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在這個非常的庚子年,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任重道遠,不負重託,積極履行雙重責任,為實現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作好委員作業新答題;為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力以赴;為香港重回正軌,殫精竭力。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增加了新的考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認為:“一方面我們需要直面疫情的挑戰,全力戰勝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一方面需要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努力實現脫貧目標,任務艱鉅,挑戰前所未有。在香港,我們還面臨激進分子對這座城市的繼續傷害,面臨敵對勢力將香港作為危害國家安全的‘橋頭堡’風險。”

在這個非常的庚子年,葉建明等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積極履行雙重責任,為實現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為香港重回正軌,殫精竭力、全力以赴。

助力全球抗疫,風雨之中勇擔當

“家國有難,匹夫有責”是多年來葉建明對自己的要求。

一月底,葉建明注意到抗疫前線醫護用品短缺的問題,便開始通過海外企業和建立數十年的貿易網絡,陸續從海外採購了價值百萬的醫用防護服、手套、口罩等物資,一部分送往湖北重災區、家鄉福建多家醫院,一部分則通過有關機構送到香港社區和市民手中。同時向內地捐資近百萬,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同胞和機構。

在香港,葉建明積極參與社團、鄉會組織的捐物活動。作為“港島抗疫聯動”副召集人,他積極參加“訪商戶、入街市、探街坊系列主題活動”,與“港島抗疫聯動”同仁一起,將數十萬個口罩及消毒液等抗疫物資分發給商戶和街坊,幫助市民解決抗疫中口罩、消毒水短缺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葉建明向商戶派發口罩與消毒液

在內地香港疫情受控、海外疫情大爆發後,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葉建明開始將醫用手套、口罩等醫護產品從內地轉運至海外,為海外抗疫貢獻力量。雖然其間也遭遇一些波折,對於海外一些企業和人群一方面需要中國產品,一方面又不信任的表現,葉建明說:“誰叫咱們中國是口罩等防護產品生產大國呢,為世界盡一份責任,忍辱負重也義不容辭。”

危機是對人性的考驗,也是對治理的檢驗。無論是在中國香港,還是世界上,總有人拿著“政治病毒”攪弄風雨。為此,葉建明先後撰文《香港也需要建立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堅守抗疫一線才是真正救香港》《防範疫情大暴發 每一名港人務須盡責》;以《疫情下守望相助的精神才是香港之美》謳歌讚美人之大愛;以《當心“政治疫情”傷害市民健康利益》《以市民生命健康作籌碼的罷工必然失敗》譴責危害香港市民健康安全的劣行;同時以《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供應鏈的中國地位》《中國能否化危為機 重構產業鏈》展望抗疫國際局勢,等等。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港島抗疫聯動”探街坊

為山區農民穩定脫貧盡力

提及扶貧規劃,葉建明提及內地的“社區工廠”扶貧項目。“習近平主席4月21日考察的陝西安康市平利縣,就是我的社區工廠所在地。更幸運的是,習主席親臨老縣鎮裡我所經營的一處廠區,視察和詳細瞭解了工廠復工復產和訂單情況。”

平利縣隸屬秦巴山區,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國家將大山深處的農民搬遷下山,當地政府幫助農民建起了漂亮的房子,但是由於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扶貧任務依然繁重。

2015年,葉建明開始在平利縣啟動社區工廠建設。通過在社區設立手套加工車間,促進搬遷群眾樓上居住、樓下就業,從而逐步實現脫貧。目前,該社區工廠有17個車間,遍佈每一個鎮,企業在當地先後聘用約2000人。如果按照一個家庭1-2人進入工廠的話,已通過再就業幫扶超過1000個家庭脫貧致富。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香港嘉鴻集團平利縣社區工廠順利復工復產

社區工廠已成為中國農村脫貧的一個創舉。2019年7月全國政協雙週座談會上,葉建明就平利縣社區工廠情況作了《貧困地區建立社區工廠推動產業發展實現永久脫貧》的彙報發言,受到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關注和各方肯定。

如今,社區工廠就業扶貧模式,得到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國家部委的支持,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平利考察時說,‘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穩定就業,務工是主要出路。’這是對包括我企業在內的社區工廠的鞭策和鼓勵,也是對我們扶貧之路的肯定。習主席在考察中還說,“要實實在在做好就業工作,不能搞形式主義。’這也是我幾年來的體會。我今年寫了一份提案,希望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鼓勵更多企業到貧困地區建社區工廠 ,為永續脫貧注入內生動力。這將不僅解決絕對貧困,也為解決相對貧困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有助於更多傳統制造業留在中國。”葉建明說道。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2015年,葉建明開始在陝西安康市平利縣啟動社區工廠項目

此次疫情爆發,社區工廠也有影響。經過當地政府對疫情的管控嚴格,工廠也在逐步復工復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以赴。據瞭解,平利縣委、縣政府在2月13日出臺《力促重點項目和企業安全規範有序復工復產十條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十條措施》等政策措施,協助企業儘快開工。社區工廠企業也在2月份順利實現開工。

然而,由於世界大面積爆發疫情,全球經濟形勢堪憂。社區工廠產品屬於出口型,海外需求萎縮,受疫情影響物流受阻,以及美國加增25%關稅等諸多因素疊加,訂單受到影響。如果工廠開工不足,將直接影響社區工廠工人的收入。因此,葉建明攜香港企業全員,全力負責海外訂單,全球推介陝西平利產品,力求保障當地企業正常開工,以及今年穩定脫貧目標的順利實現。

將危機變為轉機

在2019年暴亂和今年疫情的雙重打擊下,當前香港失業率已經達到4.2%,至近10年高位。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形態以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外部環境,抗擊風險能力並不強。同時,香港中小企業佔所有企業之中9成之多,也是基層市民就業的主渠道。當下,不少行業業務急劇衰退,企業走向倒閉邊緣,市民焦慮日增。

在巨大風險之下,特區政府專門出臺政策,以“保就業”。葉建明表示:“雖然我的企業在香港不是大企業,而且外貿企業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更大,但作為香港本地企業也有一份社會責任,我堅決支持政府保就業政策。在失業潮當下,我們還逆勢吸收新員工。當有人告知家庭困難,亟需一份工時,我毫不猶豫招入企業。‘同舟共濟、共度時艱’並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每一個企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但是,葉建明指出,從長遠來看,香港還需要轉型升級,需要藉助大灣區修煉內功。葉建明多次呼籲,在疫情環境下,不僅要思考當前“活下來”,更要考慮長遠“活得更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變局孕育機會,危機可以成為轉機。因此我也一直在考慮,危機下的商機在哪裡,如何提前為‘後疫情’經濟復甦綢繆。”

葉建明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產業普遍受到較大沖擊,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卻異軍突起,呈現爆發式增長,表現出強大生命力。疫情下,無論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還是消費模式都出現顛覆性變化。他認為,這種變化將是長遠的,可能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新契機。

此次疫情中,一些場景是數字經濟的有效實踐。例如,“智慧城市”協助控制疫情擴散效果明顯;“健康碼”雖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但對於復工復產起到定心丸作用;“宅經濟”改變企業經營方式;作為未來的服務方向,“公共服務智能化”已經在此次抗疫中小試身手;“AI+”前景一片廣闊。

而在國際貿易中,亞馬遜一類的銷售模式越來越大行其道,互聯網時代打破了幾乎所有生意的邊界。“數字經濟時代的潮流勢不可擋,順應並跟隨它才有出路。無論是企業,還是香港整個經濟形態都必須作出改變,未來才能從容應對一次次風浪。”葉建明一直在考慮,如何抓住這樣的機會,實現“傳統+互聯網”的提升,“最好的發展之地就是粵港澳大灣區”。

目前內地推出“新基建”規劃,即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這對於數字經濟領先的大灣區來說,可謂如魚得水,如火加薪。在大量調研基礎上,葉建明已經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蓄勢待發。“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對國家有信心,跟隨潮流實幹興邦,無論是企業還是香港經濟,終歸會迎來美麗的彩虹。”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港珠澳大橋(資料圖)

維護香港和國家根本利益,堅守“一國兩制”不動搖

2019年一場動亂令很多人始料未及。不同意見者成為暴徒們攻擊的對象,愛國愛港變成“有罪”,批評譴責暴力會被人肉搜索,甚至講普通話都成為暴力攻擊的對象。為此,不少愛國愛港人士憂心忡忡。

香港未來怎麼辦,成為不少人縈迴在心裡的疑問。

30多年前,鄧小平以“五十年不變”來強調堅定不移落實“一國兩制”國策的決心。而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這是對“一國兩制”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的高度肯定。

香港迴歸近23年來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決策是正確的,實踐是成功的,它不僅解決了香港順利迴歸的問題,也為迴歸後香港繁榮穩定創造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把“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結合起來。

“我們需要有制度自信。此時此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責任更加重大,發揮雙重積極作用能量凸顯。”葉建明說。

最近,港澳辦、中聯辦連續發聲。主要內容包括譴責某些立法會議員癱瘓立法會,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強調中央有權有責維護香港憲制秩序,並對香港警方拘捕去年動亂的15名涉嫌違法者表示堅決支持。

作為中央直接授權機構,兩辦連續發聲意義重大,彰顯中央對於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強化香港事務話語權。

兩辦在香港發聲是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是提振廣大香港市民“一國兩制”實踐信心的必然舉措。港區政協委員對此表示堅決支持。

葉建明提出:“雖然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人數在香港絕對數量很少,但都是各界精英,有一定影響力和話語權。我們需要做的實事很多。包括:以各種方式加強港人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正確認知,令‘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加強市民對23條立法的正確認知,適時修補國家安全體制機制的漏洞;團結各界民眾,廣泛凝聚共識;推動青年工作重新上路。引導青年認識國情、認識中國歷史,包括香港歷史。香港不能‘去中國化’,但必須‘去殖民化’。要為不同階層青年創造和提供教育成長髮展的同等機會;要在香港社會創造理直氣壯愛國愛港的普遍氛圍,令愛國愛港成為光榮的標誌、人心所向。”

此外,面臨世界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和香港嚴峻的形勢,葉建明建議,必須提升“一國兩制”實踐和港人治港的水平和能力,包括港區政協委員的履職水平和能力。同時,協助和支持政府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比如經濟轉型、住房、社會保障等,真正給港人以獲得感。

“一國兩制”是解決香港問題的良策,過去是,現在依然是。在實踐“一國兩制”的道路上,葉建明表示,港區政協委員任重道遠。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香港重回正軌全力以赴

中國香港天際線(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