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簡述一下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嗎?

青史匯


綿延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一個極重要的影響就是出現了分裂割據的局面。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分裂、割據、混戰,迄無間斷,大片文明被毀滅,人口大面積減少,記錄的人口數字還不到漢代的三分之一。

造成八王之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武帝司馬炎認為曹魏宗室沒有實力,是勢孤而忘,因此他大封諸王,讓諸王有了地盤和兵士。這樣內戰便很容易打起來了。這是用一個錯誤糾正另一個錯誤,是極其不明智的。

第二,武帝選擇的繼位人,是個智商有問題的司馬衷。武帝天真地認為,兒子雖笨,但考慮到以後孫子繼位,完全可以成為一代明君。

第三,為繼位人司馬衷娶了一個心狠手辣的妖后賈南風。當年,有人見賈充得寵擅權,就想借機把賈充擠出朝廷,建議武帝派有威望的賈充坐鎮關中。心腹給賈充出主意:“只有把女兒嫁給太子,皇帝自然要把你留下來。武帝起初本想為太子娶衛瓘之女,但經不起楊皇后和荀勖等人的內外求勸,便決定娶賈充之女賈南風。

第四,沒有為繼位人選好輔政大臣。武帝選的輔政大臣是外戚楊俊和宗室司馬亮,這兩個是蠢人。很快就被賈后發動政變給殺掉了。賈后取得大權後,任用眾望所歸的張華,在以後的近十年中,政局穩定,歌舞昇平。

下面就讓我們具體地看看“八王之亂”的始末。

公元290年四月,武帝因病去世,太子司馬衷繼位。武帝臨終時,下旨讓汝南王司馬亮和楊駿一同輔政,但昏迷中,被楊皇后動了手腳,變成了楊駿獨自輔政。

楊駿是個蠢人。他要專權,又怕別人害他,他最怕的是汝南王司馬亮。居然想在武帝的喪事期間除掉司馬亮,司馬亮也沒什麼出息,聽到消息後,嚇的連夜逃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惠帝繼位,賈充的女兒賈南風自然就從太子妃變成賈皇后了。

楊駿深知賈皇后這個女人陰險毒辣,每次擬定了詔書命令,給惠帝看過後,就送到裡面給楊太后(武帝死了,楊皇后升級成太后)過目,然後即便施行,中間不給賈后有插手的機會。

賈后對此當然不滿,十分嫉妒楊家。便聯絡楚王司馬瑋,以皇帝的名義討伐楊俊。可伶楊俊沒有應付非常事件的能力,只能坐以待斃。

這次政變可以說是“八王之亂”的序幕。

取得勝利後的賈南風,僅僅過了三個月,又以同樣的手法,除掉了楚王司馬瑋與汝南王司馬亮。把朝廷的軍政大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她器重張華,在以後的幾年中,政局比較平穩。

這次的六月事變是“八王之亂”的第一幕,也是第一個高潮。死了八王中的兩個王——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

通過兩次政變獲得大權的妖后賈南風,在過了幾年的好日子後,突發奇想,想讓賈家的權勢延續下去,甚至打起了皇帝寶座的主意,這樣一來禍事便不可避免了。

賈后沒有男孩。太子司馬遹生母是謝才人。賈后想廢掉司馬遹而立自己生的男孩做太子。假裝懷孕,把她妹妹最小的兒子養在宮中,說是她自己生的。

太子司馬遹身邊的人對當前局勢很擔憂,主張先下手為強。

賈后察覺後決計要對太子下手了。她設計灌醉太子,令太子寫下要弒父殺母的密信,廢黜了太子。

太子身邊的舊屬,想推翻賈后,恢復太子的地位。他們見趙王有兵,便去遊說。但是司馬倫的心腹孫秀認為:“不如先讓賈后把太子害了,然後推翻賈后,那麼天下就是趙王的了。”

趙王非常高興,立即表示同意。

孫秀先是使人散佈流言,說有些將士打算廢黜賈后,迎立太子。賈后知道後,很是擔心,便派人活活打死了太子。

趙王與孫秀就利用這次機會,打著為太子報仇,為天下除害的旗號,廢黜了賈后,沒過幾天賈后就被毒死了。

獲得勝利的趙王很快便即位稱帝,他用孫秀為中書令。這個出身小吏的傢伙成為全國威權最高的顯赫人物。但孫秀沒有什麼政治遠見,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自己大權在握,便肆無忌憚,殺異己以洩私憤。潘岳與石崇是其中最有名的兩個。

齊王、河間王、成都王、常山王,四王協力共同反對趙王稱帝,於是起兵討伐,形成了壓倒的優勢,沒過多久,就攻破洛陽,殺了趙王與孫秀,恭迎惠帝復位。齊王功勞最大,封大司馬,加九錫,輔政。

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二幕,趙王是八王中第三個離開人世的。

惠帝復位了,但是晉朝卻不得安寧,而且越來越混亂。

四個王爺都立了“大功”,對權力的慾望也隨之膨脹起來,很難在和平共處了。一年後,惠帝永寧二年(公元302年),河間王首先發難,他上表稱要聯合成都王請在洛陽的長沙王剝奪齊王的權力,由成都王輔政,同時派手下大將張方領兵開往洛陽。

表到洛陽,城裡就爆發了一場大混亂,混亂持續了三天三夜,長沙王大獲全勝,並抓住了齊王把他斬了。

齊王是“八王之亂”中死掉的第四個王。

長沙王在洛陽掌權了。起初他還徵求成都王的意見,可日子久了,弟兄的關係就逐漸變壞起來。

又是河間王起兵討伐長沙王,他派大將張方率兵七萬,出函谷關向洛陽進攻。成都王積極響應,成都王手下謀士都勸他不要和兄長為敵,他一概不聽,派陸機,統兵二十萬,南下進逼洛陽。

這一回,仗打大了,打的時間長了,打到年底,竟還沒結束。成都王兵力雖大,卻屢戰屢敗。張方卻很能打仗,但也有勝有敗。戰局陷入了相持狀態。

正在這個時候,洛陽城內的東海王聯絡不願意在打下去的宿衛將校,把長沙王扣留,第二天以惠帝的名義,下詔,開城停戰。

張方入城,把長沙王放在火上,活活烤死。張方的軍士看了,都覺的殘忍,流下了眼淚。

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三幕,長沙王是“八王之亂”死掉的第五個王。

獲得勝利成果的是成都王,他的軍隊戰績並不好,損失了六七萬人,但是他儼然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洛陽。被惠帝封為皇太弟,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了。很快局勢又發生變化。

東海王宣佈討伐成都王,結果不敵成都王,戰後惠帝被迎接到鄴城。東海王北逃。

東海王逃到封地後,拒絕了成都王提出的和解的要求,於是,聯絡各方,意欲再起。東海王要破成都、河間二王,原本極為困難,但是都督幽州軍事的王浚的插手,給他提供了機會。

這年七月,王浚聯合鮮卑、烏桓的兵力,與東海王合作,南下攻鄴城。成都王連戰連敗,準備擁惠帝退回洛陽,不料成都王的母親不肯離開鄴城,成都王不能當機立斷,將士們都想快逃,見出發號令遲延不發,便自行離去。原來一萬五千人的隊伍,一下子只剩幾十個人。成都王無奈,只帶著幾十個騎兵,護著惠帝坐的牛車,往洛陽而去。

洛陽的事情,一切都聽張方的,沒人肯聽成都王的。張方把洛陽的財富搶劫得差不多了便想回關中老家。臨走時,逼迫惠帝也去了長安。

永興二年(公元305年)七月,東海王以:“奉迎天子,還復舊都”為由,起兵征討河間王與張方,河間王見形勢險惡,便想和東海王和解。張方知道自己罪大,恐怕和解以後,會追究他的罪,就竭力反對。於是河間王派人,以送信為名義去見張方,趁他看信的時候,把他砍死。

河間王把張芳的頭顱送到東海王軍前,請求和解。東海王不許,繼續西進。河間王與成都王兵敗身死。

這是“八王之亂”的最後一幕,河間王與成都王是“八王之亂”中死的第六、第七個王。

東海王是“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但是這勝利不能保存長久,不可能再恢復承平的時勢了。

八王之亂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開啟了長達三百年之久的大混亂、大動盪的南北朝時期。晉武帝司馬炎難辭其咎。

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評價武帝司馬炎時說:晉武帝以荒淫怠惰,遺患後嗣聞名。然在歷代君王中,實尚未為大惡。所不幸的是,僅僅是守成之才,而當開創之世耳。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承前世之積弊,而因受惡名。

評價的太中肯了。


明月照小江


我是白龍赤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由於八王之亂的“八王”處於《晉書》中的同一傳記,所以就有了八王之亂的說法。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類似於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這兩次暴亂的發生都與分封制有些緊密的聯繫,因為諸侯王在地方上享有很大的特權。但是它們又有所不同,八王之亂爆發的時候,西晉王朝的建立只有26年,這是令人驚訝的。其中的問題值得探討。

八王之亂的原因

西晉初年的分封制。漢末以來,天下大亂,中華大地上陷入了各種各樣的戰爭當中,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等等。三國鼎立後不久,曹魏政權被司馬氏所奪取。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建立了西晉。出於以往政權不穩定的教訓。於是在西晉建立後不久,晉武帝司馬炎就分封了27個同姓王。同時,給予封王巨大的權力,不光有政治、軍事特權,還有財政方面的特權。這樣一來,就為諸侯王的強大創造了基礎。

統治集團的腐敗。西晉初年,晉武帝司馬炎統治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濟社會的發展走上了正軌,出現了被人們稱讚的“太康之治”。但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啊!真正能把這麼樸素的道理付諸於實踐的人還是很少的,晉武帝統治後期就是如此。更嚴重的是,在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西晉王朝的命運被“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所掌握。另外,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也是一個既醜又殘忍的女人,搞得天怒人怨。

八王之亂的發動者

八王分別是: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趙王司馬倫、楚王司馬瑋、東海王司馬越、長沙王司馬義、汝南王司馬亮和齊王司馬冏。他們中先是司馬倫和司馬冏除掉了惡霸皇后賈南風,此時司馬倫不顧其他兄弟的感受,當了皇帝,引起其他人的不滿。接著,司馬冏、司馬顒和司馬穎聯合起卜來攻打司馬倫,司馬倫戰敗被殺。司馬冏等人擁有了大權,贏得了惠帝的信任,但又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意,於是司馬義和司馬顒又開始攻打司馬冏,最後司馬冏戰敗被殺。此時的司馬義佔據了洛陽,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時,他遭到司馬穎和司馬顒的反抗,他們聯合起來又要攻打司馬義,司馬義被殺。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掌握大權,殺了司馬穎和司馬顒,八王中只剩下東海王司馬越一人,八王之亂結束。

八王之亂的影響

八王之亂的爆發,為剛建立的西晉王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前所未有的危機,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戰亂爆發16年間(291年——306年),不計其數的生命被無辜的殺害,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心靈創傷。最重要的是,不管諸侯王還是西晉中央政府的力量都遭到削弱,國家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為西晉的滅亡和五胡十六國的來臨埋下了禍端。


白龍赤子


八王之亂起自賈皇后,根本原因是諸侯王勢力強大,目的是爭奪皇權。

一、世族力量讓司馬氏代魏

司馬氏是當時的大族,司馬炎以世族貴公之子列上品,司州12郡。曹操出身寒門,曹魏勢力被司馬氏代替有其必然性。並非司馬懿狡猾,實在是世族的力量強大,門閥專政在漢末以來更強。曹操實行九品中正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司馬炎詔令“舉清能、拔寒素”,實際上也只是為世家大族提供了更多做官的渠道。位列上品者不是公候子孫,就是當塗之昆弟,寒門蓬戶之俊才不見顯聞。

曹魏封子弟為王,但都是虛封,有名無實,遊獵不得超過30裡,又設置監國,曹氏王侯思為布衣不可得。因此在地方上,曹氏宗室沒有實力。司馬氏既有兵權又是大族,很容易上位。世家大族都是武裝起來的地主,建立自己的莊園,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二、同姓諸王坐鎮地方,綱紀大壞

晉武帝司馬炎為鞏固政權,吸取曹魏的教訓,大封同姓諸王。以郡為國,二萬戶為大國,有上中下三軍,兵5千,其次二軍,兵2千,其次一軍,有兵1500人。後大國增加為4萬戶,司馬亮、司馬柬達到8萬戶,司馬穎10萬戶。分封57個王,共計57萬戶。諸侯王郡國也有兵有財,與中央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司馬炎滅吳之後,認為全國統一,不需要州郡兵,完全依賴諸侯王,於是偃武修文,罷天下軍役。州郡沒有武備,而諸侯王擁有軍隊,諸侯王后來又擔任方鎮要職,地方既亂,需要更多兵,諸侯王逐漸坐大。

晉武帝本人生活奢侈,後宮不下萬人。羊車之諷,傳為笑談。貴戚大公效仿,奢侈之費比於天災。世家大族家童數百,牛羊成群,田畝連山。司馬炎賣官聚斂錢財,有些正直之士斥責司馬炎說,漢末時桓、靈帝賣官,錢入公門,司馬炎是錢入私門。南陽魯褒作《錢神論》說,凡今之人,唯錢而已。風氣大壞。

三、皇后賈南風專權

司馬懿有9個兒子,出名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沒有兒子以司馬昭次子司馬攸為子。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承司馬師事業,他雖然立司馬炎為太子,但又認為自己的天下是司馬師給的,他還是要把天下還給司馬師,因此特別寵愛司馬攸,希望司馬炎與司馬攸兄弟友愛。

司馬炎做了皇帝后,立司馬衷為太子。司馬衷是個白痴,大臣們認為司馬衷“不慧”,司馬炎其他的兒子又小,認為司馬攸做繼承人合適。司馬炎也擔心司馬衷治理不了國家,想廢掉司馬衷。司馬衷的母親楊皇后阻止,認為立嫡以長不以賢,還有些大臣怕司馬衷上位對自己不利也反對廢掉太子。司馬攸不久抑鬱病死。

290年,司馬衷順利地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晉惠帝有次在華林聽到蛤蟆聲,問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天下大亂,百姓流離不得食,惠帝說,“何不食肉糜?”。皇后賈南風是大臣賈充的女兒,為人狠毒,竟然殺了司馬衷的母親、自己的婆婆楊太皇后,又殺了太皇后的兄弟楊駿、楊濟兄弟及其親族數千人,逼迫皇太后絕食而死。但大臣們又推舉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個兒子)、元老衛罐執政,賈后還是不得專權,

於是賈后讓惠帝下詔給司馬瑋帶京城禁軍殺掉司馬亮、衛罐,又以擅殺大臣為由殺掉了司馬瑋。這樣大權就落在了賈南風之手。她依靠親族賈模、賈謐,也啟用名士張華、世族裴楷、裴頠(wěi)、王戎共同治理。從291年到299年間朝政相對安靜,局面穩定。

四、八王爭奪最高權力

賈謐是賈南風的侄子,他與惠帝唯一的兒子司馬遹不和,司馬遹做了太子。賈謐害怕,又勸說賈南風殺了司馬遹及其母親謝玖。

太子無罪,群情憤怒,禁軍尤甚。禁軍首領司馬倫(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起兵殺了賈后和張華等人。301年,司馬倫又廢掉惠帝自己做了皇帝。底下的諸司馬王當然不服。

首先不服的是出鎮許昌的齊王司馬冏(司馬攸之子),他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三軍打敗關中司馬倫,殺之,惠帝復位,司馬冏輔政。太子司馬遹兒子病死,按理應該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做繼承人,但司馬冏怕權力被削弱,而立惠帝之弟司馬遐之子只有8歲的司馬覃為皇太子。這讓司馬穎與司馬冏破裂。

長沙王司馬乂(yì)(司馬衷之弟)也不滿意,從洛陽舉兵討伐司馬冏,司馬顒也從關中討伐司馬冏,司馬冏兵敗被殺。司馬穎在鄴城又聯合司馬顒討伐在洛陽的司馬乂,三方軍隊30多萬決戰於洛陽,包圍洛陽7個多月,洛陽內部分化,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拘禁了司馬乂,並將其交給司馬顒的部將張方,張方將其活活烤死。司馬穎進入洛陽做丞相,廢掉太子覃,自封為皇太弟,把持了朝綱。八王之亂告一段落。

按理說司馬穎做皇帝是名正言順,但他也是個昏庸的人,任用宦官,搞得比前面的幾位還差。司馬越於是又擁戴惠帝討伐司馬穎,但竟然被司馬穎打敗,司馬越逃回自己封地山東。司馬顒乘機佔領了洛陽,逼迫司馬穎和惠帝到長安,把司馬穎給廢掉,立豫章王司馬熾((司馬炎的第25個兒子)為皇太弟。

305年7月司馬越在山東起兵攻入關中,司馬顒戰敗被殺,司馬穎也被殺,司馬越迎接惠帝回到洛陽繼續做皇帝,大權於是落到司馬越手上。八王之亂結束。

五、八王之亂的後果

從291年賈后殺楊駿開始到306年惠帝回到洛陽,八王之亂16年,戰亂不休,306年惠帝死,司馬熾為懷帝。但是懷帝是個讀書人不懂治國,司馬越擅權,無法收拾殘局,扭轉乾坤。戰亂中各王引入了胡人,如司馬穎引入匈奴劉淵、司馬騰引入烏桓、王俊引入遼西鮮卑,五胡開始亂華,西晉不久滅亡。306年惠帝死,司馬熾為懷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