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苟且

前言

已有兩個月沒有寫作了,直到前天閒來無事打開公眾號後臺,總用戶數清晰地映入眼前,猛然受到了些許驚嚇,原來不更新還能有新用戶訂閱。一時又驚又喜,呆坐在桌前,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這個時代寫作也要講究互聯網思維,留存用戶成了運營的核心,冷靜下來我決定要寫點什麼。

世間事

從春節起至今,國內、國外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我作為這個時代渺小的一份子,既然不能挺身而出,更何況也不需要我這種門外漢救世,待在家便成了最大的貢獻。既然待在家中,讀書思考也無可厚非之事。從文本中汲取哲理,結合當下的超現實主義,別有一番風味。

這場世界性災難持續數月,並仍未出現轉機,這期間形形色色的人輪番地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真教人長見識,不斷刷新著這個社會的下限。作為一個普通觀察者,我只能說國民開智任重道遠,傳統糟粕思想、社會規範缺位和通識教育缺失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塑造出一批批思想不夠健全的公民,他們自私、利己、狹隘、非理性、避諱就醫、掩耳盜鈴······在這場災難下悉數暴露。

國家的興旺不僅僅是讓每個公民有了物質上的豐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裕,前些年有個詞“暴發戶”,就是形容那些突然有了錢,卻毫無內涵可言的人。我覺得當下每個人都應該試圖去多讀些書,讓自己的內心豐滿一點,思想上追求哲理一些,在生活中慢慢感受,應驗那些哲理性的文本,會發現其實也蠻有趣。

世間事無非也是簡單事,對人本身而言就是想方設法花時間,窮兇極惡的創造時間,感受時間的專注感。這段時間,我終於理解了這句話:喜歡的事物,自然就會花時間。其實,時間不夠,從來都是一個藉口和託詞。不過時間這個事情,從來都是一個優先級了,可能讀書不是優先級,可能工作不是優先級。當然,可能你不是優先級,如此而已。人最好有洞穴的空間,其實就是時間和空間,都完全的分開就好。一段一段,一塊一塊,其實反而簡單了。人是不能夠多線程,並行做任何事物的。這是科學所表明的客觀事物。

夏天

五一小長假的前三天,老天好像成心作對,太陽把熱度調的足足的,烈日炎炎當頭照,地面熱氣騰騰,人們秒速從春季跨入夏季,溫度創歷史同期最高極值。紅男綠女,換上了夏裝,打著遮陽傘,吃著冷飲······

楊樹也像瘋了一樣,一朵朵楊花,你爭我趕的綻開,白色的毛隨風飛揚,漫天飛舞,如煙似霧,迷了人眼。槐花昭華易逝,在熱辣的眼光照耀下,花瓣變幹,紛紛揚揚的下起了白色的花瓣雨,濺起一地漣漪。對於一個既怕冷又怕熱的人來說,這種天氣徒增煩躁,可我也不想吐槽天氣。

夏天裡的記憶永遠很多,或許夏天就是用來產生一個個其貌不揚又記憶深刻故事的季節。成年後的夏天好像並不清閒,雖然沒有校園時期的暑假作業,但絲毫不影響夏天的忙碌。從2015年起的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習,總之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蛻變成蝶,這一天當然還在等,畢竟人生漫漫,萬事萬物不可一蹴而就。知道的歸知道,執著的歸執著,善待自己的內心,是最好的。

有了伴侶後的夏天很不一樣,以前我尤為怕熱,心境也急,跟現在完全不一樣。自古知音難尋,更何況尋到一知音伴侶。這世間的巧合竟被我遇上了,三年前的夏天,原本兩人的人生交集很快就要畫上句號,誰知命運替我們畫上了逗號,我們一起留在了這座城,故事就變的不同,兩人在成長的路上有了伴,力量感顯著提升。自此,有關夏天的記憶就不再是一個人,對夏天也有了頗多的好感。

寫作

說回寫作,自打我開始學會書寫,便開始嘗試寫作,雖然寫出了一些東西,但一直都不大成功,可能值得稱讚的無非我沒有讓寫作這件事夭折。時間是我們的,但機遇不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目前還沒有幾個90後作者登上大雅之堂,我也試圖去探究什麼樣的文字既能讓讀者買賬又能讓學者買賬,我努力過但沒有答案。兩三年前,有體制內的學者與我聯繫,想看看我近期寫的東西,我一時激動不已,心想難不成我這種不入流寫手也能入流了?事實上,郵件發送過去後,石沉大海,了無音訊。當然,自己沒有展露光芒,就不應該怪別人沒有眼光。

這些年我也在突破自己的寫作風格與內容,我不停留在青春傷痛文學,也不再停留古典鴛鴦蝴蝶派。開始嘗試非虛構,不得不說非虛構確實很符合我的敘事語境,在非虛構中尋求真實。生活中確實在發生著的事情,波瀾不驚,但它確實是在進行。可它進行的步驟,幾乎很難看到痕跡,引起我們的注意。非虛構的東西是一個自然的狀態,它發生的時間特別漫長,特別無序,我們也許沒有福分看到結局,或者看到結局卻看不到過程中的意義,恰好,這個過程我可以截取出來一個片斷,作為一個觀察者,將這個過程完成。

這些年揶揄我的人不在少數,什麼“文藝青年”、“小文豪”之類的刺耳話聽的也不少,有所謂“大家”也有普通人,不過爾爾。也不知道,我還能寫多久,一直的動力無非是還有那麼些讀者願意看我寫的這一點不足為奇的文字。打死也不能放棄,窮死也不能嘆氣,要讓笑話你的人成為笑話。

苟且

這個時代,容易賺的錢已經沒有了。那麼聰明的大腦,能夠想到的,都想到了。我們能夠靠的就是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做好事情,才能在這個時代生活下去。當別人做事都不認真,苟且、敷衍、糊弄的時候,你認認真真地做事,就會消滅一大批苟且者。

我們說苟且者看不遠、不自信、不真誠,那根子就出在苟且者沒有信仰。因為不是真心相信這個時代,所以他們才看不遠;因為不是真心相信自己,所以他們才不自信;因為不是真心相信用戶,所以他們才不真誠。“苟且”的反義詞是“認真”。“苟且”的反義詞是“有信仰的認真”。

認真兩個字,看似簡單。其實,卻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做到的。這是一種本能,是一種相信,是一種對未來的許諾。因此,只需要呵護自己,然後過一段時間,可能一年,兩年,至多三年,就會見證自己的成長。當然,不僅僅是成長,更重要的是對於未來,和對時代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