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得与失在弹指一挥间:不计较得失的人,总会笑到最后

“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这是唐朝韦应物《夏夜忆卢嵩》中的诗句,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的底色本是从从容容、平平淡淡、寻寻常常,潇洒走一回,便多了一份坚实、一份醒悟、一份自信。潇洒地直面现实,潇洒地洞悉人生,潇洒地接纳八面来风,潇洒地承受恩恩怨怨。

人生短暂,得与失在弹指一挥间:不计较得失的人,总会笑到最后

在现实生活中,对你不敬的人常有之,对你不平的事常有之。面对这些人和事,你如果能以大义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阳光看得远一些,那你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自己的心情也会天天晴朗,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要想做一个处世高手,要想做有个乐观达人,要想赢得好的声望,我们在交朋友时就要大度,要心胸开阔,在一些小的事情上不要计较得失,经常忽略个人的恩怨。

人生短暂,得与失在弹指一挥间:不计较得失的人,总会笑到最后

唐初玄武门之变后,王府将领中有些人主张乘胜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党羽,并“籍没其家”,许多人还四处搜寻宫府集团的成员和兵勇,争相捕杀和邀功,使得宫府集团的人惶惶不能自安。

针对这件事,李世民却采取了相反的办法,他以安抚为先,在禁止滥捕滥杀的同时,还以唐高祖的名义,昭告天下,解除了他们的担心。

李世民的大度使宫府集团的人放下武器,自动向朝廷投诚,效忠李世民。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就是魏征、韦挺等人。

李世民当众问魏征:“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

那些在场的官员都为魏征提心吊胆,而魏征却从容不迫地回答:“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患。”

对魏征桀骜不驯的回答,李世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赞扬了他的忠诚坦荡,对他更加器重,封为詹事主簿,后改为谏议大夫,步步升迁。

有一次,李世民在九成宫宴请近臣,有大臣提出:“魏征等人以前是李建成的亲信,我们看到他就像看到仇人,实在不愿意和他们共聚一堂。”

李世民说:“魏征等人过去确实是我们的仇人,但他们能为过去的主人做事,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桀犬咬尧,各为其主,这是可以原谅的。我提拔重用他,就是看中了他们这样一种态度。况且他们已处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地位,只要我能持之以恒地信任他们,他们也一定会以诚相报的。”

事实的确如李世民所言,魏征等人后来为唐朝可谓鞠躬尽瘁,奉献了所有心力。可见,一个君王,若以大义为重,是能够得天下、得人心的。作为平常人,何尝不也是这样?

古往今来,计较都是人性的缺点,它让我们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一个聪明的人,不计较会让他长智慧。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对于金钱的计较,当一个人和钱斤斤计较的时候,金钱也会和你斤斤计较。所以,我们要看得开。当你不是为了金钱而活着的时候,你才可能获得更多的金钱,金钱仅仅是成功的附带品罢了。与之相反,不计较,则可能让人拥有许多宝贵的东西,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做人不要太计较,努力改变自己,努力喜欢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对于每个人来讲,如何让别人喜欢你,这非常重要。强迫我自己喜欢我周围所有的人,这个很难。因为过去自己不喜欢一个人,现在让自己去喜欢他,刚开始我心里承受不了;但是应该强迫自己去寻找对方有些什么优点,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看到一个人就先去发现他的优点,只看他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变得不再计较。

人生短暂,得与失在弹指一挥间:不计较得失的人,总会笑到最后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生活着这样一对夫妻:男的是个泥瓦匠,有一手好手艺,成天乐呵呵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妻子则是个红脸膛的高个子女人,她没有工作,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收拾房间、做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小跑着将两个调皮的孩子拉到身边来。

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灾祸正悄悄地向这个贫穷的家庭袭来。1953年的冬天,泥瓦匠的两个孩子相继感染肺炎夭折了。听到消息的泥瓦匠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折了一条腿,躺了整整3个月。再爬起来的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瘸腿酒鬼。妻子哭了整整3个月,整个人瘦成窄窄的一条,显得愈发高了,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披了衣服的木棍立在那里。

泥瓦匠再也不去工地了,家里的米越来越少,妻子只好去做洗衣工。可是,她那点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够男人打酒喝。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女人很快要离开泥瓦匠了。尤其是那年冬天,醉酒的泥瓦匠碰倒了马灯,他们仅有的3间房子也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冰天雪地里,那个刚刚赶回来的妻子,号啕着将安然无恙的丈夫紧紧抱在怀中。

房子没有了,可以再盖,如果他没有了,她的希望也就彻底破灭了。

教堂的神父看这对夫妻可怜,将看门人的小房间让出来,希望能够让泥瓦匠看到新生的力量和希望。泥瓦匠拎着一瓶酒坐在房间门口,他的妻子用围裙揩着眼角,躬身向神父道谢。

神父摇着头走掉了。两个月后,春天来了,大片的风信子灿烂地开在教堂外面。神父看到,泥瓦匠横躺在长椅上喝酒,他的身边,妻子正在任劳任怨地浆洗衣物。教堂门前,绿色的酒瓶子堆得越来越高。来教堂祈祷的人,不得不强忍着刺鼻的酒气冲过去。泥瓦匠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神父的耐心也到了尽头,他随便找了个理由驱逐了这对夫妻。他们搬家的那天早晨,全村的人都在教堂做弥撒。等他们出来才发现,原本堆满酒瓶的教堂门前,已经干净如初了。

远远地,人们看到那个高个子女人正拉着满满一车酒瓶向村口走去。她的身后,东倒西歪的泥瓦匠将一个空酒瓶抱在怀里,鬼哭狼嚎地唱着什么歌。

直到万圣节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飞快地跑回家告诉爸爸,村西的旷野中,有一座美丽的玻璃房子。

人们奔走相告并跑过去看,只见平坦的旷野上,灿烂的阳光下,一间用玻璃瓶子搭成的屋子正光芒四射地立在那里。

玻璃房子一侧,那个红脸膛的女人从一堵矮矮的玻璃瓶墙边立起身来。

人们这才知道,这座房子,竟是她用丈夫扔掉的酒瓶搭建的。

泥瓦匠的妻子从1953~1978年,25年里,她一共完成了13座完整的建筑,其中包括人行道、教堂和许愿井。在他们的心中,一个家已经不够了,妻子想送给丈夫一个村庄。于是,没过多久,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开始住到这个“瓶子村庄”来。

繁星璀璨的夜晚,玻璃房子的灯火亮起来,素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炉火前,荒凉的旷野忽然成了个温暖的港湾。

“瓶子村庄”成了一个传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将“瓶子村庄”列为官方标志性建筑;1981年,又将“瓶子村庄”列为历史性标志建筑。

人生短暂,得与失在弹指一挥间:不计较得失的人,总会笑到最后

今天,你无论在哪家公司找一份工作,在职场中工作都是需要具备奉献精神的。不要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太计较个人得失会让你失去很多晋升和嘉奖的机会,你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确实是在磨炼自己,能力得到培养,创造了提升的机会,这对职业道路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