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江浙省內城市的發展“百花齊放”,四川卻只有成都“一枝獨秀”?

石峽雷


成都發展了 四川才有發展 就是一個謊言 給你一個數據吧 不過我感覺成都人看不下去 因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直轄後一年98年 成都1100億 重慶1600億 佔比在0.68左右

2019年 重慶23630億 成都16500億(98年沒有簡陽)佔比還是0.68左右

也就是說成都集一省精華髮展二十年還不如扶貧二十年的重慶 可是結果卻大相徑庭

95年相當於成都經濟三分之一的綿陽南充被吸的成都六分之一都不到 到現在3000億都沒有 可是分出去的萬縣市 95年經濟只有綿陽南充一半 四川排在第八 一區八縣裡八個國家級貧困縣 直轄時被成都搬走了所有省屬企業單位 還接收了三峽庫區移民 在這基礎上2019年萬縣市地區經濟已經3500億了 放回四川妥妥第二城了

在這我就想問問天天說壯大成都發展四川的人

綿陽那麼好的基礎條件 至少比萬縣市要好吧 為什麼增速那麼低

成都集一省精華集一省希望為什麼還追不上扶貧二十年的城市


泉水白白流淌


除地理優勢之外,還有人為的原因。有人私心嚴重,什麼都朝成都靠攏,形成了資源過剩,過分集中,造成其它的地方得不到發展。這種情況很多,各個縣也一樣,啥投資都往縣城弄,使得各鄉鎮也得不到發展。何談百花齊放。


朝我笑46


不僅僅四川,以前看過一篇報道,列舉過很多中西部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存在省城獨大的情況。

就四川來說,以前並不是一家獨大,至少應該說成都和重慶各有千秋,沒有明顯的這個更比那個強。而四川省內其它地市都沒法與成渝相提並論的。重慶單列成為直轄市之後,在四川省內,就只有成都一市獨大了,總不能人為地把四川唯一稍強稍大的城市整弱整小吧?

作為國家的首都,全國的財政收入多少會向首都有所傾斜; 作為各省的省城,全省的財政收入多少會向省城有所傾斜; 作為各縣的縣城,全縣的財政收入多少會向縣城有所傾斜。

但是,各地自已的努力,作為,智慧,勤奮也至為關鍵。從經濟上看青島比濟南強,蘇州比南京強,很多縣比地區首府所在市強,很多鎮比縣城強,它們靠不是人家施捨得來的,也不是抱怨得來的。很多縣城的朋友都知道義務縣吧,一個地處山區,沒有海港,也不在主要交通幹道上,歷史上一直是窮鄉僻壤,若按吸血論來說,就這麼被省城吸血,被地區區府所在市吸血的一個窮縣份,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建成了名震世界的義務市場,現在各位縣域或縣上出來的朋友,哪位家鄉的縣趕得上義務的呢,又有幾位的家鄉所在的縣改革開放前比義務縣窮呢,各位抱怨被吸血的朋友調研一下吧。

不明白吸血的成都為啥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朋友,到成都的政務服務中心和各自地市的政務服中心走一遭,看看兩者間的服務態度,服務效率,服務內容,辦結落實事件的數量和比例有多大的差別吧,從中多半會悟出一點為啥自己的家鄉發展會這麼慢了。

對不認可成都自身努力改革創新的人,順便告知一下,目前在全國推廣實施的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就是成都的改革創新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