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鐘鼎文(金文)和大篆和小篆是什麼關係?

來自遠古的人


甲骨文,是指商代用於占卜、記事,刻在龜殼上的文字,有的是刻在獸骨上,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看,甲骨文已經具有漢字的雛形了,但象形文字的痕跡還比較明顯!

金文,也叫鐘鼎文,指的是青銅器上鑄造或刻上的文字,周朝把青銅稱為金,所以上面的文字也叫金文,金文比甲骨文出現的稍晚,商朝末期出現。根據現代的整理發現,金文有三千個字,現在能識別的只有一千八百個左右。

金文傳承自甲骨文,經過周朝的發展,形成了風格獨特的金文書法,這種書法風格,在現代的書法分類中,也被歸類為大篆。

此時的大篆字體已經脫離了象形文字,有了現代方塊字的基礎。

戰國時期的秦國,因為完全承襲了西周的故地,也同時承襲了西周的文化,其他六國文字各自發展不同,所以文化落後的秦國,反而成為了大篆的正統。

秦統一後,秦始皇實行“書同文”,令李斯、趙高、胡毋敬三人創新字體,在秦大篆的基礎上,省改、簡化,成為小篆字體。

從甲骨文到小篆,文字載體的變化,書寫方式的變化,讓中國文字由繁入簡,由少增多,由形變意,對中華文化的繁榮和傳承,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齊嶽評讀


發展關係。甲骨文衍生金文,金文衍生大篆,大篆衍生小篆。


達峰三九九


甲骨文演變鐘鼎文到大篆小篆,傳承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