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王書法的區別,就在這塊碑上

晉楷雖在民間字體中隸意尚濃,但名家作品中的楷法正一步步走向完整與成熟。晉法與唐法之不同在於,晉法立足於意,故神態多飛揚,氣息仍古;唐法立足於形,強調用筆規則及結構的正,實用性大大增強。然晉楷遺存仍少,故難與晉草相匹。《洛神賦十三行》可稱為晉代小楷書扛鼎之作。

大小王書法的區別,就在這塊碑上

王獻之書承乃父,但小楷的水平似不在右軍之下。大王小楷較端實,正而有雅緻,小王則靈動而清勁。清馮武《書法正傳》引《離鉤》:“字畫神逸,墨彩飛動,為天下法書冠。”對照《十三行》,此評不虛。

這種飛動與鍾繇的舒靈比,雖少那些虛虛實實的“把戲”,也少了那份“樸實”的古味,但其簡潔的點畫及其欹側的勢態,卻讓人覺得單純,有出奇不意的感覺。而線條骨氣峻宕,乾淨利落,彷彿這一點一畫不可更動——這或許是晉書的品性,猶如右軍行草,落筆即勁,動作不多餘,但決不欠失。所以,劉熙載《藝概》以為此帖“正以明大令之風,不惟以妍妙勝也。”從《洛神賦》我們可以想見,那些偽託在小王名下的後世臨作,其實與小王的氣質還是相差甚遠的。

臨寫要求:

一、熟悉魏晉書風的審美特徵及書寫習慣,尤其對大、小王書風的認識。

二、線條宜簡潔,提按變化含於線內,線形乾淨而凝實,起訖及中截運筆起伏度不大。

三、字須奇正相生,不可一味正,也不可一味奇。欹側要強調關係,不能以欹側為欹側。

四、字的重心要活,不能習慣地將其定某個部位,收放適度。

大小王書法的區別,就在這塊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