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感謝作者【禪雨】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

編輯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

座標:山東省 濟寧市

距離上次投稿,已經過了大半年了。還記得當時剛開始養多肉,什麼便宜買什麼,追求的是數量和品種,從最開始家人不支持不理解,到現在學會了選擇適合自己環境的品種,配上合適好看的盆,追求的是質量。家人也慢慢的愛上了這些小可愛們。

從17年冬天開始養多肉,到現在已有三年的時間,最初的懵懂無知,這幾年不停的摸索的經驗,也算是總結了適合自己的一些養護方法。個人感覺有些品種真的是要看環境和氣候的,不要一味地追求買時的品相,當我們買了一棵極致品相的多肉,拿回來種上在服盆的過程中很難繼續保持原有的狀態,它可能會褪色,會變醜。或許在我們手中再也無法變回它最初的模樣。除非真的是在開掛區,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以下都是最近拍的肉肉,有些狀態保持的都還不錯,有些已經開始褪色。

小可愛們集合照(一)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小可愛們集合照(二)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小可愛們集合照(三)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小可愛們集合照(四)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小可愛們集合照(五)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原始奶酪,這顆去年九月份的時候葉子還是長長的,經過一個冬天就蛻變成這樣了。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藍色驚喜,特別喜歡這種淡淡的紫色帶著一點粉色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香草比斯,特別鍾愛的一個品種,但是始終沒有養出來血斑。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三文魚,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取名,反正顏值挺高。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雪天使,雪天使和橙夢露的區別在於雪天使愛出血斑,而且顏色也比橙子透澈。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丸葉羅琦,喜歡這種控得小小的胖胖的,特別可愛。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比安特雪爪,之前用大盆種,都是灰白色,去年秋天換了個拇指盆,果然逆襲了。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晚霞,非常好養而且自帶仙氣,因為它是薄葉品種,葉片儲水量少,所以葉片消耗挺快。感覺它比較喜水。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以下都是幾棵東雲啦,東雲系多肉生長速度挺快的,特別耐乾旱,因為葉片厚實儲水能力強,在服盆期間千萬不要澆太多水,而且夏天的時候通風條件要好一些,連砍頭的機會都不給就黑腐了。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蠟筆,也就是小米星出錦,顏色比小米星好看。也是特別愛爆頭的品種啦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昂斯諾,特別經典的月影系。出狀態粉粉的。月影系耐低溫,在秋冬上色特別快,秋天冬天裡的主角。到了夏天,一個個綠的和菜一樣。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蛋黃奶,這顆顏色一直是這種奶黃色。奶酪類的還是挺好養的,基本上給它時間,用上拇指盆顆粒土再加上控養都會變成一個可愛的小胖子。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水晶玫瑰,一直分不清側影和水晶玫瑰,但是這兩個品種都好看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查理薔薇,當初買的時候就是感覺名字挺有上個世紀的感覺。哈哈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孤星,多肉的名字也挺有詩意的。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不知名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吉娃娃,大眾化但是經典永不過時,獨愛它的紅尖尖,特別迷人。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所羅門,第一次見它的時候就喜歡啦。對於那種胖乎乎的我好像抗拒不了。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虎鯨,這棵虎鯨經歷了生死,當時杆子都已經開始化水,我把它的杆子都給砍了,放在土上一個冬天沒管它,它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活下來了。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紅蜻蜓,是不是看著和所羅門長的一樣呀,我猜它倆一定是近親。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不知名,只是喜歡這種奶黃色,哈哈。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喬伊,讓我想起詩經裡寫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感覺這個喬伊就是這個伊人。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三色堇,綠綠的也挺美。

春花燦爛,與你共賞多肉,分享養護經驗!

我的座標是山東濟寧,整體的養護環境是春秋純露養,夏天遮陽遮雨,冬天搬到二樓有陽光的陽臺。

以前我的配土都是泥炭或者椰糠加上某寶上買的那種十合一的顆粒,用的都是口徑大些的盆。慢慢發現這種配土想讓多肉養得特別好的話好像總缺點什麼,慢慢的像群裡的肉友請教後,最終確定了現在的配土:赤玉土 ,麥飯石,蛭石,鹿沼土,紅色火山石,小白藥。有的肉友可能會說這樣的是全顆粒吧,會不會根系長的不好。其實這種不是全顆粒,因為赤玉土和鹿沼土雖然是顆粒狀,但是本質是土,作用和泥炭是一樣的。之前我也會擔心根系長不好,就用了十幾盆做實驗,後來多肉服盆特別快,而且秋冬上色控型也特別好,所以去年秋天全部換了。

肉肉養得胖其實不是用肥料的原因,是因為控養和澆水的頻率。用顆粒土的目地是為了控制形態,那澆水的次數和多少決定了多肉的肥胖程度。一般在春天秋天我的多肉上盆後就直接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了,大概3-5天后澆一次大水,也不再管它了。當發現它的葉子消耗得特別快時就是它開始服盆長根了,這個時候是不適合控養的,它缺什麼就給它什麼,讓它自由生長,葉片軟了就澆水,只有這樣,它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根系。

之後才是控養,控養有三個方面的因素,盆的選擇,培土顆粒的比例,澆水的頻率。我一般選擇和肉肉一般大的盆,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帶腳的透氣性比不帶的好。配土在上面已經提過啦。一般在生長季節的時候,我都是帶著手套摸摸它們的葉片,葉片軟了就浸盆,直接放到盆裡一到兩分鐘就拿出來了。因為我的配土透氣性高,在北方天氣也比南方乾燥,所以土幹得挺快,基本上需要一個星期澆一次水。

夏天,氣溫高大部分多肉開始休眠了對水的需求減少,我們不是一下子就斷水了。而是從五月份溫度開始上升的時候慢慢減少澆水量和次數,比如以前一個星期澆一次改成兩個星期,以前浸盆改成拿噴壺沿著盆邊澆一半,這樣循序漸進慢慢來。

冬天,我的二樓陽臺白天是全日照,溫度能達到一二十℃,但是晚上沒有暖氣,氣溫低到零下三四度。在這種環境裡,我基本上是一個冬天不澆水。所以我的肉肉在冬天葉片消耗的比較多,葉片也變得格外的肥厚。當到了三月份,溫度在0℃以上後,我就開始慢慢地澆水,也是循序漸進的方式。

這也是我的一點小心得吧,每個人的養護環境都是不一樣的,無法生搬硬套,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相互學習。

========

本篇文章經作者自發投稿並獨家授權“多肉植物百科”,文章內容不代表本號觀點和立場!

養花沒有太多五花八門的捷徑,唯有用心!這裡有最真實養肉人的生活,分享多肉養護技巧!如果你也喜歡多肉植物,請訂閱【關注】“多肉植物百科”

多肉植物百科--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多肉&園藝自媒體!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多肉和夢想!如果覺得不錯,別忘了關注並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