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禁止少林寺僧习武,少林武术却在民间广泛传播,原因何在?

明代是少林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期间不仅少林寺繁荣,寺僧练武、演武、传武也很兴盛,甚至僧兵受朝廷的调遣参战。

然而到了清朝,少林寺开始走向衰落,清初之后武僧练武由公开变成隐蔽,演武活动销声匿迹,直到清未。

少林武术在清代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肇始于清朝的统治。

明朝灭亡后,满族定鼎中原。由于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敌视,所以清朝建立后,引起了广大汉族地区民众的不满,于是开始组织民间秘密教门来反清,面对汉族地区有组织的秘密反清活动,清朝给予了严厉地镇压。

清朝禁止少林寺僧习武,少林武术却在民间广泛传播,原因何在?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世祖下令:“如遇各色教门,即行严捕,处以重罪。”(《清实录》)

随着民间教会组织利用少林武术反清,清廷对少林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开始的支持变成削弱和压制。

清康熙五年(1666年),海宽去世后,按旧制本应重新钦命住持,但清廷却终止对了对少林寺住持的任命,使传承了数百年的钦命住持制度宣告终结。

之后,在清廷的压制下,少林寺出现了相当混乱的局面,以致“法堂草长、宗徒雨散”。(见张思明《重建慈云庵碑记》)

清朝禁止少林寺僧习武,少林武术却在民间广泛传播,原因何在?

作为少林武术发祥地,对具有“修禅习武”宗风的少林寺僧来说,面对清廷对禁止习武的高压,习武并未停止。

寺僧为了避免清廷的查究,习武活动改在夜间秘密进行。清代少林武僧的秘密练功场,除千佛殿外,处于偏远地区众多的少林寺下院也是武僧习武的重要场所。

清朝后期,随着社会的动荡,清廷已自顾不暇,雍乾时期禁武的高压政策到道光时期已大为消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秘密习武到道光初期仍沿袭不变。

道光之后,由于清廷腐败及社会动荡,禁武习武的法令已形同虚设。再者,少林寺有麟庆对寺僧习武的肯定,所以习武已不再秘密进行了。

清朝禁止少林寺僧习武,少林武术却在民间广泛传播,原因何在?

清末时,寺僧甚至将麟庆观武的场面以大型壁画的形式公开绘于白衣殿的北壁上,至今犹存。

少林武术在明代开始向社会传播后,清代由于禁武而遭到压制和禁止。

但少林武术在社会上的传播却没有因禁武而终止,由于民间反清教门、帮会等利用少林武术反清,使少林武术的传播规模更大、流传更加广泛,最终促使少林武术成为社会上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流派,甚至超过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