核查完畢;封鎖村子的全部7個對外路口。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解除封閉當天,四崗村村民拉起橫幅,向守護他們安全的全體公安幹警致敬。

因為我是人民警察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我的戰友們,晝夜不停排查、執勤、處警......在各類嚴峻的工作面前他們毅然堅守崗位,甚至多日未回家休息,將自己與家人隔離。他們在冰天雪地中廢寢忘食、巍然屹立,守住崗口、守住關口、守住每一個日日夜夜。他們只有制服和一次性口罩,接觸的卻是方方面面的人群,卻一直在堅守;回到家時會對身邊人說,離我遠一點,莫名有些心酸;他們說,面對疫情,我也想家人在一起,哪兒也不想去。面對病毒,我也害怕,怕一不留意,肆虐的病毒,就會侵入身體,危及健康,危及家人。但我不能待在家中,因為,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群眾的理解

我們的動力之源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向災區捐款老大娘視頻截圖


最讓我們感動的,還是群眾對我們警察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一位80歲的大娘一步一顫來到執勤警車前,將1000元送到執勤民警手中,“我相信你們警察,你們警察太不容易了,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幫捐給災區”。 我們第一時間採訪了老民警王寶榮,他說,那天很冷,老大娘的白頭髮被風颳亂,我握著大娘的手,熱淚盈眶,我想起了自己的老母親。大娘的信任和理解,更加激勵了我們警察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我們第一時間對群眾的愛心進行宣傳,宣傳民警秦瑛男製作的視頻在分局公眾號刊發當日點擊量超過6000次。市公安局公眾號、牡丹江電視臺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疫情相對平穩後,前進派出所所長張爽帶領老民警王寶榮,拎著慰問品專程去看望了老大娘,我們也進行了後續報道。分局宣傳負責人郝振鏵以《不知名的大娘捐了“過河錢”》為題,創作詩歌一首,宣傳民警秦瑛男配音朗誦,在市局公眾號等新媒體刊發。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愛心企業為陽明分局捐贈護目鏡、消毒酒


採訪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五林鎮四崗村暴發疫情後,分局每天有上百名警力,在兩個疫情點及磨刀石、鐵嶺河兩個高速收費站等處值守,開展入戶核查人員信息、對“九小場所”關閉情況檢查等工作,需要大量防護設備,尤其是口罩。人民警察人民愛,企業、商家和愛心人士,感動於民警“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警察”,陸續捐贈口罩、防護眼鏡、84消毒液和醫用消毒酒精等急需防護、消毒物資,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分局民警防疫物品短缺的現狀。只留下了一句,“你們比我們更需要”。 一片口罩,抵擋了病毒,抵擋了冬季的嚴寒,讓民警的心頓時暖起來。

有種英雄叫警察

有人說,每一個警察就是我們生命長河裡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災難面前,他們每一個人的“身影”裡都有著或多或少感人的故事,值得我們熱淚盈眶。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這個世界,或許真的沒有超級英雄,只是人們需要。55週歲頂格獻血的老政委王樹海說:“疫情期間,我們要用自己的血液緩解我市的用血壓力,讓更多的病患得到救治。”在他的帶領下43名民警挽袖獻血。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像樺林派出所民警張鵬鵬,堅守抗疫一線無法照顧臨產妻子;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像經常需要透析,卻仍然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樺林派出所民警趙長偉;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像面對確診病例,身著防護服挺身而出,衝入感染者居住單元的陽明派出所民警趙鑫鵬;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像英勇果敢、心繫群眾,卻心底柔軟、牽掛孩子的刑偵大隊民警賈文龍。

巾幗不讓鬚眉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也許,很多人看來,警察職業複雜、危險,天生屬於男性。凌晨4時,女局長龔海濤帶領最後一批警力從四崗村撤回單位,已筋疲力盡。面對疫情,她柔弱的肩膀在警服的掩映下變得堅強。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陽明派出所女所長遲恆,帶領派出所民警、輔警戰鬥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經常累得直不起腰。沒有鏗鏘的誓言,只有樸素的承諾,是女民警的那份堅守。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抗擊疫情特殊時期,我們在《人民公安報》、央視網、《黑龍江日報》、東北網,公安部、省廳、市局、分局新媒體發表大量稿件。《新聞夜航》、省新聞在線、牡丹江電視臺對民警抗擊疫情期間破獲案件、救助群眾、經驗做法等進行報道,總計發稿150餘篇,並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抖音平臺。設置了疫線聲援、疫線傳真、戰地記憶、抗疫先鋒等多個原創欄目。策劃了刑偵女民警馬彬日記、普法宣傳等系列專題,在分局媒體發佈稿件100餘篇。磨刀石疫情期間破獲案件在抖音平臺發佈當天點擊量2.5萬。分局宣傳負責人、警營作家郝振鏵創作的體現陽明分局抗擊疫情的報告文學《藍色隔離牆》在公安部大型文學期刊《啄木鳥》雜誌上刊發。分局原創欄目《馬彬日記》在市局公眾號連載,引起社會關注。原創文藝作品《一張照片》(快板)、《不知名的大娘捐了過河錢》、《藍之光》、《背影,是為了前行》《英雄就是警察》相繼發表。

我們與戰友同在

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我們宣傳民警就是這樣,在幕後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發著自己的光,陪伴戰友前行的路。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口罩、攝像機、照相機是我們宣傳民警的 “標配”。即使回到家裡的短暫時光,也常常忽略了陪伴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深夜聯絡宣傳,白天組織採訪,晚上撰稿發稿,有時候睡夢中還在琢磨第2天要報道的什麼,這些都是我們工作的日常。由於疫情期間宣傳工作任務繁重,有的宣傳民警身體出現了不適,如心臟疼痛、胸悶、失眠……但是在採訪中我們看到太多太多的人,為了抗擊疫情在承擔著超負荷的工作,作為宣傳民警的我們一直被戰友們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感動著、鼓舞著。我們一刻也不能放鬆,我們必須與戰友同在。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分局宣傳負責人,警營作家郝振鏵,曾身患癌症,因化療後遺症引起心臟瓣膜鈣化嚴重,疫情期間仍然堅守崗位。不僅事無鉅細的操勞,還沒日沒夜創作出首部體現疫情期間民警工作的2萬字報告文學《藍色隔離牆》,在公安部大型文學期刊《啄木鳥》雜誌刊發。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90後宣傳民警秦瑛男,疫情期間與父母兩地相隔,隻身在牡,一幀幀剪輯出民警一線抗疫的風采,累得眼睛時常疼的睜不開。她製作抖音點擊量超過2.5萬,被多家上級媒體轉載,傳遞了公安正能量。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輔警李文婷,孩子不到2歲,每日編輯排版,任勞任怨,只為展示更多民警的辛苦。

宣傳民警用鏡頭,記錄戰友們堅守抗疫前線未曾歇息的腳步,用文字描繪口罩後面的艱苦和辛勞,發出最強公安聲音,有力支援抗疫前線。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疫情穩定,民警吳昊可以回家了

疫情終將過去,一切困難都終將成為歲月的塵埃。黑夜翻面之後的白晝,春風吹過,又是一年櫻花盛開,疾病肆虐過的土地之下,是破土而出的美好。願每位逆行者都被溫柔以待!讓我們眾志成城,一起加油!


【戰疫採訪手記】全莉莎:我們與戰友同在

來源:市公安局陽明分局

編輯:張校源

審核:李吉南 魏麗霞

發佈:牡丹江市公安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