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在蔚來中“解困”新汽車的未來

吳迎秋:在蔚來中“解困”新汽車的未來

昨日,蔚來與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簽署了關於投資蔚來中國的最終協議。根據協議,戰略投資者向蔚來投資70億元人民幣,合肥也將對蔚來中國總部的設立以及後續研發與製造基地的建設給予全面支持。在外界看來,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有關蔚來將因資金短缺面臨生存危機的話題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有關蔚來汽車和新汽車未來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

70個億的巨資參與蔚來汽車,是否意味著又一輪資本看好新汽車的熱潮出現?畢竟過去的一年中,投資新汽車的寥寥無幾,金額也小得可憐。以至於不少人懷疑,中國這些年興起的新造車熱潮是否是一股虛火,是不是一幫不懂汽車的人在那胡鬧。這是一個必須搞清的問題。李斌和他的蔚來從進入到造車這個領域,懷疑甚至是批評的聲音就沒有斷過。蔚來提出了要“打造全球第一家用戶企業”,實現用戶共創,與用戶一起做企業的新概念時,很多人注意的卻是“沒幹過汽車的怎能跟百年傳承的傳統車企競爭”?甚至還有人說,“大手大腳地砸錢誰不會”?事實上,在花錢這個問題上,蔚來是有過教訓的。這也成為了大家不看好蔚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新汽車是何物的認識應該是參與者和批評者最初的分歧所在。這中間我們不難發現,後者更側重傳統和經驗。但是,在參與者看來,今天的汽車與昨天的汽車已經不是一種汽車,汽車的概念已經在消費者那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樣此造車也非彼造車那麼簡單了。用傳統來看待新事物很難在一個頻道上找到共同的聲音。不認同李斌,懷疑蔚來更多的是不明白李斌和蔚來想要乾的事。這個特點下,虛火也好,胡鬧也罷,批判改變不了李斌他們已經看到的新汽車的未來。一段時間來,這樣的對立讓投資者在決策新汽車時需要時間消化。不管投資者最終作出怎樣的決定。有一點肯定很清楚,一直以來,大家一直有一種擔憂,新造車企業最終會一地雞毛,血本無歸。難道這幫投資人都是傻了,瘋了?這些年,新造車企業這麼多,砸下去了幾千億、上萬億的錢都是缺乏深思熟慮?自己不認同就一定行不通,這是當前輿論場的一大特點。在如何看待新造車企業這個問題上,這個特點同樣存在。在開放、融合、高效的互聯網時代,容不得多元化,這本身就已經是落後了這個時代。此次,合肥建設投資控股公司、國投招商等投資者與蔚來攜手,相信他們一定是作了全面的分析的,絕不是一時性起。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他們,並祝賀他們與李斌一起共創蔚來。

新造車企業當前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包括李斌和他的蔚來,這幾年他們在前行道路上翻過一座山,又遇到了一道坎,問題和困難一個接著一個。但這是否意味著新汽車這條路就走不通了?這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另一個需要思考的話題。這個話題的背後是已經出現了一些新造車企業難以維繫的現象,但這一定不是問題的答案。必須要說的是,一些人不看好新汽車是因為將這件事想簡單了。事實上,一些新造車企業碰到困難,要麼事先也把事想簡單了,要麼是他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太弱了。同樣是幹事,幹成事的一定不是多數,幹一件從來沒人幹過並且最後幹成的一定是少之又少。搞新汽車能成功者一定不會多。現在有人將一些人的不成功歸咎於沒錢了,這肯定是不對的。李斌和他的蔚來也常常缺錢,有時在外界看來眼瞅著要揭不開鍋了,最終總能有投資者進來,那一定是蔚來的能力和水平的體現。去年一段時間內,圍繞蔚來我們總能聽到懷疑和批評的聲音。說什麼的都有,更有一些人對蔚來產品一通批判,這是問題那也不行。而事實上,當我們將蔚來的產品拿來測試比較,無論是駕乘感受還是新科技的運用,蔚來產品都算得上是新汽車中的領先者。這樣的輿情與實際相背離的現象一度讓人不解。今天看,這也是一種能力。有人說,李斌的心太大了,換個別人早頂不住了。其實,這是他從創業蔚來開始就已經明白,幹新汽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大就是一種能力的一個核心。特別要提醒的是,新汽車走到今天這個份上,投資冷了,新鮮感少了,深層次的批評多了,不是說今天就是新汽車的分水嶺,這才哪到哪,早著呢。包括新汽車企業在內,大家都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蔚來的此次融資成功,只是為它未來有限的時間內面對競爭和挑戰有了比別人多一份的主動權而已,並不說明從今往後蔚來的發展就能一馬平川了。但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很多人相信蔚來的能力。

幹新汽車沒錢肯定不行,但是,如果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可能不是最難的挑戰。這一點上,李斌和他的蔚來是清醒的。這些年來,李斌在各種場合始終在談蔚來的競爭力是最注重消費者體驗。起初,一些人認為這個說法太虛,甚至說,蔚來的產品不行,用虛的概念來避實就虛,現在看還真不是那麼回事。瞭解消費者需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落實需求更難。它不僅是服務的範疇,更是技術能力的體現,考驗的是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對這個綜合實力的認識可能跟傳統邏輯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以最終解決問題的結果來判斷能力的大小,這可能與錢有關。而消費者需求這件事首先在於你意識到意識不到,然後是你認為這個問題是否重要,願不願意解決,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跟有錢沒錢、錢多錢少沒關係。蔚來早期的產品電池的續航里程是個短板,但蔚來認為它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問題。於是就有了曾經被人當笑話說的買蔚來車出行,企業派充電車跟隨的故事。可是誰想過,續航里程問題在幾乎所有的新汽車企業那裡都存在,為何只有蔚來用這種笨辦法去滿足消費者需求?看來李斌所言不虛。幾天前,國家有關部委發文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不再補貼,但採用“換電”模式的除外。有人說這是給蔚來有意放行。其實這個政策一定是結合了消費者需求制訂的,同樣,李斌因為注重了消費者體驗,他們在充電解決方案上更接近了消費者需求。只是政策和企業的特點在這個層面上“巧合”了。

最近,幾個國有汽車大集團都準備要上馬新能源動力的高端品牌。這個跡象已經引起了人們注意,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大家同時想起來幹這件事?動因可能很多,但有一點似乎可以確定,新汽車的品牌溢價能力強。而這其中,蔚來一上來就在40萬的這個價位上建立了品牌平臺,一定是那些後來者和蠢蠢欲動者紅眼的。如果這樣,真該讓他們拿蔚來作為一面鏡子對照一下,看得遠一點,想得深一些。這不是說蔚來今天就可以確定有未來,但他肯定是新汽車中最典型的一個,這個事實不會錯。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說,幹新車這件事蔚來能給我們的啟發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