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B站《後浪》對年輕人來說是鼓舞還是打雞血?

樂魚智庫


《後浪》的推出是為了在五四青年節中,弘揚正能量,宣傳主流思想,鼓舞新時代青年,他的初衷絕對不是洗腦和所謂的意淫猜測,只是《後浪》的演講展現形式與口吻,並沒有站在當代青年的立場上去表達。在鄙人的朋友圈,轉發《後浪》的不是老師就是家長,而真正的受眾我們這一代“後浪”寥寥無幾,這說明它的宣傳方式是有一定爭議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代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煩惱,而《後浪》的問題是它完完全全是站在前浪的視角去審視現在的年輕人,忽略了代際差異,在《後浪》中“前浪”眼中的後浪生活在一個無比幸福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他們可以盡情的去喜歡做自己,享受自由,享受生活,不應該抱怨,直接抹去了青年的煩惱。可生活哪能沒有煩惱呢,他說的僅僅是青年人中10%都不到的人的生活,真正的大部分普通人,他們有學業上的焦慮,有工作的不順,有房價與生活的壓力,有戀愛的不順,哪有一直陽光微笑呢。所以如果你看完《後浪》獲得一些動力,恭喜你,你很幸福,加油。如果你絲毫無感,正常,按著你自己的路線繼續努力,沒必要陰陽怪氣,上綱上線 只能說他策劃挺失敗的。真正的青年人,面對生活的壓力有著萬千百態,但人生只有一次,努力與放棄,肯定會是不同的。


一行侃事


我倒是不同意見,對於當代青年當然要鼓勵,但我更多的是憂心,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問題,這一代意識淡泊,改革開放太注重經濟了,而忽視了我們的根,文化才是國家的生命力。其次,教育體制問題,中國14億人口,本不缺創新人才,但應試教育埋沒了無數天才,學英語更是扼殺了無數英豪,浪費大量精力學啞巴英語,沒鳥用,最後,希望百家爭鳴盛況早日到來,央視多說人話,不說了,你懂的…


艾生命


這兩忙於別事,這標題我沒看,無法參預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