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受歡迎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5月3日,長春市永齊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範詠和他的社員,伴隨著大型農用機械的轟鳴聲,施肥下種,全程機械化幹得熱火朝天。

保護性耕作受歡迎

阡陌縱橫,一望無際的農田裡,農用機械所到之處盡顯身手:玉米壟由寬變窄、秸稈覆蓋的地表壟壟分明……範詠告訴記者,這是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玉米豐收以後,秸稈全量留在地裡,不用翻地,耕種時,利用拖拉機牽引免耕播種機,整理秸稈、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一氣呵成。

保護性耕作受歡迎

“每年一到春播前,秸稈成了農民老大難的問題,燒汙染環境,不燒沒法種地。”合作社社員徐亞林望著自家的玉米地感慨道。永齊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長春市淨月區新湖鎮西湖村,是重要的水源保護地。2016年,範詠拿出一部分耕地進行保護性耕作試驗,秋收後一算賬,每晌地玉米增產5%,化肥使用量下降10%。範詠嚐到了“甜頭”,他把這種技術推廣給鄉親們,帶領更多的村民致富。

保護性耕作受歡迎

目前,範詠的合作社保護性耕作種植面積達到70公頃,流轉土地200公頃,託管面積300公頃。今年,他還購買了一臺條耕機,先將玉米壟進行條耕,再利用免耕機播種,待到6月份深松,這樣既保持較大面積的秸稈覆蓋量,又能保水提溫,提高肥力。

大型農機大展拳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燃油、僱傭司機等費用。為了讓保護性耕作深入人心,讓更多農民受益,合作社始終保持原有的託管價格為當地百姓服務,農機從最初的7臺(套)發展到20臺(套),機械服務能力達到200多公頃,合作社員由開始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41人,服務農戶300多戶。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認可,範詠在保護性耕作的路上走的更加堅定。

天漸漸下起了小雨,範詠在心裡盤算著再有20天春播就能結束。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王偉 編輯:趙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