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打管用嗎?

難忘情人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教育孩子,可以懲罰,但是真的不需要“打”,所以家長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科學育兒!

小時候被打的孩子,容易破壞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性格人格都有不利的影響,而且也容易教會孩子“以暴制暴”,你怎麼對待他,他就怎麼對待別人,也會那樣去對待他的下一代!

經常被打的孩子也會叛逆,家長也會發現越打孩子越不聽!小一點的寶寶可能反抗不明顯,接近青春期的孩子你再就非常危險,甚至孩子出現暴力行為或者離家出走等危險行為,所以打孩子的後果就十分嚴重了!

希望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去正面引導,而不是武力施壓!



小洋老師談育兒


對待子女的教育,我不贊成過度的嬌生慣養,也不贊成一昧的打的教育。當父母眼裡只有自家孩子,對他嬌生慣養,寵愛有加的時候,不知你們是否想過溺愛所帶來的教育後果?當父母因孩子犯錯而被氣的咬牙切齒、摩拳擦掌,甚至手腳並用,棍棒相加的時候,不知你是否想過,打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自責

自責,就是因個人言行導致的缺點或錯誤而深感內疚地去譴責自己。自責既有陽光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陽光的自責就是勇於承擔自己的過錯,對他人表示自己的歉意,積極的進行自我心靈的喚醒,它既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也可以使自己和家人、和他人真誠相待、和諧共生。相反,陰暗的自責會因對自己的過度責備,致使人會產生沮喪、悔恨、鬱悶、絕望等心理,影響身心健康。子女教育中應過分的家暴而導致孩子服毒、跳樓、自殺的現象不勝枚舉,雨果說:“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把陽光與陰暗的自責拿捏成一個生命至上的有機體。



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考量,自我批評,自我評價。“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家庭教育中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父母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慈母嚴父,恩威並重。對待孩子的犯錯,既需要母親的寬容與正面引導,也需要父親的威嚴與原則要求。教會孩子自省,就是讓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判斷對錯,讓孩子分清功過,讓孩子守住底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有了讓孩子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家庭教育,就完全沒必要以打來教育孩子了。



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自教

自教,就是讓人對自己的行為有約束力。自教,就是讓人健全人格、完善性格、養成習慣,就是讓人活的明白。自教就是從感覺到認知,從表象到本質的自我教育。打的教育是讓孩子接受皮肉之苦,打的教育永遠不能滲透到孩子的靈魂深處。最好的父母就是幫孩子傳生命之道,授人生之路,解人生之惑。就是為孩子日常的學習賦能,為孩子日常的生活助力。莎士比亞說:“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在動手打孩子之前,不妨自我反思一下,家長們的孩子時代就沒有犯過錯誤嗎?



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自覺

自覺,既指自己感覺到,自己意識到;又指自己認識到,自己覺悟到。自覺是無需提醒的自律,是無須強迫的自強。沒有自覺哪來進步?沒有自覺哪來成長?沒有自覺哪來自強?自覺者自知,自知者自愛,自愛者自律,自律者自重,自重者自信,自信者自強 。自強者珍惜自由,自由者活得自在。孩子的自覺源自於父母的自覺,孩子的自強源自於父母的自強,孩子的勤奮源自於父母的勤勞。莎士比亞說:“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如果讓孩子明白了自覺,明白了自律,家庭教育就沒有打的必要了。因為,自覺的孩子必自信,自信的孩子必自強。



沒有愛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同樣,沒有適度的懲戒,也沒有孩子的成長。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父母本人首先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想讓孩子學習好,作為父母首先得做一個學習型的父母;要想讓孩子習慣好,作為父母先得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作為父母預先有一個良好的操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於,對待孩子的教育,打罵需理智,懲戒需謹慎,寬嚴要有度,剛柔要並濟。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專注悟空問答。謝謝閱讀!歡迎關注!(作者原創,版權所有)(圖片二、三、四、五來自網絡,聯繫必刪) 2020年2月25日


娑婆若水


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辦法,但是對孩子也要嚴一些,如果父母不嚴,做老師的難教育孩子,這也要看情況,如果自家的孩子聽話,不必要打罵,不聽話的孩子,有時候應該也要打罵一下,對孩子太溺愛也不是好事,現在的孩子有些父母太溺愛造成不好影響,學校暴力,同學打同學出問題,不好好讀書,打不要打要看孩子聽話不聽話而定,不聽話肯定要打教育孩子,不要經常打,打得太重,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看孩子情況而定,該不該打孩子做父母的自己看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