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70年的準噶爾汗國如何倒下的:康熙皇帝最擅長的就是分化瓦解

清朝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朝代,而在清朝漫長的歲月中,康熙帝的功績被史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康熙並不是清朝的開國皇帝,那為什麼在人們的眼中,康熙的地位會如此之高呢?這個其實要從三徵噶爾丹說起。

對抗70年的準噶爾汗國如何倒下的:康熙皇帝最擅長的就是分化瓦解

噶爾丹是準噶爾汗國的君王,早在明朝後期,蒙古瓦剌部內部出現了矛盾,不可一世的瓦剌部被分解成了幾個小的部落,準噶爾就是幾個小部落當中的一個。由於趕上了明朝末年衰敗的階段,大明王朝實在是抽不出身來,這為準噶爾的擴張和壯大提供了環境基礎。最後準噶爾的領土範圍一度達到了近五百萬平方公里,成為了“當地一霸”,就連那個時候的沙皇俄國都拿它沒辦法。

雖說清朝建立之後,準噶爾國還來過清廷上貢,並擺出了一幅順從的樣子。但這只是準噶爾對於形勢的屈服,並不代表準噶爾就此歸順清廷,名義上的做樣子大於俯首稱臣的態度。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準噶爾汗國秋毫無犯,老老實實地當著自己的土皇帝,每年也按時向清廷繳納進貢,如果能夠這樣一直下去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直到準噶爾汗國迎來了一位狼子野心的君王:噶爾丹。

對抗70年的準噶爾汗國如何倒下的:康熙皇帝最擅長的就是分化瓦解

準噶爾汗國的地位和實力在當時來說,對清朝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威脅到了清朝的發展和統治。當時的清廷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太看重,原因就是之前準噶爾汗國對清廷唯唯諾諾的態度讓清朝統治者麻痺大意了。

結果噶爾丹掌權之後開始肆無忌憚,為了擴張,他打著重建昔日輝煌的旗號,陸續入侵了不少的部族,一路高歌猛進,大軍所過之處留下一片狼藉。其他的部族剛開始也進行過頑強抵抗,但是奈何噶爾丹的實力強大,還與沙俄交好,最終只能俯首。

對抗70年的準噶爾汗國如何倒下的:康熙皇帝最擅長的就是分化瓦解

而軍事上的進展讓噶爾丹膨脹了,甚至在給康熙的信件中都不再用謙稱,大有與康熙平起平坐之意,並且軍隊經常越境騷擾邊境,派遣出來的使團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兇搶劫。但是行事老道的康熙並沒有直接翻臉,而是找了個機會口頭敲打提醒。

結果噶爾丹不但不領情,反而變本加厲,直接出兵攻打喀爾喀蒙古。結果就在第二年,康熙出兵了。不得不說這個時間點選得十分巧妙,噶爾丹與喀爾喀蒙古激戰持久不下,正是較為虛弱的時期。不僅如此,噶爾丹的指揮方法也十分愚蠢:他將駱駝放倒作為掩體,讓自己的火槍軍隊躲在駱駝後面射擊,但是清朝的炮隊可不是吃素的,兩三下就連人帶駱駝都給轟沒影了。

對抗70年的準噶爾汗國如何倒下的:康熙皇帝最擅長的就是分化瓦解

被擊敗的噶爾丹還不死心,又私自聯絡科爾沁蒙古的首領,讓他同自己結盟反清。但是科爾沁蒙古是康熙的奶奶出身的部族,怎麼可能和你一起反清?於是直接上報清廷,清廷收到消息後讓科爾沁先假裝答應,然後要求噶爾丹的一舉一動都上報。

最後接下來的兩次征伐,基本上局面就是一邊倒的狀況了。最終噶爾丹走投無路,死在了阿查阿穆塔臺。而他的妻子在第二次征伐中戰死,兒子被俘,女兒和噶爾丹的骨灰也被當成了戰利品獻給了康熙。

(狼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