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莫管閒事”你認同嗎?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人到中年,莫管閒事”,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不認同!人到中年是指40——50歲左右的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不管閒事能行嗎?

40——50歲的中年人是最累的一代

1,在單位忙工作。

人到中年,社會經驗和生活閱歷都很豐富,在工作單位都是中間力量。

在工廠,是技術熟練工,技術高超。有困難都得往前跑,不想管閒事也不行!

在機關單位發展的好的也都在領導層工作。幾十雙眼睛盯著你,工作要按排;工作要監督;工作要檢查;工作要把關,不管閒事?少說一句話也不行!

2.在家裡,有高壽的父母。

四五十歲的年輕人,父母都七八十歲高齡。能自理還好,不能自理的買菜、做飯怎麼辦?顧保姆吧,這個保姆對老人怎麼樣?要問要管。

我的鄰居大姐,腿腳有點毛病,為人老實。顧個保姆成了他們家的主人。吃什麼保姆說了算!她做出來,老人不能吃。買的蘋果老人還沒吃就沒有了。老人不停地打電話找兒子女兒告狀。半年換了三個保姆。中年人不管閒事行嗎?

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我住院、半夜去醫院都不給兒子告訴。兒子知道了,說:“不管大病小病;不管白天黑夜,有病了都要給我們告訴,你們都這麼大歲數了自己去醫院不安全!再說我們能放心嗎?”

3.在家裡有兒女上學。

四五十歲的年輕人,結婚晚的生孩子晚的,孩子都在上學。

我們家,一二代都晚育,人家都當老奶奶了,我快八十了的兩個孫輩都還小,都在上學。上大學的孫女,孩子離家遠,父母照顧不上,一會兒感冒發燒住院了;一會兒學習太累休息不好住院了。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聽到孩子病了的消息,放下手頭的工作就往學校趕!不管行嗎?

中年人,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國家的寶貴材富。他們管的“閒事”都是大事,沒有小事!

他們不忘初心,在國家復興大業的路上奔跑!

結束語:

“人到中年,莫管閒事”這句話是錯誤的!不但要管,還要管好大家的事;也要管好小家的事!


語文萍


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全面,有失偏頗。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閒事?閒事就是與己無關的事,但與己無關的事該管的還是要管的,比如說違法犯罪,欺負弱小,明顯的不公不平,違反社會公德和良知的事情等,對這些事情視若不見,不管不顧,你還是一個正常人嗎?我認為就是一個行屍走肉,豬狗不如的畜生。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是家庭的頂樑柱,肩負社會和家庭承上啟下的艱鉅任務,責任和義務重大,是大家學習和遵從的樣板。如果中年人沒有責任擔當,沒有正義,是非不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冷酷無情,喪失一個正常人的道德和良知,帶來的後果就是國將不國,家無寧日,社會一遍混亂,後果不堪設想。一個人特別是中年人,要有責任感、正義感,要有起碼的道德和良知,要有是非觀念,要敢於與一切社會不良行為做鬥爭,要匡扶正義,伸張正義,確保社會有序,確保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

所以,筆者認為,中年人,有些閒事可以不管,可以保持沉默,置之不理。但面對違法犯罪的人、面對違法道德規範的人,面對以強欺弱的人就應該大膽管,理直氣壯的管,這才是值得我們擁有的中年人。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糧農二代


我是不能完全認同這句話的。

鄙人偶爾比較愚鈍,我理解你這話的意思是,中年莫管閒事,那青少年或老年時,可以管閒事。再一細想,還是覺得不對。少不更事,他還管不了閒事,老來遲鈍,想管也力不從心。

其實,你這話,還是受儒家無為而治的影響。也是各家自掃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的翻版。在生活中,是否該管閒事,我個人初淺之見,好像跟年齡沒多少關係。事到眼前,是否該伸手去管,我總覺得應該辯證的區別對待。比如你碰到有兇人拿刀當街對砍,赤手衝上去,肯定不明智,及時報警也是管閒事的一種好方式;再比如你遇見汽車撞人逃逸,如能及時記住車號再報警,也不失為人之道;還有就是,總有一些人,在公共場所屢有不文明的舉動,如果大家都聽之任之,那這個社會的公德,豈不是蕩然無存。但是,諸如鄰里之間,張家長李家短的閒事,還真是少管為妙。

所以,我個人認為,當面對有背社會公德,損害他人利益的閒事,當管的還是要伸手去管。這種管的辦法和方式有很多,凡事不一定都需要挺身而出的。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和文明,必須弘揚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