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投入 水稻的收入

玉米的投入 水稻的收入

播種機行駛在田地裡。

5月4日,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村的田地裡,到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和穿梭往返的一體化播種覆膜機。隨著播種機緩緩駛過平整的地壟,鋪設滴管、播撒種子、覆土覆膜全部一次完成。然而,看著這樣的播種程序,讓人很難想象得到,這片土地裡種植的竟是水稻。

水稻要高產,離不開水,但在如今扎賚特旗的水稻家族中有一個不一樣的兄弟,它就是旱作水稻。面對連年乾旱、水資源匱乏等不利因素,2016年開始,扎賚特旗積極探索創新,引進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旱作水稻種植技術,當年試種的200畝水稻就獲得了畝產500公斤、畝純收入800元至1000元的效益。

“玉米的投入,水稻的收入。”這是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文義對旱作水稻的評價。今年他的合作社種植了旱作水稻4000畝。站在剛剛播種完的壟溝旁,杜文義對記者細數起了旱作水稻的優點:“傳統水稻種植技術需要育秧、泡田等多道工序,生產成本自然就高。旱作水稻省去了扣棚、催芽、育秧、泡田、耙地、插秧等環節,全程使用機械化,降低了勞力投入,去年旱稻的出米率高,比水稻每畝還高100斤。”

扎賚特旗農牧業科技局推廣研究員劉復偉告訴記者,以前種水稻就是大水大肥,而水稻旱種滴灌栽培技術的核心是節水,通過採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打破傳統大水漫灌現象,達到節水效果。“水稻常規栽培用水量為每畝800—1000立方,水稻旱作用水量只需200—300立方,比常規水稻栽培可節約用水70%以上。同時,水稻苗期旱長還有利於保證稻苗的紮根和蹲苗,增強抗旱能力,抗倒伏能力增強。”

“水稻旱作”技術的推廣,是扎賚特旗以及興安盟水稻種植史上的一大邁進,不僅讓扎賚特旗走上了一條新型節水增糧增收的發展之路,更為大面積發展水稻種植業開闢了全新的種植門路,加快了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去年,扎賚特旗旱作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打造了“寒地溫稻”旱稻品牌,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旱作水稻種植基地,實現了節約用水、降低成本、增溫提質三大功能優勢。

“12萬畝旱作水稻節約用水1億方,無論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還是社會效益,旱作水稻的發展前景不可小覷。”扎賚特旗政府副旗長劉海濤說,此外,旱作水稻的品質也毫不遜色,因為覆膜種植,不需要打除草劑,甚至更加綠色無汙染。

據瞭解,今年扎賚特旗持續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升級,穩定水稻種植面積在90萬畝以上,其中,旱作水稻穩定在12萬畝,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區旗縣市第一。 (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