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文/嚴肅黑糖

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10年前讀過一本書——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書中以訪談的形式記載了一群社會邊緣人的所思所想,他們是各種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精神官能症患者。

這本書帶給我極大震撼:原來這個世界是如此多面,那些我之前認為的“瘋狂”的想法,不過是換了個角度看問題而已。

當時我就想,如果這群“瘋子們”可以親自把自己眼中的世界描述給我們,該多麼有趣。

幸運的是, 兩年後我的夢想成真了,因為我偶然間讀到了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愛瑪是個農家女,受過一些貴族式的教育,她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兩度偷情,非但沒有找到幸福卻陷入高利貸的圈套,最後債務如山,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

整本小說描寫的是一群無可救藥的人的無可救藥的生活。

他們要麼人格卑劣,要麼性情平庸,要麼愚蠢至極,要麼生性淺薄。他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骯髒的、市儈的,庸俗不堪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除了拉里. 耶爾博士外,沒有一個明智、善良的人。

主人公愛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裡,幻想中的自己富裕、漂亮、成功,擁有浪漫傳奇的愛情,於是她按照自己的幻想去生活,最終毀掉自己。

福樓拜憑藉他異常敏銳的觀察力,將小說中的人物刻畫的極其逼真,以致讀者讀完後不僅要懷疑:這個世界真的這麼糟爛嗎?人類是不是真的這麼愚蠢?

福樓拜曾說自己就是故事中包法利夫人的原型。

的確!

因為一個作家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大多取決於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精神病人”福樓拜

福樓拜1821年出生於法國一個富裕的中產家庭。他生性敏感富於幻想,但是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嚴重的厭世情緒,也許是受當時瀰漫整個法國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從小就患有一些精神類疾病。

他和莫泊桑說自己12歲就出現過幻視、幻聽,23歲時更是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癲癇發作,導致此後終生身體十分虛弱,無法正常工作,甚至無法結婚。

“精神世界”怎樣才能客觀反映真實世界?或者說真的有“客觀真實世界”和“精神世界”存在嗎

無數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為這個問題吵了幾百年。

別人怎麼樣不好說,但是幾乎所有的小說家都是透過自己的性格來認識別人的。

小說家都敏感而自負,他們對世界的感知異於常人的敏銳,很多對普通人來說幾乎可以忽略的事情,在他們這裡卻被捕捉、放大甚至扭曲。

這是小說家的天賦、也是他們的不幸。

尤其是對於一個先天就有身體和精神隱疾的小說家來說,他眼裡的世界一定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一樣,激烈、混亂、矛盾而又支離破碎!

福樓拜是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他不能容忍任何的愚蠢、市儈和平庸;日常瑣事常常讓他憤怒,他缺乏憐憫心和慈愛心,他飽受自卑之苦而有些神經質,並伴隨著持續的煩躁不安,他是個浪漫主義者,卻又害怕成為浪漫主義者。

這是福樓拜在他侄女的《回憶錄》裡的形象。

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格爾尼卡》畢加索

追愛而不得的一生

福樓拜15歲的時候經歷了影響他一生的初戀(或者說是單戀)。那位叫做艾莉莎.施萊辛格的女性是個有夫之婦,大他11歲,剛剛生下一個嬰兒。他們在一個旅行中遇到,年輕的福樓拜瘋狂的愛上了她。

少年的愛戀只能深埋心底,默默祈禱自己快點長大。終於等到20歲,福樓拜鼓起勇氣向那位夫人表白,但是對方拒絕了他的心意,之後福樓拜就經歷了那場可怕的癲癇。

福樓拜曾以對方為原型寫過小說《對一位夫人的回憶》,他對初戀的回憶一直持續到自己去世,這種執著在那個年代的法國很少見。

後來短暫的人生中,他也曾與幾位女性有過感情糾葛,其中有社交界的“明星”,也有女詩人,但是由於身體原因他最終還是孤獨終身。

他曾出於自己的虛榮心,在信裡向女方炫耀自己的性生活,也曾兩度拒絕一位女詩人的求婚,因為對自己身體疾病的自卑讓他無法與人親密的生活在一起。

畸形的感情生活讓他性格變得更加易怒和暴躁,長期依靠鎮定藥物支撐的身體又讓他無法正常社交,他靠父親的遺產獨居,規律、勤奮的把全部的生命熱情投入到寫作中。

“虛榮的活在幻想中傳奇愛情中的一生”,這不正是他筆下的包法利夫人嗎?

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寫作就是自我發現

寫巴爾扎克的時候提到過,很多偉大的小說家文筆都很一般,但是福樓拜是個例外。他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包法利夫人》,據說文字都如散文和詩一般精確、簡潔和流暢。

但他不是天生的文體家,只是幾近偏執的認為對於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只存在唯一貼切的詞。

寫作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故事的靈感也許是一個真實的事件,也許是一個虛構的夢,但是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難免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性格注入小說中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一部分性格去思考和行動,他們的行動又建立起小說中的整個世界。

一部偉大的作品就是一個鮮活的比喻,告訴我們:在某些人的眼裡,生活就像這樣,它可能無法給予我們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但卻是一劑令我們保持清醒的良藥,把我們在生活中迴避的、不願面的一切苦惱、問題和內心的陰暗昭然於天下。

福樓拜個性中有很多令人討厭的問題,但他是率真的,他會把自己看到的、自己內心的愚蠢、自卑和矛盾通過作品展現出來。

所以,也許是對他不幸人生的補償,他這樣古怪的性格還是收穫了很多難得的友情,左拉,莫泊桑等很多同時代的作家,都給予他很多支持。

很多人給福樓拜蓋章: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新小說的鼻祖。說他具有很多後現實的意識。

我想這所謂的“後現代意識”大概就是他敢於堅持透過自己的視角看待世界、描寫世界吧。

就像很多後現代的畫家一樣,他們對別人眼中的“客觀世界”並不感興趣,只是想表現他們眼中世界的樣子。

福樓拜:如果一個“精神病患者”會寫作

“精神病人”還是天才

什麼是天才?

牛津詞典做過定義:天才就是天生有一種非凡的能力,能進行天馬行空的創造或做出獨創性的思考、發明和發現的一類人,他們比才能一般的人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天生的洞察力或直覺來取得成就,而非靠有意識的努力。

他們為我們打開了很多扇窗,讓我們知道: 有些東西我們不理解,只是因為我們之前從未看到而已!

福樓拜是天才還是“精神病”?

答案不言自明!

參考

《回憶錄》

《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評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