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的最後時光

晁錯的最後時光

公元前154年春天,其時的長安城已是春風和煦萬物復甦。

這一天,晁錯被漢景帝突然召見,接他的人說皇帝和他有要事相商。晁錯穿好朝衣,端正冠帶,踏上了接他的馬車,就在臨上車的那一刻,他不由自主的回頭看了一眼家門,他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十幾年。

馬車走得似乎有點匆忙,達達的馬蹄聲讓晁錯有些煩躁。就在前半月,朝廷收到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叛亂的消息,在朝堂上,他曾經的學生~漢景帝,有些慌亂。這個年輕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重大的事件。

晁錯清楚的記得,漢景帝詢問他應該怎樣應對七國叛亂。縱然他這位曾經的學生強力掩飾了內心的恐慌,但還是被晁錯的細心捕捉到了。

晁錯的最後時光

晁錯的答覆是建議皇帝御駕親征,由他來駐守京城。他多麼希望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能夠率領他那些驕傲的鐵騎,去沙場征戰一番,那樣就會激活他心中的熱血。可惜的是,晁錯分明察覺到了皇帝眼中的躲閃。

晁錯知道七國之亂的藉口是“清君側,誅晁錯”,這個結果早在他建議皇帝削藩時就料到了。但那又如何,朝廷面臨的強枝弱幹局面已經越來越明顯,吳王楚王他們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勢力,再不削藩,禍亂必起。好在皇帝也對此有相同的認識。他已經說服皇帝下定決心,要將削藩進行到底

在馬車行進途中,晁錯突然想起了他的父親。這個倔強的老頭,當初聽到他建議皇帝削藩的消息時,不遠千里從老家趕來,對他劈頭蓋臉的一頓訓斥,父親的訓話猶言在耳。

晁錯的最後時光

父親問他: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浸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語多怨,公何為也?(皇帝剛繼位,你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剛開始你就削減諸侯,離間人家兄弟骨肉,如今引來諸多怨言,你這是在幹什麼?)

晁錯回答: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如果不這樣,皇帝沒有尊嚴,宗廟也不得安定。)

父親聽了自己態度堅決的回答後,無奈的說: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

晁錯清楚的記得當時父親無助和有些絕望的眼神。蒼老的父親風塵僕僕的從穎川老家趕過來,本以為能說服兒子,結果完全沒有效果,父親回去後便飲藥自殺了。

父親以這種方式離世,令晁錯悲痛萬分,他沒想到父親對於削藩這件事的反對如此激烈,父親甚至悲觀的認為這件事會毀掉他們晁氏家族,晁錯對此不以為然。皇帝對削藩的態度和他一樣堅決,他必須輔助他曾經的學生,成功的將權力集中在朝廷手中。

晁錯的最後時光

將近正午的陽光從馬車窗簾的縫隙中透過來,暖洋洋的舒服。晁錯猜度著皇帝今天這麼著急召見的目的,是他決定要御駕親征了嗎?從漢文帝開始,朝廷休戰事務農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大動干戈了,他的學生應該藉此錘鍊一番,朝廷也好藉此削去心頭之患。

對於削弱諸侯國,晁錯在漢文帝時就建議過。那時他和賈誼均為朝廷上書削藩,但漢文帝一心安民務農,發展生產。他自認為對諸侯國的發展趨勢洞若觀火,他知道這是諸侯勢力和朝廷之間的矛盾,並且不可調和,為了朝廷的安危,必須強力削弱他們。

他給漢景帝的《削藩策》中說:“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所以,他認為朝廷應該毫不猶豫的給予七國的叛亂者們雷霆一擊,徹底削弱他們對朝廷的威脅。令晁錯疑惑不解的是,皇帝到底在等什麼?這個一直對老師言聽計從的學生此次為何如此猶豫?

晁錯的最後時光

晁錯能確定,就在十多天前,皇帝的態度還是十分堅決的,已經在和他認真的討論糧草的準備事宜。討論中途被袁昂打斷,袁昂一直對削藩持反對意見。

在此之前,晁錯曾經收集了袁昂和吳王劉濞之間交往密切的許多證據,按照律令,袁昂應該被問斬,結果皇帝只將他貶為平民,沒過多久,又授予了官職。那天袁昂對皇帝說他有平息七國之亂的良策,但他只對皇帝單獨說。晁錯生氣的是,皇帝居然真讓他迴避了,天知道這個不贊成削藩的傢伙心裡懷著什麼鬼主意。

這幾天,皇帝對於削藩的態度有些闇昧,好幾次都是欲言又止的樣子。晁錯知道,吳王他們已經召集了封國內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青壯男子,加上他原來就收留的逃犯流民,組成了約三十萬的叛軍隊伍。相比較朝廷的正規軍,七國叛軍無非是些一幫雜魚,烏合之眾,晁錯認為平叛完全沒有懸念。

晁錯的最後時光

晁錯唯一擔心的是他和其他朝臣的關係不是很和睦,在削藩和平叛這件事上,他仍舊處於孤立無援。還是在他做太子老師的時候,就有很多朝臣不喜歡他,其中就包括申屠佳、袁昂、張歐等。

這些人似乎總是和他唱反調,晁錯主管京城的行政事務以後,做了很多項改革,幾乎每一次都會有人反對,晁錯認為他們不識大體,根本不去理會他們,更何況皇帝總是站在他這一邊。

馬車慢了下來,之後停住了。按照行走時間,距離未央宮應該還有一段距離。

馬車簾子被突然揭開,一箇中尉對晁錯說讓他下車接旨。中尉的話讓晁錯一時有些愣神,不是馬上到皇宮了嗎,現在又宣什麼聖旨?晁錯挪下馬車,環視了周圍一眼:大衣行、雜貨店、絹行、藥店...街面上很熱鬧,有幾個市民正駐足觀望。晁錯知道這是長安東市。

晁錯的最後時光

跪在距離馬車不遠的地方,晁錯耳中傳來中尉宣讀聖旨的聲音,大意是:晁錯極力建議削藩,以致引起七國之亂,之後又建議皇帝御駕親征,屬大逆不道,現降旨就地正法。

幾個武士走上前來,將晁錯反綁。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罪名,晁錯心中突然亮堂了許多,如同暗屋中投進了陽光。這些天袁昂的反常,皇帝的闇昧,擱置不議的平叛方案等等,所有的疑惑在這一刻豁然開朗。

漢景帝,這個他曾經的學生,為了取得其他朝臣的支持,為了消除七國叛亂的藉口,終於選擇了向他的老師舉起屠刀。晁錯不知道的是,他的學生在做出這個選擇之時幾乎沒有猶豫和掙扎。

晁錯抬頭看了看天,淺藍、乾淨,陽光刺眼,又低頭看了一眼黃綠色的朝服,柔和、乾淨。

在灰黑重斧落下的那一瞬間,晁錯彷彿看到了朝廷的大軍秋風掃落葉般的席捲過吳王劉濞的烏合之眾,他眼前再一次浮現出父親蒼老而無奈的神態。“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父親的預言實現了,他的削藩理想能實現嗎?晁錯眼中的光芒緩緩地消失了,帶著幾分留戀與不甘。

晁錯的最後時光

半月之後,根本無視漢景帝的安撫的吳王劉濞稱帝了。聽到消息後的漢景帝心中很是苦澀,這近乎恥辱的一巴掌,讓他又想起老師削藩策中鏗鏘有力說辭: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漢景帝攥了一下拳頭。

接下來,周亞夫帶領三十多位將軍和各路大軍,勢如破竹。三個月後,反叛的七國諸侯王全部身死,除了楚國保留封地之外,其他六國全部削除封國。

朝廷取得了削藩的絕對勝利,漢景帝志得意滿,只是他眼前時常會浮現老師的影子。


2020.5.3

圖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