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初看《綠皮書》這個片名,許多人好奇它為何不叫“白皮書”或“藍皮書”,細查之下,才知道歷史上真有過“綠皮書”的存在,那是一本黑人安全出行手冊。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這部一舉拿下奧斯卡三項大獎的高分電影,正是以反對種族歧視為題材,講述了一個有著種族歧視觀念的白人,因生計所迫,為黑人音樂家打工並與之踏上一段旅程的故事。

該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發生於1962年的美國紐約。

而在1965年之前,美國的種族歧視是受到官方允許的,南部一些州區甚至公然將種族隔離寫進了《吉姆克勞法》——

黑白人種之間不得同居、更不得結婚;

白人小孩與黑人小孩的學校應該分開經營;

當黑人乘坐公共汽車或火車出行時,必須坐在條件最差的車廂或位置上;

許多加油站、餐廳、酒店,甚至公共廁所,都不允許黑人進入……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白人專用飲用水,黑人不得使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黑白人種之間相互仇視,但黑人們毫無尊嚴。男主之一唐·謝利(黑人音樂家)便是為了贏回黑人的尊嚴,才冒險南下巡迴演出。

因此大多數《綠皮書》的影評,都是從種族偏見或友情入手,感性解讀人性的真善美,而我看這部電影時,最大的感觸卻是:我們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除了自身付出努力,還應學會藉助外界的力量。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影片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講述了整個故事,但單從故事情節我們較難解讀出更深層次的一些東西,因此我還將從藝術特色、表現手法和現實意義等三個方面,深入解讀該電影如何都將故事與哲理密切聯繫在一起。

一、故事情節:以詼諧基調描繪嚴峻種族議題,幽默感與嚴肅性並存,喜劇中的複雜社會和孤單個體更引人深思

黑人唐,是一名鋼琴演奏家,性格內斂謹慎,言行高貴優雅,擁有過人的音樂天賦,可惜卻生活在黑人飽受歧視的年代裡,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但首先,他需要找一位機靈能幹的白人司機來保駕護航,於是他高薪聘請了託尼。

白人託尼,是一個歧視黑人且愛耍小聰明的混混,他愛講粗口、語法不通,性格與唐相反:不拘小節、樂觀無比。原本在夜總會當保安的他,在夜總會停業裝修時失去了經濟來源,靠與人打賭和典當度日,因此他需要另找一份工作來支撐當下的生活。

兩人貧富懸殊,性格迥異,觀念不同,甚至彼此防備,但都又需要對方的幫助。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這是一場跨越美國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場在相互感化、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處世真諦的心路之旅。

影片採用明暗交織的雙線敘事結構,其中明線是公路之旅,暗線則是兩個人物的心路之旅。每條單線上各有反差和反轉,再加上許多真實到位的小細節,使整個故事更為生動飽滿,在眾多公路片中脫穎而出。

兩人的性格特點和處事風格,也因這種敘事方法而充分展示在觀眾眼前,令觀眾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快樂與否,並不僅僅只受到時代和環境的影響,更多的還有個人性格方面的原因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二、藝術特色:匠心獨運的拍攝手法,使略顯老套的公路主題電影更具趣味性和深遠意義

1.色彩

影片畫面色彩並沒有採用懷舊片慣用的泛黃色調,而是用淡綠色取而代之,綠色才象徵生命、希望與和平——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追求的東西。

而在唐帶著和平的希望出發南下時,影片還數次採用了大幅的綠植畫面,反覆向觀眾強調人物的這種信念。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2.音樂

影片中出現的音樂主要有爵士樂,以及唐彈奏的古典音樂,這兩種音樂在當時恰好代表了黑白兩種文化。

影片前半部分,唐演奏的鋼琴曲輕快悠揚,聽者能感受到他的信念。隨著劇情推進,琴曲節奏有所轉變,這在渲染氣氛的同時,更反映了人物的情緒。

尤其在影片高潮部分,唐受到了服裝店員的歧視,面帶微笑但內心憋屈地走出了服裝店,緊接下來鏡頭便轉到他演奏鋼琴曲的畫面,琴聲充滿了力量和憤懣,不復之前那般輕快平緩。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這時的他,深刻體會到了黑人在南部的生存壓力,因此加重了自我懷疑,情緒壓抑到了極點。

在託尼的陪伴和開解下,最後他在有色人種的酒吧裡,開心地與爵士樂隊合奏起他擅長的古典樂——肖邦的《冬風》,這兩種音樂的結合,表示他接納自己的黑人身份,開始與自我和解。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3.鏡頭

影片中,導演彼得·法雷裡運用了大量的廣角鏡頭,使影片畫面既能清晰敘事,又能生動表意。

這些廣角鏡頭多用於與唐有關的場景裡,突出其所處環境的富麗堂皇,但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內心卻無比孤獨和自卑,極具諷刺意味。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三、符號和象徵:細節上多次使用蒙太奇手法,敘事的同時,更傳遞了影片背後的深刻意義

1.象牙

當託尼剛到唐的住處面試時,鏡頭給了唐家中的那對象牙一個特寫,眾所周知,家中擺放象牙,象徵著主人擁有尊貴的身份。

主人唐出場時,果然衣著華貴非凡,當他和託尼討論薪酬待遇時,坐得高高在上,驕傲的下巴微微揚起,露出禮貌性的微笑。

但鏡頭裡的他,卻和象牙放在了一起,在這裡,其實是導演巧妙使用了隱喻蒙太奇,埋下伏筆,映射了唐的尷尬處境。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富有的白人讓我為他們彈鋼琴,因為這讓他們感到自己有文化,但是我走下那個舞臺,在他們眼中,我立馬又是一個黑人而已!”

後來唐吐露真心,說出了感覺自己像是被參觀的動物,人們以參觀他的表演,來顯示自己的高貴。——像極了他擺放在家中的那對象牙。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2.鋼琴品牌

在出發時,唐要求託尼在每次演出前檢查鋼琴是否為Stein way(斯坦威,世界最頂級的鋼琴品牌),但託尼並不知道如何拼寫這個單詞,便隨手在地圖上寫下“Stain way”。

其實這裡既幽默又深有意味,“Stain way”可譯為“有汙點的路”,這恰恰暗示了他們將踏上一段備受歧視、相當坎坷的旅程:

邀請唐的會所,禁止他使用公用衛生間,讓他去戶外方便;

白人員工認為,唐只配彈最低級的鋼琴;

路過的西裝店,白人店員不允許唐試穿衣服;

最後一站的會所,給唐安排了雜物房作為休息室,且禁止他和白人一起用餐;

唐兩次被白人歧視並毆打,並遭到白人警察濫用職權的侮辱……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3.書信

分別時,妻子德洛麗絲交代託尼要寫信回家,託尼拒絕了,但妻子告誡他寫信比長途電話便宜,想家顧家但經濟又捉襟見肘的他,只好硬著頭皮答應。

在旅途中,他用蹩腳的措辭嘗試給妻子寫流水賬式的家書,且書面塗塗改改,慘不忍睹。

唐發現後,質疑那是“勒索信”,隨後便指導他用優美的措辭,寫出了一封又一封讓女方感動落淚的家書。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直至後來,他能夠自己順暢地在書信中表達自己,不再需要唐當他的幕後軍師。

託尼在書信內容上的進步和轉變,也像一根暗線,串連了起影片中每一個關鍵的節點。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4.綠皮書

1936年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綠皮書》,目的是避免黑人誤入白人的區域而遭受危險。在這部電影中,它既被用作為片名,又在屢次出現,起到了政治暗示作用。

與書信一樣,綠皮書的反覆出現,也是運用了反覆蒙太奇手法:這種手法一方面強調關鍵物品的作用,引起觀眾的注意和重視;另一方面,劃分了電影的結構層次,使劇情脈絡更為清晰。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四、現實意義: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除了自身付出努力,還應學會藉助外界的力量,互助雙贏才會有更好的結局。

唐和託尼的轉變和提升,除了自身原本各有優點,更重要的是雙方都學會了從外界借力,獲取提升自我的東西,從而進行了自我突破,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古人有云:“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

很多人或許會將借力誤解為是利用他人,是狡詐的體現。

其實不然,我們從他人身上借鑑經驗,與他人相互監督實行計劃,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結交正能量的好友……這都是借力的做法。

而這些行為也會促使我們努力提升自我,成為對他人有用的人,與他人形成雙贏的局面。

這正是,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除了自身付出努力,還應學會藉助外界的力量,互助雙贏才會有更好的結局。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作者:李沫可,愛寫作、愛多肉的工科女,喜歡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

掃碼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發現正能量,打造更好的自己~

深度解讀《綠皮書》: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努力,更要懂得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