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最近,在聽《馬瑞芳品讀紅樓夢》。

馬老師講到賈母給寶釵過生日,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

她說:“很多人認為給寶釵過生日,說明賈母開始支持金玉良緣。我反覆研讀《紅樓夢》60多年,我覺得賈母對寶釵只是親戚間的客氣……”

60多年反覆研讀一本書,這是什麼概念?

馬瑞芳,著名紅學家,1942年出生,做《品讀紅樓夢》音頻是在2017年。也就是說,她10幾歲就開始讀《紅樓夢》了,從豆蔻年華一直讀到白髮蒼蒼。

聽完這句話,我突然想到一個話題——重複的力量。

快節奏的世界,我們拼命與時俱進,與潮流鏈接,就怕稍稍慢點,被時代拋棄。

有人卻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反覆、深耕一本書、一件事。並通過這本書,成為一代名家。

“重複”,真有這麼大的魅力嗎?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重複”的力量?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

有耐心,肯重複的人,才能吃到“苟且紅利”

你應該聽過這句話:簡單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就是靠著用心的重複,成為“知識付費”的大咖。

從做“羅輯思維”的第一天起,羅振宇就堅持每天早上6:30,發一段60秒語音——羅胖60秒,輸出自己的思考。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說實話,60秒不長,也不算有深度,做起來應該不難。難的是,每天發,準時準點,沒有少一天,也沒有晚一點。

哪怕到了今天,羅輯思維早已是一家非常成熟的知識服務公司,不用羅振宇親自輸出任何東西,也能有序運轉。

但他仍然堅持,雷打不動,風雨無阻。至今已經7年多,2825天。“羅胖60秒”也早已融入他的靈魂,成為他的標籤。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7年來,被“羅胖60秒”成就的,除了羅胖自己,還有一個大學生。

每天早上,羅胖發完60秒語音,他第一時間把文字發到微博上。沒有增加一個字、也沒有發表任何感受,只是原封不動地複製、粘貼。

就這樣,從大一複製到大四,堅持了整整4年。 大學畢業後,別的同學都在為工作發愁,他早早就收到offer——羅振宇親自邀請他到羅輯思維工作。

羅振宇說:“這個大學生做的事兒看起來沒有任何含金量。但堅持本身就是一種能量。”

讀到這兒,可能有的朋友要說了,這多簡單啊,早知道我也複製了。

是的,複製一天,兩天,甚至一個月都很簡單,複製四年卻不簡單。不說別的,你得保證每天早上6:30前起床吧。

20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羅振宇提到一個詞——苟且紅利。

意思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是得過且過、苟且地活著,你只要稍微比他們努力一點,用心一點,就能享受到別人的“苟且紅利”。

只要你有耐心,願意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兒,堅持做別人看不上的小事兒,你就能吃到別人吃不上的“苟且紅利”。

《士兵突擊》許三多,分到三連五班,別人都苟且地混日子,他偏不。他要做有意義的事。什麼是有意義的事?好像沒有,實在沒有,那就修路吧。

砌磚頭、拌沙子,每天敲敲打打、反反覆覆,終於修出了一條別人修不出來的路。

也許,把一件簡單的事重複做下去,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能力。但絕對需要超強的耐力。可耐力,不就是最有價值的能力嗎?

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多重複幾次,才能搶佔心智資源

有句網絡用語很火:“重要的事說三遍。”

為什麼說三遍?因為一遍、兩遍記不住,三遍才能加深印象。

記得,我剛入行做文案策劃時,主要負責公司的報刊廣告。

那時候,我每天都為廣告文案發愁,因為公司規定,每期都要發不一樣的內容。可我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案,讀者並不是總買賬,有的轉化高,有的轉化率低。

後來,一個新入職的同事問我:效果好的文案,為什麼不多用幾期呢?

我好奇:不是應該每次都發新的嗎?

她說:那些電視廣告,每天都換新的嗎?要多重複幾次才能引起別人注意,才能建立信任。

後來,我才知道廣告界的前輩早就研究過:“一個廣告至少重複7次才有效。”

回想那幾年,每期都換新的,我浪費了多少腦細胞?老闆浪費了多少廣告費?

做營銷的人都說,要搶佔客戶的心智資源。

怎麼搶佔?除了好方案,好創意,就是多重複幾遍。

這是個內容過剩,注意力稀缺的時代,無論搶佔別人的心智,還是自己的心智,都得重複。

那些知名品牌不都是在反覆的廣告轟炸中,建立起來的嗎?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滴滴打車”創立之初,一遍一遍地在北京機場、火車站說服出租車司機入駐。

在北京站穩腳跟後,滴滴想要進軍上海市場。可當時的上海,前有快的捷足先登,後有大黃蜂圍追堵截。

怎麼辦?

滴滴團隊想了一個妙招。他們想辦法搞到了上海10萬多個iPhone賬號。在2周內,給這些用戶,群發了10次短信,邀請他們下載“滴滴打車軟件”。

注意,是10次短信,10次哦。為什麼要發10次,這背後也是重複的力量。

1次、2次,很多用戶根本沒看到;4次、5次,看到了也懶得理;7次、8次,有點好奇,這是什麼東東?9、10次,說得這麼好,下載試試吧。

靠著10次短信,滴滴終於撬開上海市場,與快的展開激烈角逐。

再後來,滴滴、快的合併,成為打車界的“NO.1”。

你看,高手做事,都非常善於運用“重複”的力量。

重複,是一種鍥而不捨的態度。重複,也是一項穩紮穩打的能力。

向上生長,刻意練習,有重複才有深度

這幾年,在“知識付費”、“終身學習”的熱潮下,很多上班族都熱衷提升自己。

為了向上生長,抖音不刷了,電視劇不看了,業餘時間都用來看書、聽課。就連上下班的地鐵上,也在聽音頻。

結果呢?就像我上篇文章說的“一直努力學習,卻沒有變得很厲害。”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忽視了“重複”的價值。

很多人都沉迷於刷新認知帶來的愉悅感,看見書就買,發現課就報。看一遍,聽一遍,懂點新套路,知道點新概念,就以為自己成長了。

事實上,還差得遠。

正如粥左羅所說:“再強大的套路,也無法替代重複不斷的刻意練習。”要想把知識內化成能力,需要反覆的學,刻意的練。

這一點,我還真有深刻體會。

在聽《馬瑞芳品讀紅樓夢》之前,我一直在聽《蒙曼品最美唐詩》。

從去年到今年,我大概聽了3遍,每一遍總能發現之前沒注意到的東西。

比如聽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剛開始聽,我知道了這首詩是流傳最廣的送別詩,曾被改編成詞、曲廣為傳頌。古琴曲《陽關三疊》就是根據這首詩演化而來的。

再聽,我瞭解到唐朝的疆域非常廣,民族融合度非常高。因為元二是少數民族的後代,他出使的地方——安西都護府,是新疆的庫車。離西安3000多公里。就是坐飛機,估計也得4、5個小時。

第三次聽,我感受到了古人之間的真摯友誼。元二出使,王維送行,一送就是60多里,王維陪元二走到了渭城(今天的咸陽),還陪他住了一晚。這友誼得多珍貴啊。

來來回回聽3遍,我以為自己對詩中的故事和詩人的情懷,都瞭然於心。可前段時間,我想跟朋友講講這首詩時,我竟然磕磕巴巴地講不出來。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的精髓,更沒有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所以,我還得回去再多聽幾遍。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在閱讀學習領域,很多高手都擅長髮揮“重複”的威力。

比如,毛澤東讀《共產黨宣言》讀了不下100遍,讀《資治通鑑》17遍,讀《魯迅全集》常常忘記睡覺。他曾說,《紅樓夢》至少要讀5遍,否則就沒有發言權。

他不僅反覆讀,還根據自己的思考寫批註。據說,當年人們都不愛借書給毛澤東看。因為他看過的書,密密麻麻寫滿批註,別人都沒法看了。

正在這樣反覆的閱讀、思考,讓他積累了廣博的知識,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遠見,最終做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業。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溫故而知新”,真不是說說而已。

只有反覆的閱讀、練習,才能把知識內化成能力。

正如《說文解字》對“重複”兩個字的解釋:重,厚也。復,往來也。

有重複,常往來,才有厚度、有深度。

在正確的地方重複發力,就能收穫“複利”

關於“重複”的威力,還有一著名的算式:

一張紙,反覆對疊51次,它的厚度能達到1.98億公里,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要遠。

一張薄薄的紙,竟然能丈量地球和太陽的距離。

震撼不?

這是“重複”的力量。也是“複利”的思維。

“複利”從哪兒來?就來源於日復一日的反覆積累。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晨興資本聯合創始人劉芹,是一個投資高手。他投資小米公司的回報率超過800倍。

有人向他請教成功經驗,他謙虛地說:“我沒什麼了不起,我過去十幾年,每天都在做很小的事情,我只是連續做了十六七年而已。”

你看,只要能持續,就不怕慢。

投資理財如此,個人成長如此,甚至練功夫也如此。

電影《功夫夢》,有這樣一段情節。

美國男孩德瑞,跟公寓管理員老韓(成龍 飾)學功夫。

一開始,老韓沒有教德瑞任何招數,只是讓他不斷脫掉外套、穿起外套,只重複這一個動作。

練一段時間後,小德瑞不耐煩了。他覺得老韓在戲弄他。

他氣憤地摔掉外套,轉身就想走。

老韓叫住德瑞,開始跟他過招。

這時候,小德瑞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臂力不知不覺間竟然增強了很多倍,甚至強到能推倒老韓。

原來,就在重複脫、穿外套的練習中,小德瑞已經學會了功夫。

在正確的地方,重複發力,水滴可穿石,鐵杵能磨針。

一本書讀60年成名家:成就高的人都懂得“重複”的價值

如何更有價值的重複?有3點建議!

“重複”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要想最大限度地啟動這股力量,還需要方法和技巧。

如何更有價值的重複呢?

1.帶著思考重複,在重複中修正

儘管,有人通過複製、粘貼,入職邏輯思維。但我不推崇這種重複。

能堅持複製、粘貼,有耐力,但沒有自己的思考。更有價值的重複,是帶著思考去覆盤,去修正。

就像毛澤東讀《二十四史》,他不僅讀很多遍,他還通過寫批註,反思、總結,不斷修正自己。

2.不要原地踏步,在重複中迭代

有價值的重複,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邊重複邊迭代。

新媒體導師粥左羅,最近幾年一直教寫作。最開始他做了一套音頻課,之後出了一本寫作書,再後來又推出寫作訓練營。

他的課、書,訓練營,基於的都是同一套體系,課程內容也大概差不多。

雖然一直在重複,但每一步都有進階、迭代。

課,是他講學員聽;書,是學員自己看;訓練營,則是帶著大家一步一步刻意練習。

3.聚焦一個點,在重複中紮根

信息爆炸的當下,很多人缺的就是聚焦的能力。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最後哪個也沒做好。

就像寫廣告文案,如果產品賣點很多,一定抓住最獨特的那個,反覆說透,才更能打動消費者。

要想重複的更有價值,最好記住這個原則——“淺掘數井,不如深挖一井;一井挖通,再掘豎井。”

結語

重複的價值,不在於重複本身。而在於重複之中的精進。

重複和創新也並不矛盾,重複恰恰為了更好地啟發新思維,發現新視角。

就像馬瑞芳老師說的,每個年齡讀紅樓夢,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

年輕時,最喜歡寶黛愛情。年事稍長,終於理解薛姨媽為什麼把女兒安排得那樣周到。等到老了,又特別能夠理解賈母的人生。

所以,她讀了一輩子《紅樓夢》,還覺得意猶未盡。

願你我,都能用“重複”的力量,去發掘人生的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