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平凡的世界》,你對這文章有什麼看法或者見解?

鑫鑫的逝水流年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傾其心血所創作出的鴻篇鉅著,也是全面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史詩,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正好處於變革的時代,有僵化的思想向事實求是轉變的時代,這個轉變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須的,否則會被時代所拋棄,億萬農民依舊會處於飢餓狀態。路遙正是抓住了這個陣痛變化時期,才寫出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共分三部。第一部,從1975年開始大體寫了農村貧窮落後,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陝北農村的真實生活,特別是對田福堂為了加強自己的威信,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弄得天怒人怨這件事的描寫,旗幟鮮明的對教條式“農業學大寨”進行了批判。第二部,主要是寫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推廣生產責任制以及遇到的問題。這是《平凡的世界》鉅著最精彩,全書最具有靈魂的部分,對田福軍、田福堂、孫少安、孫少平、孫厚玉、田潤葉等人的描寫,不論從思想變化、矛盾衝突、語言表達、人物形象等方面可以說登峰造極,是整部小說最經典的部分,也是最激勵上進的一部分。第三部,主要寫1982年以後的事情,包括:孫少平到煤礦上班、孫少安貸款買機器擴大窯廠規模、田曉霞抗洪犧牲、田福軍西服事件受處分,等等。第三部雖然寫了孫少平不信命運、堅持闖出一片天地,孫少安不被困難嚇倒重新再度奮起併成為當地社會主義建設的帶頭人等等。但拜讀完第三部給人感覺就是:悲觀、壓抑感太強,完全沒有第一部、第二部那種不畏艱難險阻的抗擊精神。賀秀蓮死了、田曉霞死了,孫少平受傷後面對現實回礦上心灰意冷的與師孃結婚了,田潤葉也沒有什麼想法與李向前過起了平淡無謂的日子,就連自始至終非常優秀的領導幹部田福軍也因為北京招商的問題也受到了處分,還有孫蘭香、金波等也面對了現實,沒有當初的激情了。我認為,第三部為何這麼消極,是因為第一部、第二部太精彩了,還是路遙感覺到了什麼,對自己的未來有了預兆?

不論怎麼說《平凡的世界》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激勵千千萬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淄水氤氳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用生命寫就的名著。反映了我國文革後期至改革開放初期近十年來,我國黃土高原地區乃至全國農村及城市,不同層面人物的真實生活經歷和感情經歷。

寫的非常真實感人,樸實無華。對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田潤葉、田曉霞等人物的刻畫非常準確。

我非常喜歡《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曾經看過三次。看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也聽聽過《平凡的世界》的廣播連播。

路遙先生為寫《平凡的世界》,每天熬通宵,很多時候吃飯是饅頭就大蔥。以至於42歲英年早逝。他的去逝,是中國文壇的巨大損失。真誠地向路遙先生的在天之靈致敬。謝謝!


任平生詩詞


答題友》》

一個時代造就一批傑出的作品和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具有代表性和標誌性,許多同時代的人能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書中的人物形象、情感都能深入到人的內心,直擊靈魂,能和讀者產生共鳴。八十年代初,我那時還在讀初中,因為愛好寫作,從朋友那裡借了一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如獲至寶,只用一星期時間就看完了,記得課間偷著看被老師發現,差點把書給沒收了。當讀到孫少平上學用飯票吃飯的情節,書中幾乎每一個細節都有切身體驗和同感。去年央視一套播放了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我沒有空看,便騰出三天空閒時間一次性回看了一遍,感覺三個字“真過癮“!特別是開頭那個下雪的情景和富有磁性的旁白,還有那個陝北風味的主題歌,太感染人了……

當看到頭條有這個悟空問答,一吐為快——

一、作品具有鮮明的文學特徵

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學作品(當代文學),基本上採用批判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突出表現在典型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典型的地方生活習俗和語言風格、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具有鮮活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

在那個貧窮落後的年代,人的生存是十分艱難的,為了基本的溫飽每個人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在以家庭和集體為結構的生活環境中,人的命運主要靠共同的努力和付出來改變。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命運,他們父輩一代的命運,賀秀蓮、田曉霞、田潤葉的命運,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都逃不脫現實生活的折難和羈絆。命運像一張無形的網,將他們的夢想牢牢地捆綁,他們沒有能力改變和衝破它。

二、作品抓住了時代跳動的脈博

作者生活的時代具有代表性,面對貧窮和落後,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從內心向往過上富足的生活,但人們又不願打破穩定的生活狀態,違背自己的內心,那種糾結、矛盾的心理只有那個時代的人才能體會到。

三、作者有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作者作為一位文藝工作者,他創作的衝動來源於他對那片土地、那裡的鄉親的熱愛。為了寫這部作品,他沒日沒夜的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將那些深刻在他腦海裡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攪和著淚水和心血寫出來,有人說他的寫作水平不高。我覺得,寫這樣的故事,寫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命運就很平凡,如果過多的用什麼藝術手法去寫,也許並沒有現在的作品感染力強。可以說,路遙是與生命賽跑,是用生命寫出來的。世界本沒有完美的東西,包括作品,正因為作品的樸實無華、正因為路遙英年早逝,讓我們更懂得作品的偉大。

文學因歷史而不杇,《平凡的世界》能獲茅盾文學獎並能日久彌新,是後人對路遙先生最好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